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戰國策·秦策二

     TangMouXiong 2017-01-19
    戰國策·秦策二

    作者:劉向

    齊助楚攻秦

    原文:齊阻力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

    張儀南見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說甚者,無大大王;唯儀之所甚愿為臣者,亦無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唯儀甚憎者,亦無大齊王。今齊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臣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儀不得為臣也。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齊必弱,齊弱則必為王役矣。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谷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賀。”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出地絕齊,秦計必弗為也。先絕齊后責地,且必受欺于張儀。受欺于張儀,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使者未來,又重絕之。

    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至,稱病不朝。楚王曰:“張子以寡人不絕齊乎?”乃使勇士往詈齊王。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月:“臣聞六百里,不聞六里。”儀曰:“儀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國不尚全事。王今已絕齊,而責欺于秦,是吾合齊、秦之交也,固必大傷。”

    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韓氏從之。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

    譯文: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攻下了曲沃。此后,秦國想進攻齊國,而齊、楚關系友好,秦惠王為此甚為憂慮。惠王對張儀說:“我想進攻齊國,而齊、楚關系正友好,你給我出出主意,該怎么辦?”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備車馬、財物,我愿試試看。”

    張儀便南下到楚國,對楚王說:“秦王最喜歡的人莫過于大王,我希望做臣子,也莫過于希望給大王您當臣子。秦王最痛恨的人莫過于齊王,我最痛恨的人也莫過于齊王。現在齊王對秦王犯下了重罪。我想要討伐齊國,而貴國正與齊國友好,這樣,秦王就不能聽從大王的號令,我也不能做大王的臣子了。大王如果能封閉關隘,與齊國絕交,我愿讓秦王獻出商、於之地方圓六百里。這樣,齊國因無外援,必定削弱,齊國削弱了,就一定會聽大王的使喚。這樣,在北邊您使齊國削弱了,在西邊又施恩于秦國,還坐得商、於之地,而自己得利。只此一計,便可以一舉三得。”

    楚王聽后大喜,在朝廷宣稱說:“我得到了商、於之地方圓六百里。”群臣聽說后,都為此祝賀。陳軫最后才去拜見,偏偏不道賀。楚王說:“我不煩一兵,不傷一人,坐得商於之地方圓六百里,我自認為這是很明智的,大家都為此而祝賀,你偏偏不道賀,為什么呢?”陳軫回答說:“我看您不可能得到商於之地,相反肯定會招來禍患,所以我不敢白白地空祝賀。”楚王說:“為什么?”陳軫回答說:“秦國看重大王,是因為大王與齊國友好。現在,商、於之地還沒有拿到手,您卻先與齊國絕交,這樣就使楚國自己孤立了。秦國又為什么要看重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況且,秦國先拿出商、於之地,我們再和齊國絕交,那秦國的計謀就一定不能實現;我們先和齊國絕交,然后再去要商、於之地,就必定會受張儀的欺騙。被張儀欺騙后,大王肯定會悔恨的。這樣,楚國的西邊有秦國為患,北邊又已與齊國絕交,秦、齊兩國隨之必定會進攻我國。”楚國不聽從陳軫的意見,說:“我的事已經辦妥當了,你就閉口,不必多說了,等著我的好事成功吧。”于是,楚王派人去與齊國絕交。使者尚未返回楚國,楚王又第二次派人去與齊國絕交。

    張儀從楚國返回秦國后,秦王便派使者出使齊國,齊、秦兩國秘密聯合。楚國隨即派一名將軍到秦國接受商、於之地。張儀回秦后,托病不上朝。楚王說:“張儀是以為我不會與齊國絕交嗎?”于是他又派了一名勇士到齊國去,大罵齊王。張儀了解楚國確實已與齊國絕交后,才會見楚國使者,說:“從某處到某處,方圓六里。”使者說:“我聽說是六百里,沒聽說是六里。”張儀說:“我本來是個小人物,怎么能說有六百里呢?”使者回報楚王,楚王聽后大怒,要興兵討伐秦國。這時,陳軫說:“我可以說話了嗎?”楚王說:“可以。”陳軫說:“進攻秦國不是個好辦法。大王您不如趁此送給秦國一個大邑,與秦國聯合攻齊。這樣,我們雖然割去一個大邑給了秦國,卻可以從齊國那得到補償,楚國不還是照樣完整無損嗎?您現在已經和齊國絕了交,卻譴責秦國的欺騙,這樣,我國反而使齊、秦兩國聯合起來了,那么我國就一定要大受損失了。”

