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皮段泥
我的摯友很多年前,離開家鄉到上海、江蘇、浙江一帶闖蕩經商創業,如今已立穩腳跟闖出了一片天地。每年我們之間都能見面聚一聚,我的嗜好喝茶,他卻喜歡泡澡、吸煙。時間久了相互受到影響,他把吸煙的習慣改了,卻又多了一樣嗜好,也越發喜歡喝茶。并且越來越講究上了檔次,口口聲聲稱喝茶覺得太俗氣,定位改稱品茶。隨之也對紫砂壺情有獨鐘特別感興趣,也觸動激勵我重新認識和研究紫砂壺與沖泡茶的方法。爾后,在閑暇時間,經常查閱紫砂壺的相關資料,潛心研究和學習有關紫砂壺方面的相關知識。并且還購買了所謂現代名人的紫砂壺作為藏品收藏,興趣越來越濃。我們之間像是有一個約定,每當離開家鄉之時,將其家中大事小情美其名曰托付給我,其實就是與其家里人經常問候打打招呼而已。由于重新認識紫砂壺與品茶的共同嗜好,很不客氣的年前給其下達命令,春節期間人到壺到。今日將其紫砂壺圖片放到博客之上,見證紫砂壺所帶來的朋友之情誼,與大家共享賺取賞心悅目的心情。
紫砂壺在制作的過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是決定一把紫砂壺的重要標尺。作為制作紫砂壺的泥料的種類有很多種,只要分為三大類:紫泥、紅泥、綠泥。這三大類中又分為很多小類。
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
紫砂壺在制作的過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是決定一把紫砂壺的重要標尺。作為制作紫砂壺的泥料的種類有很多種,只要分為三大類:紫泥、紅泥、綠泥。這三大類中又分為很多小類。
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
一、紫泥
紫泥分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三種
1、紫泥:
位于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1%
【建議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等
2、清水泥:
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后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沖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松沖茗,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窯溫:1160度。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建議沖泡】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鐵觀音、花茶、紅茶、綠茶、龍井、碧螺春。
3、底槽清:
最早產于黃龍山四號井,后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臺西礦。由于產于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200度 / 收縮比:約11%
【沖泡建議】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花茶,碧螺春,紅茶,綠茶等
二、紅泥
紅泥又分為紅泥、朱泥、紅皮龍三種
1、紅泥:
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漸露鋒,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贊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贊不絕口!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燒成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3%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2、朱泥:
朱紅微嫣具綿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溫潤度中等;熱水沖淋立展嬌嫩鮮紅特色,壺身游移紫光遽現,神秘迷人風韻令愛壺人神醉。以之沖茗之茶湯明亮活潑、快意果決、易展揚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礦由于泥性較重,故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礦中較堅硬的部份(年代較久,
且成陶后色調較紅豔,古稱“石骨”),再經敝古陶研究所繁復全手工的練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窯溫:約1065~1100度C。收縮比:23%礦區:江蘇宜興趙莊山、黃龍山。朱泥一般來說分三種: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紅、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至于優劣問題就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來判斷了。養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漿”的速度以及“潤”度。
【沖泡建議】鐵觀音,臺灣高山茶,普洱生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等。
3、紅皮龍:
原名叫野山紅泥,礦料稀少,近年來市場上更是少見。一般分布在黃石層的下面,泥色紅褐色,燒成后為紅色。紅皮龍相對石英含量較高,云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性能好,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簡單易掌握,使用愈久愈發紅潤,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窯溫:1100度,收縮比:15%左右。
礦區:江蘇宜興黃龍山
【沖泡建議】鐵觀音,臺灣高山茶,普洱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綠茶,紅茶等。
三、綠泥
綠泥又分為段泥(原礦段泥,芝麻段,黃金段)、綠泥(墨綠泥,本山綠)
1、段泥:
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1)芝麻段: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2)黃金段: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2、綠泥:
