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西藏米林縣境內,連綿的沙丘構成了波濤起伏的沙海。它背倚蔥蘢青山,面臨藍綠色的雅魯藏布江,神秘的光影變幻無窮,是中國天漠景觀的經典代表。攝影/謝罡
“天漠”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現象,和常規意義上的沙漠不同,雖然它們也有巨大高聳的沙丘,頗有“沙漠”的氣勢,卻恪守本分,總體面積較小。若從空中鳥瞰,只不過是一片綠色汪洋中的一個句點,一抹曲線,或是一組意味深長的省略號。
它們一般出現在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無論是水色蕩漾的海邊、湖畔和江河邊,還是人煙阜盛的江南城鄉,都有可能是它們的家園。最有趣的是,這些巨大沙山的附近,并無其他沙漠的蹤影,沙子的來源也神秘莫測。在許多地方,由于環境對比的強烈,堪稱驚人的美景。
江邊“天漠”
 拍攝地點:西藏雅魯藏布江河谷 雅魯藏布江河谷是印度洋暖濕氣流北上的大通道,基本屬于高原半濕潤季風區。這里降水較多,但季節差異極大,且旱季和風季重疊,沙源豐富,因此土地風沙化十分常見。圖為林芝派鎮直白村的一處小型天漠,空中氤氳的雨云和干旱的沙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攝影/王寧
 拍攝地點:西藏雅魯藏布江河谷 西藏的土地風沙化分布廣泛,主要發育于山地間的盆地與河漫灘、河岸階地以及山口處的沖洪積扇等地帶,形態各異。圖為米林縣的緬村沙丘,如一把在藍天下打開的巨型折扇。攝影/謝罡
 拍攝地點:西藏雅魯藏布江河谷 西藏的土地風沙化分布廣泛,主要發育于山地間的盆地與河漫灘、河岸階地以及山口處的沖洪積扇等地帶,形態各異。圖為錯卡普沙丘,桃花繽紛,盛開于沙丘之上。攝影/謝罡
 小Q
多大風天氣,風力搬運能力強:每年冬春季節(10月-次年3月),氣候干旱,多大風;大風經過地區植被稀少,加上經過江面,受阻擋較少,摩擦力小,形成渦旋上升氣流。 河沙較多: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該河段地勢高差小,水流速度較慢,產生流水沉積作用,多沙洲。 受地形作用,風力堆積形成:氣流攜帶沙洲和河灘上的沙粒;受江邊山地地形阻擋,風速減緩,沙粒堆積于山坡日積月累形成沙丘。  小A 河邊“天漠”
 拍攝地點:河北懷來永定河畔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臨近北京,河北懷來天漠早早成名。它以其獨有的天漠景觀,成為都市人青睞的觀光地。圖中,兩個孩子正在沙丘上嬉戲,遠方是連綿的群山——它們阻擋了南下的勁風,使沙塵沉降積累于此,逐漸形成了這片“迷你沙漠”。攝影/孫慧軍
 拍攝地點:河北懷來永定河畔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臨近北京,河北懷來天漠早早成名。它以其獨有的天漠景觀,成為都市人青睞的觀光地。此圖展示了懷來天漠的特殊地理環境。散落各處的風力發電機揭示了此處天然大風口的身份,蜿蜒的河流則是沙子的重要來源——水流帶來泥沙,枯水時節河灘裸露,勁風吹揚,成為天漠的重要塑造力量。攝影/孫慧軍
海邊“天漠”
 拍攝地點:河北昌黎黃金海岸 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海岸風沙地貌分布十分廣泛,尤以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附近分布最為集中。圖為灤河入海口附近的河北昌黎海岸沙丘群,沙山高大,連綴起伏,猶如一條條踏浪金龍。攝影/劉文軍
湖邊“天漠”
 拍攝地點:新疆巴里坤湖 雖然氣候干燥,降水稀少,但冰川融水和山間泉水仍然滋養孕育了巴里坤湖。從視覺上看,遠處雄峙的皚皚雪山和金色天漠、碧色湖水所構成的是一幅美妙畫卷,可實際上,高大連綿的天漠正是這一帶土地退化、生態惡化的典型表現之一。近年來,巴里坤谷地的沙化日益嚴重,湖面縮減,自然生態的警鐘已經敲響。攝影/趙承安
 拍攝地點:江西鄱陽湖 和地處遙遠荒涼地帶的大沙漠不同,“天漠”多位于人煙繁盛的濕潤半濕潤地帶,甚至毗鄰城市,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圖片展示了鄱陽湖畔的土地風沙化境況,規模龐大的沙山連綿不絕。不僅周邊村莊和田地經常遭遇風沙侵襲和掩埋,連附近南昌城的生態也受到威脅。攝影/紀偉濤
 小Q 冬季容易形成的條件: ①冬季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 湖邊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 ②冬季受西北季風的影響, 北部無高大山地阻擋,風力強勁(或大風日數多)。  小A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的朱震達老師是這樣描述某些“天漠”的——在半濕潤及濕潤地帶,具備沙物質組成的地表在植被遭到破壞、沙體裸露和干季與風季在時間上同步的條件下,經風力作用的結果同樣可以產生風沙活動,并塑造出沙丘起伏的地表景觀,地表出現類似沙漠化環境的土地風沙化。
一份研究報告稱:“土地風沙化實質上是氣流(風)作用于沙質地表所產生的風蝕、風沙流、風沙沉積、沙丘前移和粉塵吹揚等地質地貌過程。它的形成須具備地表具有豐富的物質來源,旱季和風季重合以及植被稀疏等條件。”
而沙漠研究學者邵立業老師則提到,風沙化與沙漠化是兩個相近而不相同的概念,在分布地區、規模、地貌和成因上都有所不同。
原來, “天漠”在這些科學研究中,“漠”并非核心詞,作為這一地理奇觀的兩大支柱詞,一個是風,另一個則是沙。根據其性質、大小、所處地理方位等條件的不同,有的可以稱為沙漠,有的則只是沙丘,或是沙地和沙山、沙壟的混合。
中國重要“天漠”景觀分布示意圖 
 小Q 海南島西部昌化江流域的濱海區域出現了我國唯一可以看到的熱帶沙漠,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①海南島西部位于夏季風背風側,降水較少;緯度低,終年高溫,蒸發旺盛;降水量小于蒸發量,所以氣候干燥;②濱海區河流入海口,河床含沙量較大;③自古以來,人類長時間過度開墾土地;④過度砍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壞,沙化土地越來越多。  小A
部分圖文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9月刊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