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夏偉,哈獸維科技術服務團隊技術總監,近5年來,先后走訪全國26個省,走訪豬場300余家,指導100多家豬場的防疫和獸醫工作,并講座授課400多場次,在雜志刊物和媒體等發表文章數十篇。擅長豬場呼吸道類和消化道類疾病的綜合防治。尤其針對豬藍耳病、圓環病毒2型、支原體、偽狂犬及豬瘟和病毒性腹瀉等疾病的診斷與綜合防治有獨到見解。 母豬感染PRRSV流產,高燒,皮膚發紺,厭食 仔豬感染PRRSV表現嚴重呼吸道癥狀,全身衰竭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對豬的危害是個世界性難題,1987年在美國最早報道,至今有近30年歷史。我國首次報道是1996年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郭寶清副研究員團隊,在國內率先分離到病毒CH-1a株,隨后哈獸研成立了豬藍耳病研究組,在國內率先開展豬藍耳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針對PRRSV的病原學,血清學,分子生物學等進行了診斷技術和發病機理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先后研制了三個品種的藍耳病疫苗。此后我國相繼有此病報道。特別是2006年我國出現了高致病性PRRS,給我國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隨著豬藍耳病的發現,我國藍耳病疫苗的研究也就隨之開展。我國當前商業化的藍耳病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共9個品種,20多家生產企業,面對如此繁多的疫苗,專家建議應該結合本場的藍耳病流行病學背景和目前的穩定狀態來有原則的選擇和使用疫苗。 一、陰性和穩定/不活躍豬場滅活苗與活疫苗聯合免疫 。。PRRSV感染豬場的監測與評估是防控藍耳病的基礎,通常將豬場的感染狀況分為四類:陰性豬場、穩定/不活躍豬場、穩定/活躍豬場和不穩定場。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蔡雪輝研究員認為PRRS免疫接種時免疫程序和疫苗選擇十分重要。他認為疫苗的選擇本著種豬場和健康清凈豬場選用PRRS滅活苗,發病場和暴發過PRRS的豬場用PRRS弱毒疫苗的原則。另外種豬使用PRRS滅活苗,斷奶仔豬和生長豬用PRRS弱毒苗,只有特別情況考慮用弱毒活疫苗,但要小群試驗方可大群投入使用。哈獸維科南區技術服務總監夏偉認為目前從我國藍耳病流行情況看,陰性豬場采用人為的方法轉陽意義較大,否則爆發的風險也更大。臨床觀察,藍耳病滅活疫苗安全性好,不排毒、不散毒,免疫種公豬可降低精液病毒量,免疫母豬可提高母豬繁殖水平和新生仔豬成活率,可以改善死胎狀況。因此適合免疫經產母豬,后備母豬和種公豬。 。。藍耳病陰性豬場首選經典毒株滅活疫苗,其次經典毒株活疫苗,而高致病藍耳病弱毒活疫苗禁用。對陽性/穩定不活躍豬場,建議考慮經典毒株藍耳病活疫苗,因毒株毒力弱,遺傳性狀穩定,并且對妊娠母豬和哺乳仔豬安全性好,對管理水平高,感染壓力小的種豬場來說是首選。藍耳病陽性/穩定不活躍的豬場,一般來說,母豬群藍耳病抗體監測為陽性,但繁殖性能不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生長豬群無感染,說明即使母豬帶毒但不排毒,病毒不在豬場內傳播。這類豬場可使用經典株藍耳病活疫苗。 。。藍耳病陽性穩定/活躍豬場和不穩定豬場是當前我國豬場藍耳病臨床的主要表現形式。并且這部分豬場普遍存在接種過至少1-2個毒株變異毒株藍耳病活疫苗的免疫背景。