    楚王聽不進去,于是發兵討伐秦國。秦國與齊國聯合起來,韓國也跟從著這兩國。楚軍在杜陵吃了個大敗仗。結果楚國的土地和軍民不但被削弱了,而且差點沒有被滅亡,這都是由于沒有有采用陳軫的計策,錯誤地聽信了張儀的花言巧語。


    楚絕齊齊舉兵伐楚

    原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陳軫謂楚王曰:“王不如以地東解于齊,西講于秦。”楚王使陳軫之秦,秦王謂軫曰:“子秦人也,寡人與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親國事也,故子棄寡人事楚王。今齊、楚相伐,或謂救之便,或謂救之不便,子獨不可以忠為子主計,以其余為寡人乎?”陳軫曰:“王獨不聞吳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愛之,病,故使人問之,曰:‘誠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與不思,誠思則將吳吟:‘今軫將為王吳吟。王不聞管與之說乎?有兩虎諍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猁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齊、楚今戰,戰必敗。敗,王起兵救之,有救齊之利,而無伐楚之害。計聽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計失而聽過,能有國者寡也。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也,聽無失本末者難惑。’”

    譯文:楚國與齊國絕交,齊國出兵討伐楚國。陳軫對楚懷王說:“大王不如拿出土地來在東面與齊國和解,在西面與秦國媾和。”楚懷王派陳軫前往秦國,秦惠王對陳軫說:“你是秦國人,我和你是老交情,我沒有才智,不能主持國事,所以你離開我去事奉楚王了。現在齊國和楚國互相討伐,有人說去制止它好,有人說制止它不好,你難道不可以在忠于你的君主出謀劃策之后,用你的余力為我出出主意嗎?”陳軫說:“大王難道沒有聽到過一位吳國人到楚國做官的事情嗎?楚先王非常愛護他,那位吳國人病了,楚先王特意派人去慰問他,楚先王問慰問的人說:‘是真的病了?還是思念他的吳國呢?’那使臣說:‘我不知道他思念不思念吳國,真的思念的話他將操吳國人的口音呻吟。’現在我陳軫將替大王您操吳國人口音呻吟。大王您不曾聽到過管與的言論嗎?有兩只老虎因搶著吃一人而搏斗,卞莊子要去刺殺它們,管與制止他說:“老虎是一種貪婪殘暴的動物,人是它最美好的食物。現在兩只虎因爭一人而搏斗,小老虎一定會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負傷。你只需等待時機去刺殺負傷的老虎,那可是一舉而能獲得兩只老虎的了。沒有付出刺殺一只老虎的勞力,卻有刺死兩只老虎的美名。’現在齊、楚兩國交戰,交戰雙方必定有一方失敗。一方失敗,大王就可以出兵去救助,這樣,能占有救助齊國的好處,而不會有討伐楚國的壞處。能謀善斷又能預知事情發展的順利與不順利,只有大王您能做到。謀略,是辦事的根本;決斷,是存亡的關鍵。謀略錯了而決斷又出現過失,能取得國家的是太少了。所以說:‘反復計謀的很難出現錯誤,決斷不失本末的也難以出現混亂。’”


    秦惠王死

    原文:秦惠王死,公孫衍欲窮張儀。李讎謂公孫衍曰:“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孫顯于韓,起樗里子于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公用之,則諸侯必見張儀無秦矣!”