綠泥,玩者暱稱“綠豆砂泥”,古云“豆碧色”,泥色酷似綠豆皮,澹草綠。帶本山綠泥細黃砂,清麗出眾、雅俗共賞。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壺品色澤米黃泛青,泡養后逐步轉為溫潤的亮色,包漿感好而易于泡養,發幽然青光。產于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原礦色澤為青灰泛綠,成片巖狀或粉末狀,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也常作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1)本山綠泥: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壺品色澤米黃泛青,泡養后逐步轉為溫潤的亮色,包漿感好而易于泡養,發幽然青光。產于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原礦色澤為青灰泛綠,成片巖狀或粉末狀,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也常作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60度C 收縮比:約14%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紅茶,綠茶等
2)墨綠泥:近天青泥色調,玩家易感迷惑,常誤云"綠泥",綠泥者,澹草綠色也;"本山綠泥者緞泥之原礦矣,泥色青藍略泛綠光而(無灰色調),始稱"墨綠泥"。泥性:黏性佳,張力尚可,細膩密實;制壺光、花均宜;為優質泥礦,產量不豐。難度:較易變形,對窯溫要求高,窯溫足則色澤溫潤,不足則色嫩枯燥,原料收集不易,練制困難與繁復。特點:泥色特異,青藍色中略泛綠光,清秀獨特;稍一泡養,色調更形穩實,溫潤透明,變化甚巨,玩賞深具成就感。沖茗特性:茶性溫順滑膩,味香凝聚,沖泡時間易掌控,能以輕松心情泡杯好茶,實為品茗之最佳幫手。窯溫:約1122度C
收縮比:約14%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四、其他種類
黑泥、降坡泥、天青泥、青灰泥、黑土星、黑疾星等等
1、黑泥:
為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之一,因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日久使用,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贊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鋉數日則如墨黑,泡茶好喝,評價好贊不絕口!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30度C 收縮比約12% 。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綠茶等。
2、降坡泥:
降坡泥是指在宜興鼎蜀鎮在修建陶都路是穿越黃龍山賀青龍山之間發掘的紫砂陶土。因為主要是在降低該路段的陡坡工程中發現的,大家習慣稱之為“降坡泥”,宜興當地人發音為“崗坡泥”。傳說是宜興修鐵路時挖出的紫砂明礦(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顏色古樸,黃中代紅,燒成后壺體中的黃砂隱現,因為接近青龍山(石灰石),富碳酸鈣(天然熔劑原料,所以燒成成品水色滋潤,掃測溫度偏低,質感非常漂亮。于是大家開始爭先恐后的挖掘,于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3%
【沖泡建議】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3天青泥:
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已不易開采礦量極少,在市場成品稀有;色澤呈青灰色,內含多種礦石顆粒,包漿溫潤、質感特殊,俗稱"鯊魚皮",是非常難得的泥礦。泥性:漿嫩礦物多,含鐵、鋁量高,黏性較低,比較難成型。窯燒溫度特高。成品優點:雙氣孔結構明顯,特殊雙重氣孔結構,付予宜興紫砂茶壺,傳溫快、保溫性強,利于泡茶時保持水的溫度,直接影響泡茶的色香味,古樸穩重,古意盎然,泡茶好喝,評價好。
礦區:江蘇宜興黃龍山 窯溫:約1200-1250度C / 收縮比:約12%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4青灰泥:
藏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開采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調,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
泥性:泥性疏松不結,含鐵量高,張力特大,不易變型、塌陷,惟黏性不足。難度:易現氧化鐵熔點,石灰、跳砂,雜質較多挑泥須嚴格謹慎,燒窯溫度特高。
特點:雙氣孔結構明顯,空氣對流順暢,簡樸古雅,老味十足,別具明代紫砂原料氣韻。
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澤如紫似灰,沉重扎實不妥協,似硬漢風格,十分易于辨識。
沖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蘊藏著火熱的心,沖茗熱情豪放,醇厚而韻強,香甘溫甜,明快果決,壺中英雄也! 窯溫:約1200度C /
收縮比:約13%
5黑土星:
本泥料“黑心土”,為特地從黃龍山底糟青最底層原礦中偶見內含澹墨色細小夾心層集中而成(故直稱~黑心土),經數年下來,提取量極少,珍貴稀罕,為喜好珍稀名泥的玩家,千萬不可錯失的絕世好泥也!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別多,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黑星砂壺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淺棕色,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80-1200度 收縮比:約11-12%
【沖泡建議】:適合泡綠茶、紅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6黑疾星:
呈黯肝色,略泛朱光,成品周身均現黑色小融點,為朱泥原礦黃石黃之外殼碾碎成砂,摻於特選宜興趙莊山朱泥系之棕色調原礦中,經過漿捶練而成。泥性:本名泥親茶性恬和,色沉穩重卻持之略輕。成品特點:一經使用,溫潤光華,晶瑩剔透,泥中極品天然特殊,一般添加化工氧化物之泥料效果,怎堪比擬。
窯溫:約1500度/C.收縮比:約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