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語文組... ...號,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的《春》(板書),我將從教學背景、教學評價、教學設計、教學體會四個角度,來對本篇文章進行說課。 (首先,進入我說課的第一部分) 一、教學背景 (這一部分,我主要從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闡述) 1、說教材 《春》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都是以優(yōu)美景色為主題,從不同角度抒寫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春》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是“蓄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作者以詩的筆調(diào),準確生動的描繪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和活力,可以說,它既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又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積極生活、熱愛自然、奮發(fā)向上的思想感情。 2、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多的閱讀和寫作經(jīng)歷,并且熟悉一般的文體知識,所以學生對于文章主要內(nèi)容以及對美的體會是不存在太大問題的。但是他們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和風格特點的把握還不夠準確,有些同學甚至對這些概念混淆模糊、答非所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體驗與技能并重,幫助學生在美的體驗中去掌握相關知識。 3、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讀寫和理解“欣欣然、朗潤、醞釀、婉轉(zhuǎn)、黃暈”等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diào)、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學習并借鑒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及其作用,提高寫作的能力;找出文章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體會文章的詩意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4、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學情和新課標的要求,我將教學重難點設計為:) 教學重點:概括作者描寫景物的特點;感受其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其寫作手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學習其寫作手法的多樣性,以及對字詞句的錘煉。 二、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并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jié)合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評價將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對字、詞、句的準確理解和體會。對于學生的積極參與給予及時的反饋。 例如:比較簡單的問題,我會挑選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進行回答,比如”春天的腳步近了“該句運用擬人手法,我會讓他即興創(chuàng)作一個擬人的句子。比較難的問題,我會充分發(fā)揮小組功能,統(tǒng)一答案后,由代表回答,然后由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價,這樣既增加了小組的合作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教學設計 教法與學法: 教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朗讀學習法會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在研讀部分,我還會采用情景教學法,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學法:根據(jù)本篇文章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學情,本著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宗旨,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達成,我會采用詩歌導入、感知”盼春“、品讀”繪春“、深悟”贊春“、積累手法五個環(huán)節(jié)來設計本課。) 環(huán)節(jié)一、詩歌導入,激發(fā)求知欲 上課伊始,我會讓學生自主發(fā)言,說說自己以前所學的有關春天的詩歌。然后進行分類,描寫春天的詩歌在情感基調(diào)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機勃勃,充滿希望,一種是因春短易逝而感時傷懷。進而引發(fā)學生對本篇文章《春》的情感基調(diào)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感知”盼春“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同時邊讀邊解決以下幾個問題(PPT展示): 1、熟悉朱自清的生平及其簡介。 (選自《朱自清選集》 朱自清,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2、重點注意課下注釋標注的詞語,要求會讀會寫會理解。 3、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全篇文章緊扣春這個主題展開描寫,從盼望春天,到描繪春天,再到贊頌春天(板書),描繪了一幅美麗動人、生機勃勃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 主要內(nèi)容已經(jīng)涵蓋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當這個問題解決后,已經(jīng)幫助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去把握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為接下來的再讀文章奠定基礎。 環(huán)節(jié)三、再讀文章,品讀”繪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逐層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提煉觀點的方法來尋求答案,簡單的問題一帶而過為逐層分析奠定基礎,較難的問題則是由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學生互評,最終由教師明確重點,加深印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jù)問題,逐層理解課文: (一)盼望春天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這道題是考察學生仔細閱讀的能力,如果馬虎的話,學生可能只回答擬人修辭,因此教師要逐句引導,將該句分為兩部分,這樣引導學生找出反復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并結(jié)合句子帶領學生總結(jié)反復和擬人修辭的作用。) (二)描繪春天——重點 1.春天來臨之后,作者是怎樣從整體上描繪春天特點的呢?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結(jié)合原文談談其作用。 (這道題主要考察學生熟悉文本的能力,整體概括的語句是“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除此之外,也考察了學生認識修辭手法并掌握其作用的能力。“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和“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兩句運用了擬人修辭。而“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則是排比手法。) 2、在描繪春天的部分,作者主要細致描繪了春天的哪幾種景物呢? (這道題是考察學生對文章的提煉能力,細讀文章,學生會找出作者分別寫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這里面“春花”,學生可能會找成春樹,要提醒學生分清主次,雖然里面提到了各種果樹,但是作者側(cè)重說的是各種果樹上的花朵。) 3、請根據(jù)作者描繪的五種景物,以圖畫的形式,將五幅圖畫分別命名。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里”迎春圖“比較難概括,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想象,雖然第五部分景物側(cè)重寫人,尤其是人們在春天中的種種活動,但是人們活動的一個共同出發(fā)點,就是為了迎接春天。) 