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 崇 關心兒童,關心家長。 ■聯系我們: 郵件: xinshijie1010@126.com 地址:都市路4855號 1號樓11樓星期日周刊“兒童中心”版郵編:201199 微信公眾號 正式推出 搜索“平凡人王崇和她的朋友們”即可。 如何與王崇對話 通過郵件將你所遇到的困惑簡短地告訴我們,并告知希望與王崇對話。留下你的電話聯系方式。我們將會幫助你完成對話預約。 對話預約方式:xinshijie1010@126.com “王崇頻道” 微博開通 為方便與大家及時互動,現開通新浪“王崇頻道”微博,敬請關注。http://weibo.com/u/2471578812 王崇新浪博客同時存在。 特別說明 我很高興與大家一起討論我們的生活。請不要讓我慢慢養成自說自話的壞毛病。你的任何分享和反饋都很珍貴。 要加入我們的“后樓梯”微信群,可加以下2個微信號CETV-AD(后樓梯助手)、houloutigj(后樓梯管家)。 或者,通過郵箱給我寫信。 星期日周刊記者 王 崇 金日光,1933年生,朝鮮族,吉林圖們人。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首席科學家,第四統計力學創始人。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副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兼學報主編,中國化工學會和化學學會理事。 “你們年輕人啊,對年齡還不像我這個老頭子這么敏感,還沒有想著多活幾年的事。我就不一樣了。”對我說話的人叫金日光。“可是呢,怎么能讓人長壽,你們不知道,但我知道。” “那你愿意把這個秘密告訴我嗎?”我問。“待一會兒我的報告里頭啊,都會說的。”。金日光教授對我說。 盡管不知道這位金教授到底是做什么的,做過什么,但我知道他是一位很厲害的化學家。他讓我等著聽他的報告,我就等著,我不著急。 關于金教授,有兩點特別吸引我。一個是他已經84歲了,但為什么他的皮膚像嬰兒一樣的細膩?第二點就更吸引我了,為什么他整天那么高興,渾身透著可愛孩童的生命力。 我沒見過這樣的人。 金日光:特別感謝杜院長(記者注:林泉高致書院院長杜囂,此次大會的發起人之一)叫我來參加這次會議,讓我講講有關中醫方面的事,尤其是《黃帝內經》這本書。它是2000多年前的書,可是呢,它里面所講的東西啊,用現在的、最高層次的一些理論,才有可能說出一點內涵。昨天呢,有很多同志出來講話,對我的教育也很大。還有很多同志呢,表演了,我在這里坐著,他們表演的過程當中,唉,我還有一些感受,像這位(鄭志鴻,師承著名武術家裴錫榮),昨天一表演,我都有感覺了。 那么為什么,我們身上有這樣一個功能呢?我問你(鄭志鴻)了,但是呢,你沒說出原因來啊。我今天就說說,為什么我們人身上都有那么一股氣,這個氣究竟從哪里來的呢?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志們是怎么想的,我們中醫啊,這些年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很多人覺得中醫差一點,尤其是我作為政協委員這么多年,也當了很長時間的常委,這期間政協內部對中醫爭論得很厲害,有些院士干脆說中醫是反科學的,是偽科學。 他們真這么說的。 像我這種人呢,那個時候對中醫是不了解的。可是我總覺得,我們中國這么多的人口,能夠活這么長時間,有這么多的人活著,就是靠這個中醫的嘛,對不對?既然能讓人活著,那肯定是有科學的東西在里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呢,我們這些人,一些外行,就對“說中醫是偽科學”的話進行反駁。 那個時候,可能大家也聽說了,有一位副會長錢學森同志(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領導我們一幫人,開始學習中醫。