    譯文:秦惠王死了,犀首公孫衍想要使張儀處于困境,秦人李讎對公孫衍說:“您不如從魏國召回甘茂,從韓國召回公孫顯,在國內重新起用樗里疾。這三個人都是張儀的敵手,您任用他們,則諸侯必知張儀在秦國失權,失寵了。”


    義渠君之魏

    原文:義渠君之魏,公孫衍謂義渠君曰:“道遠,臣不得復過矣,請謁事情。”義渠君曰:“愿聞之。”對曰:“中國無事于秦,則秦且燒焫獲君之國;中國為有事于秦,則秦且輕使重幣,使事君之國也。”義渠君曰:“謹聞令。”居無幾何,惡果伐秦。陳軫謂秦王曰:“義渠君者,蠻夷之賢君,王不如賂之以撫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義渠君致群臣而謀曰:“此乃公孫衍之所謂也。”因起兵襲秦,大敗秦人于李帛之下。

    譯文:義渠君到魏國,公孫衍對他說:“我們兩相隔甚遠,我怕很難再與您相見了,請允許我奉告一些情況。”義渠君說:“我很愿聽取您的奉告。”公孫衍說:“六國如果不進攻秦國,那末秦國就要燒掠貴國了;六國如果進攻秦國,那末,秦國馬上就會備重禮討好貴國。”義渠君說:“恭敬地聽從您的教導。”過了不久,魏、韓、趙、楚、燕五國攻秦。陳軫對秦惠王說:“義渠君是蠻夷中的賢君,大王不如多備些重禮,以安撫他的心意。”秦王說:“好,”于是,馬上送給了義渠君錦繡千匹,美女百名,義渠君招集群臣,共同研究,說:“這正是以前公孫衍曾警告過的。”于是,他出兵襲擊秦國,大敗秦軍李帛。


    醫扁鵲見秦武王

    原文:醫扁妾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聽,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譯文:醫生扁鵲去見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扁鵲請求為他醫治。左右大臣說:“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這些話告訴了扁鵲,扁鵲聽了很生氣,把治病的砭石一丟,說:“君王同聰明的人商量,又同不聰明的人一道來敗壞,就憑這,可以了解到秦國的內政,如此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秦武王謂甘茂

    原文: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

    甘茂至魏,謂向壽:“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限,行千里而攻之,難矣。臣聞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為多張儀而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愿也。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者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于是與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復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陽。

    譯文:秦武王對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取周王而代之,你如果能為我實現這一夙愿,我將至死不忘。”甘茂說:“我要求去魏國與他們相約,共同攻打韓國。”于是,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

    甘茂來到魏國,已與魏國相約,便對向壽說:“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當大事成功之后,一切功勞全歸于您。”向壽回到秦國,把這話告訴了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武王問他為什么不進攻韓國?甘茂回答說:“宜陽是韓國的大縣,是上黨和南陽兩郡間的貿易要道,長期以來,在宜陽積聚了兩郡的人力和財物,它名義上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現在大王面臨重重險阻,要跋涉千里去進攻韓國,實在太難了啊!我聽說,張儀西并巴、蜀,北取河西,南占上庸,諸侯并不因此就贊揚張儀的能耐,卻稱頌先王的賢明。魏文侯派樂羊為將,進攻中山,三年就滅掉了中山。樂羊返回魏國,稱道自己的戰功。文侯拿出一箱群臣批評樂羊進攻中山的意見書給他看,樂羊接受了文侯的批評,心悅誠服地拜謝說:‘這不是我的功勞,完全是主君的功勞啊!’我現在只不過是寄居在秦國的人,樗里疾、公孫衍他們都是韓國的近親,倚仗和韓國的關系來進行非議,從中作梗,大王必會聽從。如果這樣,大王豈不落個‘欺魏’之名,而我又要受韓相國公仲侈的怨恨嗎?從前,曾子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照樣織布。又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墻,逃跑了。曾參這樣賢德的人, 而曾參的母親又對他那樣信任,可是三個人猜疑他,就使曾參的母親產生了疑惑,也不能信任他。現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親相信曾參那樣,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會像曾參的母親那樣扔掉梭子逃跑的。”武王說:“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訂立盟約。

