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公元前116年12月),西漢時期官員、酷吏。 幼時審鼠 張湯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丞,出外,張湯作為兒子守護家舍。父親回來后,發現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了,父親大怒、鞭笞張湯。張湯掘開老鼠洞,抓住了偷肉的老鼠,并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然后立案拷掠審訊這只老鼠,傳布文書再審,徹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來,罪名確定,將老鼠在堂下處以磔刑。他的父親看見后,把他審問老鼠的文辭取來看過,如同辦案多年的老獄吏,非常驚奇,于是讓他書寫治獄的文書。父親死后,張湯繼承父職。為長安吏,任職很久。 深受武帝賞識 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征召張湯為丞相史,又推薦給武帝,補任為御史,令他處理訴訟。在處理陳皇后巫蠱的案件時,他深入追查其黨羽。因此,武帝認為他很能干,晉升他為太中大夫。他與趙禹共同制定各種律令,務必依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的官吏尤為嚴格。不久,趙禹遷升為中尉,調任為少府,而張湯也升為廷尉,兩人關系密切,張湯象對兄長一樣對待趙禹。趙禹為人廉潔孤傲,自從任官以來,舍第中從未有食客。公卿相繼邀請趙禹,趙禹卻從不回報,其用心在于杜絕知交、親友及賓客的邀請,以便堅持自己的主張。他收到法律判決文書都予以通過,也不復查,以便掌握官屬們過錯。張湯為人多狡詐,玩弄智謀駕御他人。開始時擔任小吏,虛情假意地與長安的宮商大賈田甲、魚翁叔等人關系密切。及至官達九卿的職位,收納和交結全國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雖然并不贊許對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現出敬慕之情。 當時漢武帝偏愛有文才學問的人,張湯斷決大的案件,欲圖附會古人之義,于是請求以博士弟子中研習《尚書》、《春秋》的人補任延尉史,以解決法令中的疑難之事。上奏的疑難案件,一定預先為漢武帝區別斷案的原委,漢武帝肯定的,便著為讞決法,作為延尉斷案的法律依據,以顯示漢武帝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責,張湯便向漢武帝拜謝,他還揣摸漢武帝意圖,引證廷尉正、監、掾史的正確言論,說:“他們本來曾為臣提出來建議,如果圣上責備臣,認為臣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臣下愚昧,只及于此?!?/p> 在處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的案件時,都窮追狠治,徹底審理。漢武帝欲釋放嚴助和伍被。張湯與漢武帝爭論說:“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親近交結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后將無法處治?!睗h武帝因此同意將伍被、嚴助治罪。他以審理案件排擠大臣作為自己功勞的表現,多像這樣。從此,張湯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晉升為御史大夫。 正巧匈奴渾邪王等人降漢,漢朝廷調動大軍討伐匈奴,崤山以東干旱,貧苦百姓流浪遷徙,都依靠官府供給食物,官府庫存空虛。張湯從而稟承武帝的旨意,請求制造白金貨幣及五銖錢,壟斷鹽鐵的生產和買賣,排擠富商大賈。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詆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張湯每次上朝奏事,談論國家的財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記吃飯。丞相形同虛設,國家大事都聽張湯的意見。全國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騷動起來,官府所興起的各項生產,也無法獲利。官吏們從中侵奪漁利,從而又被嚴厲地依法治罪。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員,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張湯。張湯患病時,漢武帝曾親自前去看望,其隆貴到了這種地步。 招怨致禍 河東郡人李文曾與張湯有隔閡,不久擔任御史中丞。為了泄憤,多次在上奏的文書中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都沒有得逞。張湯有個心愛的屬吏名魯謁居,知道張湯對李文不滿,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圖謀不軌的奸邪之事,漢武帝將此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將李文處以死罪。實際上他心里明白此事是魯謁居所為。武帝問起這件事說:“告發李文圖謀不軌的事是怎么引起的?”張湯假裝吃驚的地說:“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濒斨]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戶人家,張湯親自去探望,并為魯謁居按摩雙足。趙國靠冶煉鑄造營利,趙王劉彭祖多次指控鐵官,張湯卻每每排斥趙王。趙王尋查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魯謁居曾審理趙王的訟案,趙王對他心懷怨恨,上書告發說:“張湯是朝廷大臣,掾史魯謁居有病,張湯卻親自到他那里為其按摩雙足,我懷疑他們可能有什么大陰謀。”此事下到延尉審理。魯謁居因病而死,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導官那里。張湯也到導官的官衙審理其他囚犯,見到了謁居的弟弟,欲暗中幫助他,表面卻裝作不認識。魯謁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張湯,指使人上書告發張湯與魯謁居的陰謀,共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告發李文之事。漢武帝將此案交給減宣處理。減宣曾與張湯不和,接手此事后,窮追狠治,并且不向武帝進奏。正巧有人盜走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丞相莊青翟上朝,與張湯相約一起謝罪。至武帝面前,張湯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時到各國陵拜祭,此事只應由丞相請罪,他自己并不參與其事,沒有必要承擔責任。丞相謝罪后,武帝派御史審查這件事。張湯欲圖奏報說丞相知道盜錢之事,丞相莊青翟深感恐懼。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因此準備打擊張湯,以罪名陷害他。 長史朱買臣素來怨恨張湯,張湯當時任小吏,要跪拜者請朱買臣等上前。不久,張湯任廷尉,審理淮南王謀反的案件,排擠莊助,朱買臣對此心懷不滿。及至張湯升任御史大夫,朱買臣以會稽太守升任主爵都尉,處于九卿之位,數年之后,因為觸犯法令被免官,降職為守長史。他曾去拜見張湯,張湯高傲地坐在床上,他的府丞和掾史對朱買臣也沒有禮貌。朱買臣是楚地的士人;對此深為怨恨,常欲置張湯于死地。王朝,是齊地人,因為懂得方術,官至右內史。邊通,學戰國縱橫家的說人之術,是個性情剛烈強悍的人,兩次任官至濟南王國相。他們的地位都曾比張湯高,不久失去官位,任守丞相長史,只好在張湯面前委曲求全、張湯多次代行丞相職權,知道這三位長史一向尊貴,所以常故意凌辱他們。 因此三個長史合伙謀劃說:“當初張湯與丞相相約向漢武帝謝罪,不久卻出賣了丞相;如今又欲以宗廟之事彈劾丞相,這是欲留取代丞相的地位。我們知道張湯的不可告人之事。”他們派屬吏逮捕審訊了張湯的友人田信等,說張湯向武帝奏報提出建議,田信都事先知道,因此屯積取利,與張湯平分。他們還說張湯有其他奸邪之事、這些話很快傳到武帝那里,漢武帝向張湯說:“我有什么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積貨物,這都是因為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睆垳牶?;沒有謝罪,還驚訝地說:“肯定是有人這樣做。”減宣又上奏了魯謁居之事。漢武帝果然認為張湯心中險詐,當面撒謊,派使臣帶著簿籍以八項罪名指責張湯。張湯一一予以否認,不服。于是漢武帝又派趙禹責備張湯。趙禹見到張湯后,責勸張湯說:“閣下怎么不懂分寸,您審訊處死了多少人,如今人們指控你的事情都有根據,圣上很重視你的案子,想讓你自己妥善處置,為什么要多次對證呢?”張湯于是上疏謝罪說:“張湯沒有尺寸的功勞,從刀筆吏起家,因得到陛下的寵幸而官至三公,沒有任何可開脫罪責之處。然而陰謀陷害張湯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庇谑亲詺⑸硭馈?/p> 張湯雖用法嚴酷,后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