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寒假,可總是閑不住,昨天坐車時在群里看到了一個討論,是關于茶園除霜的問題,當時沒有深入去讀題和思考,當靜下來時,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去細細的去探討的,所以擷錄與此,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放了寒假,可總是閑不住,昨天坐車時在群里看到了一個討論,是關于茶園除霜的問題,當時沒有深入去讀題和思考,當靜下來時,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去細細的去探討的,所以擷錄與此,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1 原題呈現 第一題組 在位于杭州西湖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內的部分龍井茶園里,率先安裝了一批大功率的“防霜凍茶園風扇”。這種防凍風扇安裝在6米多高的鐵桿頂上,當風扇探頭檢測到茶園內茶叢頂部的空氣層溫度低于結霜臨界溫度4℃以下時,就會自動啟動風扇,將高空相對較暖的空氣吹向茶叢,達到防止霜害的目的。讀圖,完成1~2題。 1. 當防凍風扇自動啟動風扇時,杭州西湖龍井茶基地 A. 距離地面6~10米存在逆溫層 B. 近地面氣溫比防凍風扇處氣溫高 C. 近地面大氣對流運動顯著 D. 夜間陰天,地面輻射冷卻弱 2. 除防凍風扇外,下列方法中對茶園防御霜凍可行的是 ①熏煙法 ②覆蓋法 ③噴水除霜 ④茶園排水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防霜凍茶園風扇屬于新的事物,在沒有茶園區的地方大家都不能夠了解。我們可以根據資料提取信息,了解這種陳霜凍茶園的工作原理等。 解析: 1、題干資料里面給出的信息:防凍風扇安裝在6米多高的鐵桿頂上,當風扇探頭檢測到茶園內茶叢頂部的空氣層溫度低于結霜臨界溫度4℃以下時,就會自動啟動風扇,將高空相對較暖的空氣吹向茶叢,達到防止霜害的目的。根據該信息中的一句話風扇6米多高,將高空相對較暖的空氣吹向茶叢。可以推斷出6米多高左右的溫度比近地面要高,這樣很明顯可以知道在該高度左右有個逆溫層存在。所以A正確,而B肯定錯誤,與題中資料信息相反。由于逆溫層存在,所以近地面大氣對流運動不顯著,C錯。根據資料給出的風扇啟動的條件——近地面會出現霜現象,而夜間陰天,不會有霜出現,所以D錯。 2、根據題目給出的幾個選項,聯系其防御霜凍的方法:熏煙法可以在近地面形成一種煙霧,增加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能力和大氣逆輻射能力,減少地面熱量損失,可以防御霜凍;覆蓋法可以減少土壤的水分與熱量散失,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噴水除霜當水凝結時釋放熱量,可以通過不斷的噴水減輕霜凍危害;而茶園排水法會通過降低土壤中的水份從而降低土壤溫度。所以本題選B。 第二題組 日本茶區常出現霜凍,為防止茶樹受害,研究運用了風力除霜技術,安裝在茶園中的離地6米的電風扇在氣溫下降到3℃時自動啟動。完成3、4題。 3.日本霜凍多出現在( ) A.3月陰雨的夜晚 B.3月晴朗的夜晚 C.9月陰雨的夜晚 D.9月晴朗的夜晚 4.除風力除霜技術外,下列措施也可以防止茶園受凍害的是( ) A.人造煙幕 B.排干土壤水分 C.增施農家肥 D.機械化采摘
4、人造煙幕可增加云層厚度,增強大氣逆輻射,以增強保溫效果,防止茶園受霜凍影響,故A對;由于水的比熱更大,土壤中有水與水排干后,有水可以使土壤溫度更高些,所以B錯;增施農家肥只是土壤更肥沃,補充有機肥,而機械化采摘更和茶園凍害無關,所以C、D兩項錯。 以上兩個題組均可以說是作為較好的題組出現在試題里,可是下面的這一組小蹊就感覺有爭議了,這可能是出題者沒有注意到吧,大家來仔細的看一下: 2 爭議題組與爭議 安吉白茶茶園早春氣溫垂直分布特征明顯,茶園晝夜溫差大,逆溫天氣頻繁出現, 凌晨 5: 00 左右逆溫最強,風扇高度與茶園冠層的溫差達到了 4℃;霜凍天氣來臨時,防霜風扇(左圖及下方彩圖)對茶園增溫效果明顯,能有效預防消除茶園霜凍害。“茶園某時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右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風扇的作用原理正確的是 ①風扇吹出的熱風可以使茶樹免受霜凍影響 ②風扇可以把高處的暖空氣往下吹到茶樹上 ③風扇的轉動可以增強近地面對流運動程度 ④風扇轉動可帶動空氣流動,削弱上層冷空氣下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防霜凍風扇”最適宜的安裝高度為 A.9-10米 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 3.