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學習了一些中醫基本知識,尤其對于《黃帝內經》 學得比較多,幾乎是一個字兒一個字兒摳的。像我這樣的人呢,盡管學起來很困難。但是,還是學了不少東西。所以,最后我得出一個結論。 什么結論呢? 就是這個《黃帝內經》里面所講的原理啊,從當代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一個超前的科學。 而現在我們所知道的一般物理、化學、數學是無法與古代科學對上號的。對于這一點,錢學森同志是絕對同意的。所以我們倆呢,都認為《黃帝內經》以及由此所發展出來的中醫,是個一個非常科學的。而且,是超前科學。 所以我們這些外行,就對中醫進行了一些研究。那么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說說,中醫是不是超前科學?它的超前體現在什么地方? 對中醫,通常有4種說法。 一種呢,是說中醫是從《易經》理論發展而來的。 一種呢,說用當代科學來解釋中醫,好像有點不太像,說越解釋越不是中醫的味兒。 一種呢,干脆就說中醫的是反科學、偽科學。 而錢學森同志領導的項目呢,認為從《黃帝內經》發展而來的中醫,是超前科學,只有用當代高端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之后,中醫理論便成為當代科學。 于是呢,我們對中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 第一,通過量子化學來說明了精、氣、神的本質是什么。 第二,用統計力學來研究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第三,用胚胎發生學來說明人類的臟腑學說與表里學說以及經絡學說的相互關系。 第四,用當代細胞核結構來說明病理的原因,也就是病是怎么來的,它的根子在什么地方? 這四個內容,就是我們用當代科學研究中醫的主要線索。 那么首先呢,我們就看一看,用量子化學來說明《黃帝內經》里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么? 在座的很多同志們都學過《黃帝內經》,我是在10年前,在20萬字的經書里的某個角落里看見了這么幾個字:“汗者,精氣也。” 我們都出汗,但是汗是什么東西呢?就是精氣啊,這個可能大家都想不到了。《黃帝內經》里頭真有那個話。 還有《黃帝內經》里說,營氣和衛氣在身上每天旋轉50次。那么這個營氣和衛所是什么東西呢?其實啊,《黃帝內經靈樞》里說“營衛者,精氣也。”所以這兩句話對我們學習《黃帝內徑》,對“精”的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有了這個說法,那么我們就好好研究一下“汗”不就行了嗎? 所以,我們就想辦法把“汗”收集起來研究。經過研究之后,我們在汗里發現了什么呢?里面除了有我們比較熟悉的鉀、鈉、鈣、鎂、鍶5種元素,還有在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表里的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鉬11種元素。其中這個“鈧”這個元素溶解不了,我們身上也沒有這個,我們吃的東西里也很少有,所以實際真正符合人體汗的元素就是剛才說的,5種元素加上沒有“鈧”元素的10種元素,共15種元素。 然后,我們到軍隊里,找來身體棒棒的20個人,讓他們出汗,出汗。他們活動到什么程度呢,幾乎每個人活動下來,可以收集1升的汗。然后我們對這些汗進行檢測,檢測下來這個汗里頭是真有東西。 這個東西是什么呢?這個東西啊,就是營氣。 可是呢,大家可能知道,這還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真正想要什么呢? 我們知道,人體里有12正經,有七經八脈,每一個經絡都有一個“原穴”,能不能把“原穴”里的汗拿出來? 