    后來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還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孫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大進甘茂的讒言,武王幾乎就要聽信了,因而特別召回甘茂進行警告,甘茂對武王說:“息壤就在那里!”武王也說:“是啊!”這時武王才又堅定信心,動用了全部兵力,繼續讓甘茂指揮作戰,最后終于攻下了宜陽。


    宜陽之役馮章謂秦王

    原文:宜陽之役,馮章謂秦王曰:“不拔宜陽,韓、楚乘吾弊,國必危矣!不如許楚漢中以歡之。楚歡而不進,韓必赴,無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馮章許楚漢中,而拔宜陽。楚王以其言責漢中于馮章,馮章謂秦王曰:“王遂亡臣,固謂楚王曰:‘寡人固無地而許楚王。’”

    譯文:當秦,韓在宜陽交戰之時,馮章對秦武王說:“如果宜陽攻不下,韓、楚聯合,乘我兵力疲憊機進攻我們,那末秦國處境必然危險了倒不如答應割讓漢中給楚國,使楚國歡喜,從而,麻痹楚國,不讓楚國助韓。楚國一歡喜,就不會進兵,韓國必然孤立。這樣,韓國對秦國也沒有什么辦法了。”武王說:“好”。他果然派馮章出使楚國,答應割讓漢中給楚國,于是秦國攻下了宜陽。楚懷王隨后要求馮章實現他的諾言,割讓漢中給楚國。馮章對秦王說:“請大王讓我逃亡,您就對楚王說:‘我本沒有答應割地給楚王的’


    甘茂攻宜陽

    原文:甘茂攻宜陽,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將有尉對曰:“公不論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羈旅而得相錢者,我以宜陽餌王。今攻宜陽而不拔,公孫衍、樗里疾挫我于內,而公中以韓窮我遇外,是無伐之日已!請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陽之郭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賞。明日鼓之,宜陽拔。

    譯文:甘茂攻打韓國的宜陽,連續三次擂鼓進軍,但士兵不前時。秦國右將軍的屬官軍尉雯:“您如果不嚴明賞罰,論功行賞,以鼓勵士氣,就會陷入絕大的困境。甘茂說:“我是一個寄居在秦國而現在當上了秦國左丞相的人。我要以進攻宜陽為誘餌,來討好武王。現在宜陽攻不下,在國內又有公孫衍、樗里疾百般阻撓,國外有韓相國公仲朋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此刻是我窮途未路的日子到了。明天讓我再擊鼓進軍,如果還攻不下來,我就以死殉職,你們就在宜陽城郊累起我的墳墓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錢來添補公家的償金。第二天擊鼓進軍,宜陽便攻下了。


    宜陽未得

    原文: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左陳謂甘茂曰:“公內攻于樗里疾、公孫衍,而外與韓侈為怨,今公用兵無功,公必窮矣。公不如進兵攻宜陽,宜陽拔,則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孫衍無事也,秦眾盡怨之深矣。”

    譯文:宜陽沒有攻下,秦兵死傷甚眾,甘茂準備停戰。秦臣左成對甘茂說:“您在國內受到樗里疾、公孫衍二人的攻擊,在國外又與韓相公仲朋結怨,如果宜陽攻不下,不能建立戰功,您就會走投無路了。您不如仍然攻打宜陽,攻下了宜陽,那就建立了大功。樗里疾、公孫二人即使是攻擊您,也無濟于事,不能得逞。從而秦國眾人就會對樗里疾、公孫衍二人深惡痛絕。”


    宜陽之役楚畔秦而合于韓

    原文:宜陽之役,楚畔秦而合于韓。秦王懼。甘茂曰:“楚雖合韓,不為韓氏先戰;韓亦恐戰而楚有變其后。韓、楚必相御也。楚言與韓,而不余怨于秦,臣是以知其御也。”