若下圖中“冠層高度”指防霜風扇影響范圍內茶園冠層,“對照”指防霜風扇影響范圍外的茶園冠層。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冠層高度”有霜凍 B.“對照”沒有霜凍 C.“冠層高度”與“對照”最大溫差2℃以上 D.6.5米高度的溫度始終高于3.5米高度的溫度 這題組中,除了第一小題外,其它兩題基本上沒有爭議,我們先擱置第一小題,先看后面的2、3小題。 2、如果是第一次接觸本類型的題,應該可以從文字和圖里提取出防霜凍風扇的除霜原理——有逆溫,風扇向下吹,增溫——把這幾個關鍵信息組合,不難得出,風扇是把逆溫層的較高的溫度吹向茶樹,使茶園免受霜凍危害。而右圖中的逆溫層出現在離地面4——8米的高度,所以風扇的高度不能超過8米,安裝在7-8米之間有利于將高處的暖空氣往下吹到茶樹上,使茶樹減輕或免受霜凍影響,6-7米處溫度偏低一些,兩者對比,B最合適,其它幾項不考慮了。 3、認真讀圖,看以得出如下信息:“冠層高度”折線在圖示時間內的最低氣溫高于0℃,“對照”折線在部分時間段溫度低于0℃。而一般情況下溫度在0℃及其以下發生霜凍,所以“冠層高度”折線基本沒有霜凍,“對照”折線在部分時間段有霜凍,所以A、B錯。“冠層高度”與“對照”最大溫差達9℃左右,所以C正確。 本題組第一小題中很容易把第1小項排除掉,風扇不可能吹出熱風的,它除霜的原是是把逆溫層中較高的氣溫吹向茶樹樹冠處,防止茶芽受凍。如下圖所示: 到底選2、3還是2、4這里引起了北極星地理綜合群網友的爭論。很明顯,除霜風扇是對逆溫層的空氣進行擾動,把逆溫層的溫度較高的暖空氣往下吹送,以便與下層的冷空氣進行混合,以提高下層空氣溫度,而這個下層并不是指地表層,因為茶園防霜主要是提高茶樹冠層溫度,防止茶芽受凍,而地溫變化幅度小,茶樹根部不易受凍,無嚴寒不需要進行根部防凍。從題干的右圖里可以看出0—4米的范圍內比較,地表層的溫度較高些。這兩個信息結合起來,小蹊認為大氣只是從逆溫層至茶樹冠層進行了冷暖互補交換,從樹冠至根部氣流運動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而大氣的對流又是指大氣中的空氣在熱力或動力作用下的垂直上升運動(周淑貞先生的氣象與氣候學里面這樣說:當暖而輕的空氣上升時,周圍冷而重的空氣便下降來補充,這種升降運動,稱為對流),即便這些都不考慮,如果近地面對流存在的話,風扇吹下來的暖空氣到達茶樹冠層也會削弱近地面的對流運動。而右圖近地面4M以下根本不存在對流運動。所以小蹊認為不管從對流的定義還是從該題中暖空氣至樹冠而非至面兩方面來說選項“3、風扇的轉動可以增強近地面對流運動程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而由于逆流層到茶樹冠層存在著這樣一個交換的氣流,所以可以削弱或阻止逆溫層高度以上的冷空氣的影響,所以這道題應該選擇2、4組合,即B選項。小蹊認為如果能把題組項里的文字修改一下,應該會表述的更清楚,比如:3、風扇的轉動可以增強近地面暖空氣上升(這樣就可以看出來明顯錯誤)。 好多老師從網上解析里面看不出所以然,是因為解析里根本就沒有去認真的分析,只是根據出題者給出的答案去解釋,那樣的話雖然等同于“循本求緣”,可實際上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為出題者也把題目給搞錯了。 大家再來下一組題: 該題來自四川省宜賓市2016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我沒有找到原試卷的印刷版,這些文字與資料來自于網絡傳播,不知道是不是以訛傳訛,小蹊無法定論,咱們不討論這個,僅就題目進行討論,小蹊多方比較,該卷網絡所傳的都是如下面的文字與解析……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第4小題,說風扇的轉動可以增強近地面對流運動程度,這樣的話,上一討論題該如何解釋?其第3小項給出的是轉動可以減弱近地面對流運動(前提是近地面大氣此時有沒有對比流運動?)。有些試題我們在出的時候一定要去精心處理,可不能隨意而出。 上面都是小蹊自己的一家之言。這題與上一題組放在這里,希望大家能參與討論,來說說你們的看法,相信,大家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