近年來,新型降糖藥層出不窮,如 DPP-4 抑制劑、SGLT-2 抑制劑、GLP-1 受體激動劑等,但糖友卻對此了解甚少。 現在糖小護(微信號:Dnurse888)就把新型降糖藥給大家系統地介紹一下。 1、DPP-4抑制劑 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通過抑制DPP-4的活性,減少胰高糖素樣多肽1(GLP-1)的失活,增加GLP-1在體內的水平。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 因為 GLP-1 與胰高血糖素結構相似,所以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從而降低餐后肝臟葡萄糖的生成,此外 GLP-1 還有抑制食欲、延緩胃排空減少餐后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從而降低 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目前在國內已經上市的DPP-4抑制劑有如下: (1)適應癥 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不推薦用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和兒童。 (2)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鼻咽炎、頭痛、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反應等。也會有少量的超敏反應,如血管神經水腫、腹瀉、咳嗽等。 (3)臨床優勢 DPP-4抑制劑服用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血糖(PPG)及空腹血糖(FPG)均有明顯下降,實現了全面的血糖控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發生率降低,體重無改變或只有輕微的改變。 (4)聯合用藥 DDP-4抑制劑能夠與胰島素、磺胺類聯合用藥,然而會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建議減少胰島素或磺胺類藥物的劑量;DDP-4與二甲雙胍聯合應用時具有強效降血糖、安全性高的優點。 2、GLP-1受體激動劑 腸促胰素是人體內的一種腸源性激素,由小腸內的分泌細胞分泌。它由胰高糖素肽-1(GLP-1)與葡萄糖依賴的促胰島素多肽(GIP)組成。 其可調節胰島素對人體攝取食物的反應,不僅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也對胰高糖素有抑制作用。 腸促胰素可以調節餐后胰島素的分泌,占總量的60%。 (1)適應癥 用于接受單用二甲雙胍、磺胺類藥物、磺胺類及二甲雙胍聯合磺胺類治療,血糖控制仍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不能使用。 (2)不良反應 惡心嘔吐、腹瀉、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和注射部位結節是常見的不良反應,低血糖的發生率很低;罕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胰腺炎、皮炎等。 大多數治療開始時出現惡心的患者,癥狀的發生頻度和嚴重程度會隨著繼續治療時間的延長而減輕。 (3)臨床優勢 GLP-1受體激動劑不但能夠降血糖,同時還能減少低血糖的風險。 (4)聯合用藥 二甲雙胍與GLP-1受體激動劑聯用時,可以繼續使用當前二甲雙胍的量,因為兩種藥物合用時,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較低。如果磺胺類藥物與GLP-1受體激動劑聯用時,要適當的減少磺胺類藥物的量,減少低血糖發生的風險。 3、SGLT-2 抑制劑 SGLT-2抑制劑可以從尿中排出體內多余的葡萄糖,從而能夠減少糖基化蛋白,改善肝臟和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β細胞功能,同時能進一步改善肝臟胰島素抵抗,從而促使較高的肝糖輸出恢復正常。 目前已經上市藥物品種如下:卡格列凈、達格列浄、恩格列凈、依格列凈、魯格列凈以及托格列凈,其中 FDA 批準的只有前 3 種,后三種由日本厚生勞動省批準上市。 目前國內有 2 款列凈類藥物已申報進口上市,分別為達格列浄以及恩格列凈。 (1)適應癥 用于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2)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低血糖、多尿、背部疼痛、生殖器感染、尿路感染和血脂異常等。 (3)臨床優勢 ①使用范圍較廣,尤其適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改善; ②低血糖風險總體較小,不易引起低血糖,能改善β細胞功能,改進胰島素抵抗; ③減少了水鈉潴留的可能性,改善動脈硬化,降低了引起心血管類疾病的風險; ④降低蛋白尿,具有腎臟保護作用; ⑤副作用較少,可能具有減肥及降壓作用。 (4)聯合用藥 DPP-4 抑制劑和 SGLT-2 抑制劑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對于改善代謝和腎臟保護可能具有協同作用。 二甲雙胍、DPP-4 抑制劑和 SGLT-2 抑制劑可以聯合應用,可有預期的減肥凈效果及避免低血糖發作。 達格列凈與磺脲類藥物或胰島素聯合治療時,低血糖發生率較安慰劑組高,因此,達格列凈與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聯合使用時,可能需要調整后者的劑量。 參考文獻: [1]Zinman B,et al, Empagliflozi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5,373(22): p2117-28. [2] 石衛峰,李曉宇,劉皋林。治療 2 型糖尿病新藥達格列凈.[J] 中國新藥雜志.2013. 22(16). 1862 -1863. 責任編輯:糖小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