    譯文:當秦、韓在宜陽交戰之時,楚國背叛與秦國的結約,而與韓國聯合。秦武王甚為害怕。甘茂說:“楚國雖然與韓國聯合,但它不會為韓國打頭陣;韓國也擔心秦、韓開戰后,楚國會在他的后面發生變故。楚、韓兩國必然各存戒心,互相防備。由于楚國雖然聲稱與韓國聯合,但又不愿與秦國結怨,所以我知道他們會各存戒心,互相防備的。”


    秦王謂甘茂

    原文:秦王謂甘茂曰:“楚客來使者多健,與寡人爭辭,寡人數窮焉,為之奈何?”甘茂對曰:“王勿患也!其健者來使者,則王勿聽其事;其需弱者來使,則王比聽之。然則需弱者用,而見其者不用矣!王因而制之。”

    譯文:秦武王對甘茂說:“楚國派來使臣,多是強者,他們和我爭論,我常常被搞得很窘。這該怎么辦呢?”甘茂說:“大王不要發愁,如果強者出使我國,大王就不要讓他們履行職責,順利開展工作;弱者出使我國,就讓他履行職責,順利開展工作。這樣,楚國就會任用弱者,而不任用強者,大王也就可以對付他們了。”


    甘茂亡秦

    原文:甘茂亡秦,且之齊,出關遇蘇子,曰:“君聞夫江上之處女乎?”蘇子曰:“不聞。”曰:“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品行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欲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棄遂于秦而出關,愿為足下掃室布席,幸無我遂也。”蘇子曰:“善。請重公于齊。”

    乃西說秦王曰:“甘茂賢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殽塞、谿谷,地形限易盡知之。彼若以齊約韓、魏,反以謀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則奈何?”蘇代曰:“不如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彼來則置之槐谷,終身勿出,天下何從圖秦。”秦王曰:“善。”與之上卿,以相迎之齊。甘茂辭不往。蘇秦偽謂王曰:“甘茂,賢人也。今秦與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賜,故不往,愿為王臣。今王何以禮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賢得擅用強秦之眾,則難圖也!”齊王曰:“善。”賜之上卿,命而處之。

    譯文:甘茂自秦國逃出后,準備到齊國去。出了函谷關,遇見蘇秦,說:“您聽說江上的女子嗎?”蘇秦說:“沒聽說。”甘茂說:“在江上的女子中,有一個家貧無燭的,女子們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貧無燭的趕走。家貧無燭的女子準備離去了,她對女子們說:“我因為沒燭,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掃屋子,鋪席子。你們何必愛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馀光呢?如果賜一點馀光給我,對你們又有什么妨礙呢?我自認為對你們還是用的,為什么一定要趕走我呢?女子們商量以后,認為她說得對,就把她留下了。現在我沒有才能,被秦國趕走,出了函谷關,愿意為您打掃屋子,鋪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趕走。”蘇秦說:“好,我將設法讓齊國尊重您。”

    于是,蘇秦到西邊去游說秦王,說:“甘茂是個賢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國,在惠王、武王、昭王當政時,世代都被重用。自殽塞至槐谷一帶,他對地勢的險要或平坦全都了解,他如果通過齊國,聯合韓、魏,反過來圖謀秦國,這就對秦國不利了。”秦王說:“那可怎么辦呢?”蘇秦說:“您不如多給他一些聘禮,提高他的地位,并去迎接他。他要來了,把他安置在槐谷,終 身不讓他出來,諸侯又怎能圖謀秦國呢?”秦王說:“好。”于是,給了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齊國去迎接他。甘茂推辭不去。

    蘇秦為甘茂對齊王說:“甘茂是個賢能的人,現在秦王給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甘茂感激您齊王的恩賜,所以不去,愿意做大王的臣子。現在大王打算用怎樣的禮遇來對待他呢?大王如果不留住他,他一定不會感激大王。象甘茂那樣賢能,他又能夠統帥強秦的軍隊,秦國可就難以對付了。”齊王說:“好。”于是,賜給甘茂封為上卿的君令,讓他留在齊國。