我跟大家說,我10年前提出來這個問題,找了很多人,問他們能不能從每一個“原穴”里拿出汗來。結果找了半天,找不到人,都失敗了。今年年初啊,有這么一個姓鐘的同志,鐘表的鐘,他說他能研究。他本來就是搞創造發明的,他說他能行,他能干。那就請他弄唄,就這樣。 唉呀他呀,用這么一個小管,扣在每一個穴位上,然后用保鮮膜固定在身上,等出汗了,就把汗收集起來。可是,這汗怎么到管子里呢。我們之前就發現,管子扣在穴位上,汗是出來了,可是汗出來以后一會兒又沒了,找不到了。他腦袋比我們好,他想出什么辦法呢?他在管里加了一毫升的水,無離子水,事先放到小管里,然后把小管扣在穴位上,他是這么干的。這樣,他就把每個穴位的汗全部通過融解的方法收集起來。 他是在桑拿浴的房子里頭呆10個小時收集起來的。他不是一個人干的,他還帶上2個同志,一共3個人干這個事兒。 原來我們每一個穴位里頭有這么多元素啊,難怪能導電。我們知道膀胱經,一共有67個穴位吧。心經里有9個穴位,每個經絡里的穴位數是不一樣的,但每個經絡都有原穴,所以說原穴是很重要的,是最原始的意思。原穴里有這些元素,那么在每個經絡里不就都有這些東西了嗎,不就能導電了嗎。 大家看了這些之后,腦子里就想了,我們的經絡原來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但是,大家知道嗎,這樣的元素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鉬,它是能夠通天的元素。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這些元素啊,它的粒子中兩個電子走了之后,每一個元素里頭還在低軌道里留下孤對電子。 嘿嘿,這個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聽懂啊。 就是這個元素,它把自己最外層的電子拿掉后,變成陽離子之后,底下低軌道里還留下孤對電子。這個孤對電子可有意思了,它能夠吸收宇宙里面的中微子的能量。 中微子如果按能量來講啊,它能把宇宙能量吸過來的。所以,您在那里干什么呢?不就是干這個的嘛,不就是一天到晚想把宇宙的能量,通過這樣一個元素吸收進來嗎。所以你就來勁了,你沒這個不行,對不對。所以呢,我就能感受到這個。 (記者注:金老先生說的這個“您”啊,是指坐在他面前的鄭志鴻老師,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武術名家裴錫榮的傳人。) 運動越厲害的,越把這樣的元素在身上集中起來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能力就越來越高了唄。我都能感受到,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人有氣,不就靠這個孤對電子,這個帶有通天能力的元素,在我們的人體經絡里面蹦來蹦去嗎。 所以您(鄭志鴻)昨天不是出來表演了嗎,就是你身上流著這個東西。沒有這個啊,你根本就沒東西啊。 所以《黃帝內經》里講,神氣通電。什么東西通天了?就是汗啊,汗能通天啊。《黃帝內徑》啊,得仔細看才能看得出東西,否則你根本就看出這些。 現在,我們知道,原子分兩大類。一種是放電子的過程,叫氧化過程,就是把電子拿出去了。另一種是吸收電子進來,叫還原過程。如果一個元素,它把電子拿出去的速度很快,我們就說它氧化電位高。 凡是氧化電位高的元素,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鈦、錳、釩,它們的氧化電位都很高,象金屬鉻,金屬鐵,它們的氧化電位就低。我們知道,我們的肝、肺陽經和陰經的比例都不一樣。比如,肺,陽經多一點,肝就是陰經多一點。我們測下來,從肺里面經過的肺經的元素,與肺本身的元素是非常接近的,是一條線啊。 (記者注:十二經絡分為六陽經和六陰經。)那么,如果我們想多活點,活個一百歲以上,我們在身上哪個地方多做些工作呢? 你們聽說過“胸腺”嗎? 這個胸腺啊,小的時候大概就這么一點點,長大一些就再大一點,再到老一點,就又小一點。