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無移位的完全骨折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Ⅰ型:骨折沒有通過整個股骨頸,股骨頸有部分骨質連接,骨折無移位,近折端保持一定血運,這種骨折容易愈合。 Ⅱ型:完全骨折無移位,股骨頸雖然完全斷裂,但對位良好,如系股骨頭下骨折。仍有可能愈合,但股骨頭壞死變形常有發生。如為股骨頸中部或基底骨折,骨折容易愈合,股骨頭血運良好。 Ⅲ型:為部分移位骨折,股骨頸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多為遠折端向上移位或遠折端的下角嵌插在近折端的斷面內,形成股骨頭向內旋轉移位,頸干角變小。 Ⅳ型:股骨頸骨折完全移位,兩側的骨折端完全分離,近折端可以產生旋轉,遠折端多向后上移位,關節囊及滑膜有嚴重損傷,因此經關節囊和滑膜供給股骨頭的血管也容易損傷,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 復位判斷標準:多用Garden對線指數判斷復位,即根據正側位X線片,將復位結果分為四級。正常正位片上股骨干內緣與股骨頭內側壓力骨小梁呈160°交角。側位片上股骨頭軸線與股骨頸軸線呈一直線(180°)(圖14)?!?br>Ⅰ級復位,正位呈160°,側位呈180°; Ⅱ級復位,正位155°,側位180°; Ⅲ級復位,正位<150°,或側位>180°; Ⅳ級復位,正位150°,側位>180°。 如果髖正位像上,角度<160°表明不可接受髖內翻,而>180°表明存在嚴重髖外翻,由于髖關節匹配不良,將導致頭缺血壞死率及骨關節炎發生率增高。側位像上,僅允許20°變化范圍,如果股骨頭前傾或后傾,>20°范圍,說明存在著不穩定或非解150°,或側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