穩定/活躍豬場,主要表現在母豬發情推遲,配種后返情率高,產死胎率高,母豬產后奶無奶,但母豬流產比例較低的現象。而斷奶仔豬和生長豬呼吸道疾病高發并伴發皮炎,生長抑制等現象,進而影響生長豬的成活率。而不穩定豬場,主要表現在母豬群爆發流產等繁殖障礙現象,進而哺乳仔豬,保育仔豬高發病率和死亡率。調查發現兩個不同免疫背景的豬群未經隔離,未開展病原和抗體監測就混群而導致豬場爆發藍耳病現象較多。另外,近年來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頻繁“一刀切”免疫高致病藍耳病弱毒活疫苗的豬場會把一個穩定/不活躍場變成穩定/活躍場,進而演變成不穩定豬場增加。所以,不但引種這個過程是個系統工程,應引起豬場高度重視。而且藍耳病陽性穩定/活躍場,不穩定場選擇藍耳病疫苗時,首選考慮疫苗毒株與流行毒株的匹配性,另外,理性認識藍耳病弱毒活疫苗自身的特性尤其是高致病藍耳病弱毒活疫苗的特性最為重要。一般來說,藍耳病活疫苗主要用于PRRSV陽性豬群3周齡以上健康仔豬,種母豬跟胎免疫。陰性豬群、種豬群和妊娠母豬禁用。否則歷史的教訓會在我國養豬業不斷上演。例如1997年Botner等報道,在丹麥,對1000多頭豬藍耳病血清學陰性豬使用了美國進口的藍耳病弱毒疫苗,可是不久后豬群發生了豬藍耳病,而且從流產胎兒和死胎中分離到了疫苗病毒,發現疫苗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并向未接種的母豬傳播,有些豬群則表現出急性藍耳病樣綜合癥狀,接種此疫苗的種公豬精液排毒,精液質量下降等現象。可見藍耳病弱毒活疫苗在免疫程序設計上的誤區不能視而不見。 二、高致病藍耳病活疫苗的特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目前臨床上呈現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藍耳病病例,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引起。默克動物保健豬高級客戶經理Karen Lehe在日前發布藍耳病新疫苗時介紹說,繁殖群異常和仔豬的死亡率高,這些是導致豬群健康管理和運營成本的實質性損失的主要因素,使用疫苗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減輕臨床癥狀,降低損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田志軍研究員證實,他們實驗室近幾年對北方地區豬場送檢病料檢測結果表明PRRSV目前流行毒株仍以HP-PRRSV為主,其次是NADC-30like株以及經典毒株。 。。有國內知名專家多次提到對目前豬場多個毒株活疫苗濫用和盲目使用表示擔心,他指出,普遍免疫、高頻度免疫,以及兩種活疫苗在同一豬場使用等問題可能加劇病毒的變異和重組。因此他建議一個豬場僅使用一種活疫苗,避免使用2種以上的活疫苗。田志軍也認為現在很多豬場過分看重疫苗生產廠家,而忽視了疫苗株與流行毒株是否相匹配的問題,通俗講就是患者得病后選擇藥品時,藥品質量對于治病很重要,但該藥品有效成分是否能夠對癥治療該病更重要。 。。目前國內市場化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毒株主要有JXA1-R株,HuN4F112株,TJM-F92株,GDr180株。其中部分種類疫苗在臨床上有豬場反饋免疫豬群短期內會有一過性發熱,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副豬嗜血桿菌病等細菌病的患病率,并且疫苗株使用一段時間后,有豬群的穩定性出現下降的情況,發病場不斷增加,不但未實現凈化藍耳病的目的,反而導致藍耳病疫苗衍生毒株,重組毒株以及NADC-30like株等PRRSV多樣性病毒株出現。