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是海南三亞的,小伙子非常的能干,自己不但有很好的工作,還開了個小旅館,生活很是滋潤,但是,就是有個毛病,慢性腹瀉,嚴重到每天跑很多次廁所,有時候幾乎無法堅持工作,已經(jīng)七年了,服藥無數(shù),但是沒有什么效果,甚至想調(diào)換一個工作,最后實在是無法堅持,就毅然做飛機,從三亞來到了北京,找我調(diào)理。 我當時給他開了方子,讓他回家服用。 后來,他回家后服藥,結(jié)果七年之病,沒有多久就康復了,服藥大約十幾副。 后來他還熱心的把三亞的美景照片發(fā)送給我,邀請我去三亞玩,但是很遺憾我現(xiàn)在是真的沒有時間了。 慢性腹瀉,雖然證型很多,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厥陰之病。 按照六經(jīng)的分法,少陽是半表半里的,是寒熱錯雜的情況,而厥陰也是寒熱錯雜的,六經(jīng)中只有這兩經(jīng)的變故如此。 有的人用溫陽的方法來治療,因為患者有的是早晨腹瀉,有的是吃涼的就瀉,讓人懷疑陽虛,如果我們看舌頭,確實很多人都是舌質(zhì)淡白,這是陽虛的標志。可是,用了溫陽的藥物之后,也是好幾天,然后再復發(fā)。 結(jié)果這搞得大家很困惑,這到底是個什么病啊?這么狡猾呢? 張仲景早就想出了辦法,他認為,這種長期的腹瀉是寒熱錯雜之病,是既有寒,又有熱,是介于陰陽之間的一個病,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寒或者熱的思路來治療它,要寒熱并調(diào),于是,他就給出了一個方子:烏梅丸。 他說,烏梅丸“又主久利”,這個“久利”,就是長期的腹瀉。 在用這個方子治療慢性腹瀉的時候,核心的藥物是: 寒的藥物:黃連六克、黃柏六克; 熱的藥物是:制附子六克、炮姜六克、艾葉三克; 然后收斂的藥物是:烏梅九克。 這六味藥是基本方子,這是烏梅丸這個方子的核心藥物,原方里面還有幾味藥,此處可以不用,然后,我們再加上一些補脾氣的藥物,就是黨參九克、白術(shù)九克、山藥十五克、茯苓九克。 這個方子是基礎(chǔ),醫(yī)生會根據(jù)具體情況稍作加減。 但是,最重要的是,在服藥期間要忌口,不要喝酒,不要吃油膩的食物,清淡飲食,等完全好了以后,再慢慢放開。 慢性腹瀉者在平時要多吃些補脾的食物,比如山藥、蓮子肉等,盡量不要喝涼啤酒,我見到的很多患者都是喝涼啤酒喝出來的,想必此物很厲害。 中醫(yī)講求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如有類似癥狀,請遵醫(y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