    甘茂相秦

    原文:甘茂相秦。秦王愛公孫衍,與之間有所立,因自謂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聞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見王曰:“王得賢相,敢再拜賀。”王曰:“寡人托國于子,焉更得賢相?”對曰:“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聞之?”對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譯文:甘茂出任秦國的相國,而秦王心愛公孫衍,和他有私房話要談,于是親自對公孫衍說:“我將要讓您出任相國。”甘茂的家臣從孔隙中聽到這番話,把它告訴了甘茂。甘茂就去拜見秦王,說:“大王得到了賢相,我深為大王慶賀。”秦王說:“我把國家大事委托給你,怎么說又得到了賢相呢?”甘茂說:“大王將要任命犀首公孫衍為相國。”秦王說:“你從哪兒聽來這話的呢?”甘茂回答說:“犀首對我說的。”秦王因為犀首泄露了秘密,大為惱怒,就把他趕出了秦國。


    甘茂約秦魏而攻楚

    原文:甘茂約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者屈盍,為楚和于秦,秦啟關而聽楚使。甘茂謂秦王曰:“怵于楚而不使魏制和,楚必曰:‘秦鬻魏’。不悅而合于楚,楚、魏為一,國恐傷矣。王不如使魏制和,魏制和必悅。王不惡于魏,則寄地必多矣。”

    譯文:甘茂聯合秦、魏攻打楚國,楚國抗秦將領屈蓋主張與秦國議和,秦國打開了關隘來接待楚國議和的使臣。甘茂對秦王說:“如果您受楚國的利誘,而不讓魏國主斷議和之事,那末楚國定會揚言‘秦國出賣了魏國’。魏國不高興,就會與楚國聯合。楚、魏一聯合,秦國恐怕就要受害了。大王不如讓魏國主斷議和之事,秦國恐怕就要受害了。大王不如讓魏國主斷議和之事,魏國主斷議和之事后,必定會高興。大王能不使魏國怨恨您,那末‘寄地’就一定會很多。”言外之意是,楚、魏兩國一定會多割讓土地給秦國。


    陘山之事

    原文:陘山之事,趙且與秦伐齊。齊懼,令田章以陽武合于趙,而以順子為質。趙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齊以陽武賜弊邑而納順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趙,謂趙王曰:“齊與大國救魏而倍約,不可信恃,大國不義,以告弊邑,而賜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齊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請益甲四萬,大國裁之。”

    蘇代為齊獻書穰侯曰:“臣聞往來之者言曰:‘秦且益趙甲四萬人以伐齊。’臣竊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計,穰侯智而習于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人以伐齊。’是何也?夫三晉相結,秦之深讎也。三晉百背秦,百欺秦,不為不信,不為無行。今破齊以肥趙,趙,秦之深讎,不利于秦。一也。秦之謀者必曰:‘破齊弊晉,而后制晉楚之勝。’夫齊,罷國也,以天下擊之,譬猶以千鈞之弩潰癰也。秦王安能制晉、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則晉、楚不信;多出兵,則晉、楚為制于秦。齊恐,則必不走于秦且走晉、楚。三也。齊割地以實晉、楚,則晉、楚安。齊舉兵而為之頓劍,則秦反受兵。四也。是晉、楚以秦破齊,以齊破秦,何晉、楚之;智而齊、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齊以安之,亦必無患矣。秦有安邑,則韓、魏必無上黨哉。夫取三晉之腸胃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故臣竊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計,穰侯智而習于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伐齊矣。’”

    譯文:在陘山的戰役中,趙國將和秦國一道攻打齊國,齊國害怕起來,便派田章到趙國,以割讓陽武為條件,希望和趙國和好,并以齊公子順子作為人質,趙王很高興,于是停止了對齊國的進攻,并告訴秦王說:“齊國割讓陽武給我,又以順子作為人質,希望我們不要進攻。所以,我特將這個情況告訴閣下。”

    秦王便派公子到趙國,對趙王說:“從前,齊國和貴國援救魏國,卻違背了盟約,齊國是不可信賴的。依靠大國不是個正當的辦法。您把這個情況告訴我們,可是,以前您給秦國兩社之地,以供祭祀,并與我結盟,現在又按兵不動,打算與齊國聯合,還想接受他們割地的條件。這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我們就給您增加四萬兵力,請貴國決定吧!”