4、著重分析每幅圖畫: 春草圖: A.在寫春草的自然段,作者除了寫春草,還寫了什么? (這道題比較簡答, 這里設置的目的,是將該自然段一分為二,即一方面研究春草的特點,一方面研究人在草地上的活動,同時為后面描寫方式的提出,埋下伏筆) B.請看描寫春草的部分,從”偷偷“和”鉆“兩個詞語,體會作者描繪景物的生動性。 (這道題是考察學生對字詞的鑒賞,既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中考語文考試的重點,因此一定要充分鍛煉學生對字詞句的鑒賞能力,該題我將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大家集思廣益,促進交流和溝通。同時因為學生缺乏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在講解時,我會采取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小草發(fā)芽的視頻,進而感受那種萌發(fā)的生命力和活力。) C.作者除了寫小草的生命力,還寫了小草什么特點? (這道題我會選擇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提問,結(jié)合課文,學生就會總結(jié)出還寫了草的多,主要通過”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體現(xiàn)出來。除此之外,”一大片一大片“還運用了反復的修辭,體現(xiàn)出了草的層次感。因為該修辭手法在前面講過,因此該學生回答也是不存在太大問題的。) D.在寫人的活動的時候,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突出了小草什么特點? (這道題考察學生對排比手法的熟悉程度,其作用就是為了表現(xiàn)人們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而人們”坐著、打滾“等動作,則突出了小草柔軟的特點。) E、本段一部分寫草,一部分寫人,但都是為了突出草的特點,那么,在寫春草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式,有什么作用? (這道題考察描寫方式,描寫方式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尤其是側(cè)面描寫在閱讀題中常常出現(xiàn),對于這道題教師一定要重點講解,使學生認識并能分析描寫方式) 春花圖: A.根據(jù)上一自然段的積累,學生小組討論找出描寫春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結(jié)合原文分析其作用。(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細讀文章的能力。主要修辭有: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擬人;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上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通感(通感學生之前接觸不多,要為學生多舉例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擬人(體會鬧字的用法);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比喻、擬人) B.請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春花的? (這道題考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描寫春花時,作者實際寫了兩類花,一類是開在樹上的花,一類是開在地上的野花。所以作者運用了由上到下的寫作順序。) C.在寫春花時,突出了春花的什么特點? (這道題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寫出花的繁密茂盛;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花的色彩鮮艷;”花里帶著甜味兒“寫出花的香氣濃郁) 春風圖: A.請思考,為什么”吹面不寒楊柳風“,這一句,逗號要放在雙引號的外面? (這道題考察雙引號的用法,標點符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常識,而雙引號的用法則是標點符號中的重點,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點講解,并多舉例子,加強鞏固。) B.”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句話,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印象中的春風是什么樣的?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C.”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zhuǎn)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賣弄“是反義詞,用在這里是否貼切? (這里是考察貶詞褒用,賣弄實為有意顯示,但這里卻是為了展現(xiàn)鳥兒叫聲的清脆悅耳、和諧動聽。除此之外,本句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鳥兒的歡快,襯托出人的愉悅。) D.請概括春風的特點 (這道題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春風的特點是和煦、輕盈。主要通過觸覺、嗅覺、聽覺體現(xiàn)出來。觸覺——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嗅覺——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聽覺——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春雨圖: A.找出描寫春雨形狀的句子,突出了春雨怎樣的特點? (”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牛毛、花針、細絲突出春雨的細密、柔和、亮) B.作者寫了春雨下的哪些景物? (植物、人。”樹葉卻綠的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使畫面更加濃墨重彩,突出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寫人的則是表明在春雨的洗禮下,農(nóng)夫們盼望一年的好收成,富有生活氣息) 迎春圖: A.賞析”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的韻律美。(考察疊音的用法,本文疊音運用比較多,比如”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等,都是借聲音的和諧增強語調(diào)的和諧。) B.分析“一年之計在于春”,該句雙引號的用法,這道題是對上面所學內(nèi)容的復習,便于學生加深印象。 環(huán)節(jié)四:研讀課文,深悟”贊春“ 贊頌春天 1、”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該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一個字概括春天具有什么特點? (這道題考察提煉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突出了春天的新)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一個字概括春天具有什么特點? (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突出春天的美) 3.”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用一個字概括春天具有什么特點? 4.(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突出春天的力) 環(huán)節(jié)五,總結(jié)全文,積累手法 課程講完后,再次要求學生深入朗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提出問題,師生共同總結(jié)。然后 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這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寫作手法,并舉出相應的句子,再次加深學生的印象。該環(huán)節(jié)可以選取多名同學,進而完善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環(huán)節(jié)六.板書設計 環(huán)節(jié)七:布置作業(yè) 學習作者描寫春天的多樣手法,寫一篇關于春天的400字的短文。 四、教學體會 本節(jié)課基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有主體地位。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方法多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進行了小組合作,既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亮點在于對寫作手法的分析,采取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多樣化的手法,屬于開放性學習,符合新課標要求,同時讓學生自主發(fā)言,活躍了課堂氣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