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彩蛋,看完不后悔…
書接上文,作者布琳·布朗在《脆弱的力量》第二部分,送上了十件“不完美的禮物”給讀者,在我看來,這就是十條如何具體面對的“不完美”的心態調整策略與理念價值觀。
1.別管別人怎么想 知易行難!勇于面對真實的自己,先要選擇真實,繼而實踐真實,表現真實。面對這個竭力“同化你”的社會,往往我們內心的真實聲音會遭到殘忍和羞恥的回應。而且,表達脆弱,是極具冒險的,它有可能使你失去與別人的聯結。但是,犧牲真實的自己去迎合別人的期望,并無價值。真實的自我,才是給予所愛的人最好禮物。
2.不要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并非“盡力做到最好”,也非“自我完善”。完美主義,往往成了阻礙我們奮斗的借口。因此,我常常將“不要等到成為高手才上路,而要走在成為高手的路上”這句話放在嘴邊。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非要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呈現”,是愚蠢的行為。不斷挑戰自己,抱著“無所畏懼”的心態,才能有所成長。
改變這種“完美主義”心態,要學會探索自身的恐懼,改變自我的對話,學會接納不完美,對自我仁慈,才能愛別人。
3.停止麻木與無力 你是否有時會有一種“無力感”。消除它,需要我們培育希望。希望,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包含了目標(我知道去哪里),路徑(我知道怎么去)和代理(我有能力去)。不懼失望,下定決心,相信自己是“希望”的核心。
同時,使用批判性思維,常常拷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將自己拉出“虛化”或“被設定”的世界的泥沼。
選擇麻痹,只能帶來惡性循環。透過自身的脆弱正視自己,堅定目標,對生命抱有使命感,積極追求人生的意義,最終獲得理解和前進的動力。
4.放下不足和恐懼 感恩,作者在書中特別強調要實踐感恩,而非“心懷感恩”,沒有實踐的信念是死的。具體實踐感恩的方法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喜悅和幸福,都是不穩定的。前者與情境有關,后者與心境有關;喜悅的反面不是痛苦,而是恐懼。焦慮和恐懼滋養著匱乏感,匱乏感并不意味著拼命追求財富,而是要珍惜心靈上的富足。
小結,我們要實踐感恩,允許感知喜悅,放下不足與恐懼,不將平淡當無聊,不用社會認可標準來衡量人生價值,從日常生活的平凡點滴獲得靈感,接納平淡而真實的快樂時刻。
5.不確定,也沒關系 作為長期習慣理科思維的我,對許多事物和工作要求是精準,準確;換個思路,就其根本,在某些問題上,這其實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事實上,直覺是快速的,潛意識的聯想過程,并非不靠譜。這也是擁抱“不確定”的方式之一。
信念,與理智也并非天敵。我們可以通過信念獲得勇氣去相信肉眼無法看見的東西,并從中獲得力量去消除不確定性的恐懼。
所以,發現直覺與信念;若有不確定,其實也沒有關系。
6.放下比較 還記得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嗎?人們的攀比欲望無法造就自我接納和真實表達,僅僅渴望與別人保持一致,又希望高人一籌。攀比,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而導致沒有把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放下比較,開啟創造力,做“獨特”的自己,人生才更有意義。
7.摘掉疲憊的面具 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全心投入生活的關鍵因素就是玩!我們在做太多“該做”的事情,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壓力。而玩樂并非所謂浪費時間,而是一種天性,是內心對恢復精力的渴望。我們要學會放棄把筋疲力盡當作地位的象征,而把產出的生產力當作自我價值。
作者舉了一個很棒的例子,她與家人一起列出了一張“快樂人生清單”和一張“夢想清單”,而要完成這兩張清單的做法,往往是矛盾的。實踐“快樂”的人生真諦,更多是休假,陪伴家人,與好友相處等;“夢想”清單里大多與成功和成就有關,需要賺更多的錢來滿足。那么,問題來了,兩者既有聯系,又很難取舍,如何面對現實,處理平衡呢?引用書中一段話給出的答案。
“我們只希望過著普通,平靜,幸福的生活,這也是一種選擇。如果我們在乎的東西是重要的,那么我玩樂和休息就是重要的。而如果我們看重別人所想,所說,所看,那么我們就應該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去努力工作。但今天,我選擇玩樂和休息。”
8.讓焦慮遠離生活 焦慮是會傳染,淡定亦然。學會控制呼吸,是走向淡定的最佳起點。冷靜,獲得內心平靜,是一個澄清的過程,將心靈帶至清潔的空間,在那里思考,感受,想象與質疑。我的理解,有點像是冥想或內觀。只要我們的選擇足夠堅定,焦慮自然隨之消減,最終在繁雜中找到清明,并領悟人生的真諦。
9.拋掉自我懷疑和“應該” 自我懷疑會阻礙我們挖掘自身的天賦,展示自己的才能;“應該怎么做”也是這樣的;不敢表露真實的自我和坦承自己的行為,也是這樣的。所以,通過反思,確定目標,真正有意義的做事。作者在此篇里還推薦了另一本很棒的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值得一讀。
10.偶爾失控一下 馬克·吐溫說過:跳舞,像沒有人注視一樣;唱歌,像無人聆聽一樣。熱戀,像從未受過傷;活著,即把人間當作天堂。作者多年研究所得,歡笑,唱歌,跳舞可以建立情感和精神上的聯結,這些提醒我們,自己永遠不是孤身一人。所以,擺脫耍酷和“掌控一切”的欲望,偶爾把形象放一邊,敢于表露自己的笨拙,失控一下。
最后的禮物 做個總結,讀完全書,如果有所觸動,就將走向改變,而改變會帶來恐懼與不安。自己最終需要回歸到幾個問題:改變帶來的風險是什么?你在意別人的砍翻,還是從自己的內心?
全心投入生活就是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意味著我們要從生活中獲得價值感,并培養出勇氣,仁慈心和聯結的特質(這篇筆記上篇寫過)。一句話,我們要接納生活的不完美,不再假裝一切都很美好,即便將來可能遭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也能鼓起勇氣盡情享受當下的幸福!
不得不說,為了寫《脆弱的力量》的讀書筆記,我花了大量時間重讀并整理,但其中仍有許多內容有待消化,可能是因為自身水平尚欠,也可能是書中大量概念太過抽象,也可能是翻譯編輯的問題;不管怎樣,這還是一本非常棒的書,值得經常翻讀,甚至一生陪伴;做此文,我亦盡量按邏輯梳理,形成了框架,更有助于感興趣的朋友去理解,歡迎交流討論。
《脆弱的力量》:類別:心理勵志/人生哲學;推薦指數:五顆星;閱讀難度:四顆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