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假性囊腫日間手術臨床路徑 (2016年版)
一、耳廓假性囊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耳廓假性囊腫(ICD-10: H61.103) 行囊腫切除術(ICD-9-CM-3:18.29001) (二)診斷依據。 根據《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二版。 1.癥狀:耳廓前面出現局限性隆起,常在無意中發現,由小漸大,無痛感或有微痛,囊腫較大時可有脹感、灼熱、發癢等不適。 2.體征:囊腫多位于舟狀窩、三角窩。初期僅為局部增厚,積液較多時隆起明顯,可波及耳甲腔。囊腫邊界清楚,有彈性及波動感,但無壓痛,表面皮膚色澤正常。穿刺抽吸時可吸出淡黃色清亮液體,其中蛋白質豐富,無紅細胞和炎性細胞;細菌培養:無細菌生長。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1.符合手術適應癥。 2.能夠耐受手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1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 H61.103耳廓假性囊腫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入院前)。 術前必須檢查的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線胸片,心電圖。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環丙沙星。 (八)手術日為入院當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術方式:耳廓假性囊腫切除術。 3.術中用藥:麻醉用藥,抗菌藥物等。 4.輸血:必要時。 (九)術后住院恢復≤1天。 1.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可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2.術后根據情況用藥: (1)術后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環丙沙星。 (2)止痛藥物。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 2.傷口無異常。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需導致退出日間手術路徑。 1.術中、術后出現并發癥,需要進一步診治,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2.術后原伴隨疾病控制不佳,需請相關科室會診,進一步診治。 3.住院后出現其他內、外科疾病需進一步明確診斷。
二、耳廓假性囊腫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耳廓假性囊腫(ICD-10: H61.103) 行耳廓假性囊腫切除術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天
|
|
來自: 名天 > 《2016年新發布的臨床路徑(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