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個別教師體罰學生、或變相體罰學生的新聞事件。例如,濰坊昌樂縣有教師拿9歲女孩的頭去撞墻;山東鄒平高中生“談話死”事件:教師在談話過程中對孩子實施了暴力行為導致孩子頭部遭受摔跌,顱腦損傷死亡;廣州一個7歲男孩因為沒有交作業被老師體罰,被尺子打破臉頰等。因此,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同時,“熱愛學生”成為“師德建設”的核心內容。 孩子的健康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做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首先要關注幼兒的健康,從關愛幼兒的健康出發,親近幼兒,教育幼兒。 一、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從幼兒的內心世界出發,用心關愛幼兒,教育幼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他獨特的一面,有專屬于他的氣質。希波克拉底在他的“體液說”中就提到了氣質的的類型和特征。例如,膽汁質的人屬于夏天,勇于進取,品質豪放,但容易任性,脾氣較為粗暴。因此,對于膽汁質的幼兒教師要鼓勵他勇于進取,同時,要防止他過于任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的心性,使幼兒粗暴的脾氣得到控制,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 在幼兒園工作中,我發現,讓幼兒主動靠近教師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代表著幼兒對你的信任,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如何讓幼兒主動靠近你,你就必須想辦法卸下幼兒對你的防御心理。幼兒的心靈是脆弱的,很容易產生不安全感特別是環境適應能力差的幼兒表現最為突出。但每一個幼兒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只要你對他表現出友善,對他付出你的“愛”他就會將赤子之心交付與你。在幼兒的世界里,你對他付出一絲“愛”他有可能回報給你他全部的“愛”。特別是一個好的教育者,一個充滿“愛”的教育者,你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無可替代的。 ![]() 作為一個幼兒有許多不同的氣質,像多血質、膽汁質的幼兒一般比較開朗,他們有可能不需要教育者去主動親近他們,他們自然就會過來親近你,和你交流,說一些悄悄話。但是,粘液質和抑郁質的幼兒就需要教育者去親近他們,了解他們和他們交流。特別是抑郁質的幼兒,他在一個受教育者的群體中,由于性格比較孤僻,不愛說話等因素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這就更需要教育者的關愛,平時多和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多一點的關注。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從而來培養他的自信心。防止他形成多疑孤僻的不健康心理。 幼兒特別是4歲以后進入了幼兒園,影響他心理健康的因素已不僅僅是家庭因素了。教師以及幼兒園里的同伴將會成為影響他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何建構一個好的班集體,讓幼兒在其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容易照看型幼兒帶動困難照看型幼兒和遲緩型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班集體的生活。當然,僅僅依靠容易照看型幼兒的帶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育者付出極大的愛心去包容他們,關心他們。因為困難型生活不規律,煩躁易怒,適應能力不好,情緒極不穩定,另外還有緩慢發動型幼兒他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反映比較慢,容易產生消極退縮,低落的情緒,需要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慢慢地對新事物產生興趣。所以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有一顆寬容之心還要有極大的耐心,以及細致的觀察力。因為不同類型的幼兒的表現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容易照看型幼兒很快就能適應新的環境,剛到幼兒園就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甚至和剛認識的小朋友們輕易的玩成一片了;可是困難型的幼兒就很照顧,他們會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不讓他們離開,如果老師上去阻止他的行為,他會盡全力的反抗你,嘴里不停的喊:“我要媽媽”等;遲緩性幼兒他剛開始有可能會安靜的待在班級里,他不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看到有小朋友哭了,他也會跟著哭起來,甚至一哭起來就很難停下來無論你怎么哄他,他都不會聽只是不停地喊“媽媽不要我了”直到他哭累了喊累了才會停止。 每一個幼兒的內心世界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教師用心去了解他們,關愛他們,從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找出他們的突破點,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用“愛”陪伴他們成長。我相信每一個幼兒都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靈。 二、關注幼兒身體健康,從幼兒的飲食等日常行為習慣出發,用心照顧幼兒,教育幼兒,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學前兒童年齡小,抵抗力差,甚或自理能力弱,容易生病,并且病情變化快。但是,兒童患病往往不能正確的自述身體的不適,因此,作為一個教師對幼兒健康的觀察是早發現疾病,讓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 身體健康的幼兒活潑好動,愛玩,對周圍的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特別是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表現最為突出。然而,身體的不舒服的幼兒容易疲倦、嗜睡,面色蒼白,不像健康幼兒般面色紅潤。并且,不健康幼兒的眼神也比較呆滯,不想健康幼兒那樣有精神。 在學前兒童中,發燒是最為常見的疾病,體溫升高可以促進吞噬細胞的活動,有利于消滅病菌、病毒。但是,如果是發高燒會引許多不舒服的感覺,并使體內的能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消化能力減弱,容易嘔吐,更嚴重者可能導致抽風。所以,當孩子發高燒時,應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然后通知家長,更嚴重者最好直接送醫。因此,作為一個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幼兒的精神狀態,以及他的面色是否紅潤。特別是在幼兒午睡起床后,過一段時間一定要為幼兒看一看,他的體溫是否正常,預防發燒或者其他疾病。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眾多,家庭條件日益改善,父母對孩子的寵愛與日俱增。許多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在于他是否聰明能干,往往忽略幼兒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其實,不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例如:現在的幼兒挑食的比較多,還有許多幼兒喜歡邊吃邊玩,飲食不定,這樣幼兒就不能促進食欲的“動力定型”導致幼兒食欲不振,吃不下東西,然而在幼兒吃不下東西的情況下家長就認為自己的小孩生病了,許多家長在覺得幼兒生病了的同時,會更加的寵愛幼兒,依著他們,盡量滿足幼兒的需求。這樣,更加不利于幼兒身體的健康,因為幼兒會借著自己生病了,要求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挑食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在我們班級里,經常有家長對我們說,“老師,我們家小孩最近身體不舒服,她不喜歡吃飯,你們就給她吃點菜吧!”我們就會對家長說:“小孩身體不舒服,如果不吃飯抵抗力就會下降更加不利于幼兒身體的恢復。所以,請你們在家里盡可能的讓幼兒吃一些飯?!蔽覀兂俗尲议L給幼兒吃放也會教一些讓幼兒吃飯的方法,如實物獎勵法,鼓勵法等。例如,如果小朋友今天把一碗飯全部吃下去了,我們就給她貼一個小紅花或者今天,我們比賽看看誰能把今天的飯菜全部吃光光等等。小朋友只要老師這樣一說,他們基本上都會把飯菜全部吃完的。 幼兒的挑食、邊吃邊玩等不良行為習慣一般都來自于家庭的溺愛。教師在幼兒園里幫助幼兒改正不良行為習慣的同時也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只有家園共育才能夠徹底的消除幼兒不良的日常行為習慣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