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二爺不是我的親二爺,是我妻高秀英娘家的旁門二爺。他家住在臨泉縣邢塘鎮南高莊,名叫高計良。 我與二爺認識,是在高莊生產隊與社員一起干活的時候。當時有一位清瘦的老人,行走坐臥仍然保持軍人的風度。村民稱他為“當兵的”。我問為啥這樣稱呼他,好朋友高海龍告訴我:他以前當過兵,打過小日本。日本,在我們的想象里,那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可是在二爺的記憶里,那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人間地獄。 “在日本當勞工慘吶!”二爺向我們講述他的經歷時,經常這樣說。 1942年,二爺在與日軍的一次戰斗中被俘。隨后,被俘士兵和被抓來的青壯年一起被送上一艘叫“阿波丸”號的日本輪船,從大連出發,經過一天兩夜的航行,被運到一家煤礦去挖煤,在鬼子的刺刀和皮鞭逼迫下,二爺他們從此失去了姓名,每人一個號牌,這號牌代表你是哪個班哪個組的勞工。他們每天得干十七八個鐘頭的活,在離地面幾百米深陰暗潮濕的巷道里不停地挖煤運煤,吃的是發霉的棒子面摻麥麩制成的窩窩頭,而且每人每頓只發一個;渴了,就喝礦井里面流出的污水。礦井下,冒頂、透水、瓦斯爆炸不斷發生。人站著下去,躺著上來的事司空見慣。 二爺說,和他一起被拉去的勞工,十有八九不能生還。有一次,一個勞工不慎把伙房的水龍頭擰壞了,日本鬼子一下把他踢倒,用皮鞭打得他皮開肉綻,最后拉到后山扔進“萬人坑”活活地喂了狼狗。還有一次,一個煤礦巷道發生瓦斯爆炸,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竟然封住巷口,不讓人救援,一百多名勞工連燒帶熏,沒有一人生還。那時候,中國勞工的命運掌握在日本鬼子手里,他們打死一名勞工,比踩死一只小螞蟻還容易。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當年,二爺和其他活著的中國勞工被接回祖國。因為家中沒有了親人,二爺又在國民黨李仙洲部當了幾年兵。1948年淮海戰役,二爺他們排在排長的帶領下集體投誠,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1953年,二爺轉業回鄉,用政府發給他的轉業費蓋起兩間土房。1995年7月,二爺以79歲的高齡走完了他的人生。按照當地習俗,同族的老少爺們用水泥在他墳前立了一塊碑,上書“抗戰老兵高計良之墓”。 抗戰勝利后,中國勞工及其遺屬多次控訴日本政府及相關企業,要求他們道歉賠償。經過多年的艱苦談判、控訴。今年7月,日本三菱材料公司終于賠償并道歉。抗日戰爭勝利已經70周年,這遲來的消息,也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二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