    蘇代為齊國給秦國相穰侯寫信說:“我聽最近往來我國的人說:‘秦國準備給趙國增加四萬兵,來進攻齊國。’我一定會對齊王說:‘秦王明察 秋毫,而又善于謀略,穰侯才智過人,而又善于軍事,他們一定不會給趙國增加四萬兵力,去進攻齊國的。’何以見得呢?趙、魏、韓三國彼此聯合,這乃是秦國的大敵。趙、魏、韓屢次背叛秦國,屢次欺侮秦國,秦國卻認為他們不講信用,不認為他們行為惡劣。現在貴國幫助趙國打敗齊國,以增強趙國的國力,而趙國乃是秦國的大敵,這對秦國并不利。此其一。秦國的謀士們一定會說:“打敗了齊國,三晉和楚國也會因此疲憊不堪,隨后可以一舉而戰勝三晉,楚國’齊國疲弱,三晉和楚國攻打齊國,就好象用千鈞重力的弓弩去穿透膿瘡那樣容易,秦王又怎么能戰勝三晉、楚國呢?此其二,秦國幫助三晉和楚國進攻齊國,少出兵,則不會取信于三晉和楚國,多出兵,消耗了兵力,則會被三晉和楚國所擊敗。齊國如果害怕,就一定不會投靠秦國,而去投靠三晉、楚國。此其三。齊國割地給三晉和楚國,三晉、楚國就會停兵不進攻齊國,齊國舉兵與秦國拼一死戰,秦國就反會受到進攻。此其四。這樣,三晉,楚國借秦國之力打敗齊國,又借齊國之力打敗秦國。為什么三晉,楚國就這樣聰明,而齊,秦卻那樣愚蠢呢?此其五。秦國如果奪得安邑,與齊國和好,安定齊國,這將會平安無事。秦國據有安邑,韓國的上黨就必不可保。占據三晉要害之地上黨和安邑,這與出兵助趙攻齊,明知出兵不利而擔心有來無返,兩相比較,哪個有利呢?所以,我一定會對齊王說:“秦王明察秋毫,而又善于謀略,穰侯才智過人,而又善于軍事,他們一定不會給趙國增加四萬兵力,去進攻齊國的。”


    秦宣太后愛魏丑夫

    原文:秦宣太后愛魏丑夫。太后病將死,出令曰:“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魏子患之。庸芮為魏子說太后曰:“以死者為有知乎?”太后曰:“無知也。”曰:“若太后之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為空以生所愛,葬于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不贍,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譯文:秦宣太后與下臣魏丑夫有私情。宣太后生病將死,發出命令說:“如果我死了,一定要魏子為我殉葬。”魏丑夫非常憂慮,秦臣庸芮為魏丑說服宣太后,說:“您認 為人死了還會有知覺嗎?”宣太后說:“不會有知覺了。”庸芮說:“象太后這樣無所不知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會有什么知覺,為什么憑白地要把自己所愛的人 和無知覺的死人同葬呢?如果死人還知道什么的話,那末先王(宣太后的丈夫)早就對太后恨之入骨了。太后改正錯誤還來不及呢,哪里還敢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覺得庸芮說的有理,就放棄了讓魏丑夫為自己殉葬的念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成人XXX视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野外伦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777米奇色狠狠俺去啦|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蜜芽|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丝袜美腿|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色天天天综合网色天天|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69影院|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99草草国产熟女视频在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麻豆|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色屁屁WWW免费看欧美激情|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公与熄乱理在线播放|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欧美大屁股流白浆XXXX| 在线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