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爾元帥鎮樓 在1941年末德軍的“臺風行動”(即對莫斯科的攻勢)失敗后,德軍的情形不容樂觀。 一方面,德軍士兵經歷巴巴羅薩計劃后雖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士兵們精疲力盡作戰能力相對減弱。 另一方面,剛剛經歷莫斯科戰敗的德軍在莫斯科周圍停下,蘇軍正在策劃一系列反攻計劃。 而蘇軍首先瞄準了勒熱夫。 勒熱夫在1942年初對于蘇德雙方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如果德軍能夠保住勒熱夫那么德軍就可以保住沿線鐵路保證前線部隊的補給以及守住中央集團軍群后方 而蘇軍如果拿下勒熱夫則可以解除首都的威脅(勒熱夫距離莫斯科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并控制北部鐵路為發動反攻提供條件。此外如果快速拿下勒熱夫則可以包圍中央集團軍群重創德軍主力。 這里說明一下,借用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圖片(因為做的不錯),英文水平不高沒有翻譯地名還請各位吧友諒解因此蘇軍調集重兵,對于這次戰役也是周密策劃 但是德軍并非沒有防備,德軍前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對于繼任者克魯格元帥曾經叮囑過蘇軍對于勒熱夫的進攻很可能演變為北部的大反攻繼任的克魯格元帥謹記博克的叮囑,重點防御勒熱夫地區。與此同時,蘇軍方面也調集了西方面軍(司令為朱可夫)以及加里寧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以及大量的預備隊。目標是多得鐵路的控制權負責勒熱夫地區防衛的是莫德爾的第九集團軍,莫德爾雖然要承擔兩個方面軍的壓力但是莫德爾也有很大的優勢——良好的補給狀況和充足的預備隊。這樣為莫德爾的陣地防御提供了保障,德軍要完成的目標除了盡可能保護鐵路之外,如果勒熱夫防御成功也可以為中央集團軍群其余部隊全身而退贏得時間. 1942年一月底蘇軍的攻勢開始了,他們的兩個方面軍一起出動對德軍防線實施全面打擊 ,但是大多數地區的進攻并沒有受到預期的效果。期中西方面軍幾乎沒有重大進展 加里寧方面軍下轄的39集團軍和29集團軍成功突破了德軍防線向勒熱夫——瑟喬夫卡前進,但是由于后續部隊跟進不利,德軍的增員到達戰場。導致這兩個集團軍不但沒能完成預期人物反而切斷補給線陷入德軍包圍圈,雖然蘇軍在大盧基方向取得勝利但是對于勒熱夫的進攻則并沒有顯著效果。 莫德爾為了應對蘇軍接下來的攻勢,將部隊以團、營為單位,在攻防戰中不斷填補防線上的缺口。他還調集了增員部隊準備全殲包圍圈內蘇軍。莫德爾對蘇軍29集團軍展開進攻,蘇軍雖然有5200人沖出包圍圈但是莫德爾殲滅了蘇軍14200人,并且德軍損失不多。在這一階段中,莫德爾憑借這種比較靈活的陣地防御保住了鐵路并且成功挫敗蘇軍 ,蘇軍雖然取得部分進展但是并沒有完成預期目標。 在這里為大家科普一下莫德爾的防御模式的特點。首先這種防御常被稱作彈性防御,允許一定程度上的撤退,陣地分層分塊而且把師級作戰單位拆分成團營級別的作戰單位不斷填補陣地空缺。就算第一層的步兵炮兵聯合防御被打破,第二次的裝甲師也可以協防阻擋敵軍,情況不好扔掉外圍炮灰步兵師帶著裝甲部隊跑路也方便。這種防御模式本質上還是陣地防御。 |
|
來自: 漫步之心情 > 《4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