現地走訪中發現,有一部分豬場技術管理人員認為部分種類活疫苗推薦使用的“一刀切”免疫,即一年免疫3-4次的免疫方法是似乎欠妥。沒有充分估計到疫苗毒對臨床上陰性妊娠母豬體內胎兒的致病力。另外如果頻繁人為地對群體內陽性帶毒妊娠母豬接種活疫苗毒是否會導致藍耳病病毒進化速度加快,從而逃離免疫細胞和中和抗體捕捉以及ADE現象的出現可能增加爆發的風險。顯然這種免疫失敗現象最近幾年出現頻率升高,有待進一步驗證其發病機制。 。。田志軍等已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HuN4F112株跟胎免疫效果可靠,不但不會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排毒,而且母豬體液免疫中和抗體滴度高,持續時間長。母豬配種前免疫疫苗母源中和抗體可持續5-6周,哺乳仔豬3-5周主動免疫1次即可產生堅強免疫。仔豬免疫后14天即可產生免疫保護,免疫后4個月生長豬強毒攻擊均能獲得100%保護,免疫后5個月生長豬強毒攻擊均能獲得80%保護。有報道顯示,臨床應用HUN4F112株對爆發高致病藍耳病豬場緊急接種斷奶仔豬和生長豬可顯著縮短臨床發病病程,免疫仔豬與不免疫豬(28日齡至70日齡)觀察,發病率降低9.5%,死亡率降低7.24%,日增重提高54.7克/頭。成活率顯著提高,死淘率顯著下降。豬場爆發藍耳病時緊急接種疫苗最好小群試驗和控制好劑量,有豬場反饋哺乳母豬,空懷母豬,妊娠60天內母豬接種活疫苗效果好于接種妊娠中后期母豬。待豬群趨于穩定時,跟胎免疫。 三、免疫程序更強調個性化定制分癥論治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豬場技術人員曾這樣戲稱藍耳疫苗,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制定藍耳病免疫程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有國內知名專家指出目前國內防控藍耳病采用的強制免疫、普遍免疫、頻繁免疫都是不科學的。田志軍認為PRRS活疫苗接種妊娠后期母豬疫苗毒可通過胎盤屏障感染胎兒,使新生仔豬先天帶毒,并造成一定數量的弱仔。“一刀切”所產帶毒仔豬的成活率低,生長緩慢,疾病抵抗力低,給豬場帶來損失。 。。1、建議陰性豬場以及感染壓力小的陽性種豬場,種豬群免疫藍耳病滅活疫苗,仔豬免疫弱毒疫苗1頭份/頭;或仔豬不免疫藍耳病活疫苗,但定期監測豬群感染狀況。而穩定/不活躍豬場,建議種豬和仔豬免疫經典毒株活疫苗(CH-1R株),但要根據季節變化或豬場的不同情況來調節免疫程序。這類豬場最好能夠建立自己核心種豬群,盡量避免從外引種。 。。2、對于穩定/活躍豬場,建議母豬群跟胎免疫HuN4F112株疫苗(不建議“一刀切”免疫),仔豬一般建議3至5周齡免疫1次1頭份,也可根據臨床發病情況制定具體的免疫劑量和時間,總的原則是在感染前2-3周免疫疫苗。PRRS不穩定豬場,為了提高免疫的密度和質量,短期內可考慮疫苗接種兩次,間隔1個月,穩定后改為一次,此類豬場要慎重引種。 。。3、不穩定或是發病的豬場,對假定健康的生長豬群免疫HuN4F112株疫苗,可以縮短病程,控制病情的擴大。大規模接種疫苗前先小群試驗方可推廣。建議育肥和保育豬推薦免疫1頭份/頭,妊娠60天以前以及哺乳母豬免疫0.5-1頭份,可提高仔豬成活率。以后母豬配種前免疫活疫苗1頭份或藍耳病滅活疫苗4毫升,種公豬免疫滅活疫苗。仔豬3-5周齡免疫1頭份。疫苗免疫豬7天產生抗體,14天產生免疫,21天免疫力堅強,可有效清除同源藍耳病流行毒株在豬群的持續感染,此時豬場禁止引種。 文/夏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