到我們“隔兒屁”的時候胸腺就很小了。《黃帝內經》里說活到天年,天年的意思大概是120歲左右。能不能活到天年,就看你的胸腺怎么樣了。大家知道胸腺是做什么的?知道嗎? 你知道嗎?你看看,你是大人物啊,還不知道胸腺是做什么的啊?那還得了啊。 (記者注:金老先生走到王鎮華先生身邊,問他。王鎮華先生是臺灣德簡書院的院長,精通中國傳統文化。) 這個特別重要。我們的胸腺專門生產T細胞,T細胞是干什么的呢?我們人體身上有白細胞,淋巴細胞啊。那都是軍隊里的拿槍的戰士,T細胞就是指揮官,是人體免疫系統的指揮官。 胸腺里“鉬”的分布,與心臟不一樣。那么,你們知道,在國內什么地方的水,與胸腺里元素的分布是一樣的,或者說接近的? “巴馬。”現場有人接口。 對了,這個廣西巴馬的水啊,可有意思了,雖然里面的濃度小得可憐,但里面“鉬”的比例與胸腺里“鉬”的比例非常接近。所以你看巴馬的人,他們整天喝呀喝呀的那個水啊,它是不同的。他們那里還成立了一個研究院,讓我做院長。我就叫他們請100歲以上的老人到醫院去檢查,看看他們的胸腺比我大不大。一檢查啊,我的胸腺比他們的小。他們的大著呢。 難怪呀,巴馬的人,一百多歲的有的是啊。你們馬路上走走,隨便問,看起來是五六十歲,最多也就六七十歲的,一問都是九十一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胸腺保住了,就是那個水,喝呀喝呀的,始絡保持著這個樣子。 那您(王鎮華)就去那里吧,沒問題的,活一百歲肯定可以的。您別笑了,您啊,趕快去啊,去巴馬吧,別住在臺灣了啊。你們倆口子啊,到巴馬去。你看在座的有些人啊,可有意思,跑到哪里都是精神鼓鼓的。我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鉬比我們多一點。我都能體會到,為什么呢?因為有發射啊,就是氣啊,像電磁波一樣。 所以,我們中醫經絡里面什么是陽經,什么是陰經,都很清楚,不要再說是迷信,不科學了。我們通過檢測之前提到汗里的生命動力元素就明白了。 所以我們中醫是干什么的,大家能說得出來嗎?你們說說。 (記者注:說這話的時候,金老先生走到一位老師面前,順口問道。) 比如說糖尿病,西醫就會給開一些治糖尿病的藥。聽說您(金老先生面前的一位老師)得了糖尿病,那您是用什么方法治糖尿病這個毛病呢,? “打胰島素。”那位老師回答。 唉呀,您怎么坐在這個地方啊,您看,我們這里是專門搞中醫的啊,你吃的都是西醫給你胰島素,你這就不是中醫的人了。西醫就是覺得胰島素你不夠,那就給你吃點吧,西醫是干這個的。但是中醫是干什么呢?他根本不給你那個東西,我想辦法去生產你那個胰島素的胰臟整一整。把胰臟修理好,不再外求。 誰干這個事?中醫干這個事兒,中醫不是制造胰島素,而是將生產胰島素的那個器官,想辦法把細胞改造改造,是這樣的。 我們一天啊,12正經不是循環嘛,是不是循環呢? (記者注:金老先生說到這里,又想起要與臺下的人互動了。他走到一位老師面前問:“我不知道是您是不是學中醫的?”那位老師馬上回答,他不是學中醫的,他是學歷史的,沒有學中醫。“嗯呀,這樣啊。那您呢?”他又問另一位老師。“我是學西醫的。”臺下轟堂大笑起來。) 唉呀,這是個問題啊,這個12正經啊,可有意思啦,每天啊50次,從肺經開始,然后是大腸經,一直到肝經作為終點。12正經就是一天到晚干這個事,一天多少次呢?50次。這個過程中,經絡里的一些元素到肝里面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問題,如果有什么問題,就趕緊幫助修理修理。12正經就干這個事的啊,大的氣的循環啊,都是《黃帝內經》 里早就說得清清楚楚的。干什么呢,就是他們不同的時間,光顧自己的家。把細胞外面的組織弄好,不是替代器官的,不是代替別人的功能,只是去修理修理。比如胰臟不好,它就去修理胰臟,而不是生產胰島素。等胰臟修理好了,胰臟自己就會生產更多胰島素了,然后這個胰島素把糖吃掉。所以中醫是從根上解決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