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康先生華東師范大學講學視頻 陳忠康先生講學視頻(1) 陳忠康,1968年生,浙江永嘉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委員。 作品曾獲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連續兩次獲浙江省書法大展最高獎——“沙孟海獎”、浙江省人民政府“魯迅文藝獎”優秀成果獎。2010年被《書法》雜志評為“十大青年書法家”、“首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并榮獲“蘭亭七子”榮譽稱號,曾任全國首屆行書大展、第十一屆全國書法展評審委員。 陳忠康是“二王”一脈當代書壇的代表人物,傳統帖學的忠實傳承者,用筆精妙,古意盎然,具有書卷氣。對當代書壇影響廣泛,形成了“陳忠康書風”。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書法篆刻專業從2014年開始籌建并招生,至今招收3屆研究生,共27人。該專業得到了上海市文聯的資助,并成立了上海市中國書法研究中心,目前有張索、顧琴、程明震、曹院生四位導師。 兩年來,努力踐行,積極探索,開設特色課程,并延請名師講學,其中有韓天衡《篆刻創作》(講座)和陳忠康《書法臨摹與創作》、俞豐《金石學——歷代經典碑帖導讀》、曹錦炎《文字學——商周金文導讀》、沈培方《書論導讀》、錢偉強《詩詞題跋》、仲威《碑帖鑒賞》等課程,在注重技法的同時,強調傳統文化學養的培養,夯實文化根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達到“重傳統,重基礎,重研究,重能力”的教學目的。 12月19日夜,滬上的冬日雖然比不上北塞的嚴酷,但窗外的風依舊呼嘯的令人不寒而栗。此時的書法教室里卻沒有絲毫寒意,而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同學們都沉浸在筆與墨的世界里,門外貼著的“溫馨提醒”和講臺上的簽到表都無聲的宣告了大家的積極與熱情,這一切都是因為陳忠康老師的到來。 2016年12月19日至23日,陳忠康老師第二次受邀來到華師大藝術研究所講學, 就書法臨摹、書法創作、書法史、材料工具以及當代現狀分析等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其中,陳忠康老師就學習態度和方式對同學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他說:第一、要注意學習氣氛的營造,建議每日學習書法八小時以上,一切以書法為中心,全力以赴。這樣才易于產生質的飛躍。第二、希望大家書寫時要自由、放松,大膽真實的暴露自己的問題,這樣有利于老師提出更加正確的建議。第三、希望大家在目前“共性”基礎比較扎實的情況下,大膽的挖掘、嘗試“個性”的東西,尋找屬于自己的“自留地”。 他還說:要“知古、知今、知自己”,即知古人之優而學、知今人之弊而遠、知自己所好而求。在此基礎上,建議大家嘗試將創作意識植入到平時的臨摹中,更多的加入自我的想法或者針對法帖的某一特征進行夸大。主張學習書法不是磨滅任性的“中規中矩”,而是發揚自己獨有的“天性”。特別強調了在臨摹和創作中的“作意”和“率意”辯證關系和重要性。
在授課中, 陳老師針對同學們平時臨摹與創作作品和觀察同學們書寫時的狀態,對每一個同學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講解,并提出改進意見。在開拓同學們思路的同時,多次為同學們臨摹示范,從帖到碑、從魏晉到明清都無不精神獨到。 陳老師每日課后還會安排作業,從用筆到結構,從章法到墨色、從漢魏到明清,綜合性訓練和針對性訓練相結合,并結合字帖逐一進行分析講解。同學們如饑似渴地不愿意錯過任何一分一秒,每日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強化訓練,短短的一周講學,同學們深受啟發,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圖文提供/陳王慶、高榕、李大旺 排版制作/王阿秀 藝術研究所/宣傳部整理報道 ![]() 藝術研究所全體師生,祝您丁酉雞年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