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中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是他,在法國大革命最危險的時候站了出來,可以說他挽救了法國大革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在解決法國內(nèi)困外患的情況下采取了恐怖統(tǒng)治,造成了大量無辜者遇害。 ![]() 有人說,沒有了羅伯斯庇爾的法國大革命史將不是真正的法國大革命史。因此,博物派暑期“鳴鏑”法國之旅,張鳴教授自然沒有錯過對這個重要人物的講解。 ![]() 1758年,羅伯斯庇爾出生在法國北部的加萊省省會阿拉斯,我們一行人來到這座小城,參觀了他的故居。印象很深刻,就在巷子口,張鳴教授給我們講述了“這個小鎮(zhèn)青年的逆襲之路”。 ![]() ![]() 長期以來,歷史教科書上的羅伯斯庇爾是一個“正面典型”,我們深懷敬意,然而當(dāng)細(xì)細(xì)翻看資料,才發(fā)現(xiàn)羅伯斯庇爾也有極端殘忍的一面。法國歷史學(xué)家阿·索布爾評價說:“羅伯斯庇爾成了他那個時代和他自身矛盾的犧牲品。” 張鳴老師說:“為了一個烏托邦,他把人類最基本的感情都破壞殆盡。”羅伯斯庇爾是盧梭最堅定的信徒,一個熱衷改造人類社會的理想主義者。他按照一種原理去設(shè)計一個理想天國,不遺余力不擇手段去實現(xiàn)它,甚至不惜瘋狂殺戮。 雅各賓派統(tǒng)治時期,恐怖第一次成為官方政治,而羅伯斯庇爾是最主要的始作俑者。他主張恐怖的正義:“如果說在和平時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時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恐怖就是嚴(yán)厲不可動搖的正義。”而最終,他倒在了自己的閘刀之下…… |
|
來自: zhourongwu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