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空導彈技術成熟之前,高射炮是地面部隊抵御空襲的最主要武器。隨著飛機性能的提升,各國軍隊對高射炮的性能要求也水漲船高。在二戰時期,四發重型轟炸機已經能夠在萬米高空飛行,其機體結構也很結實,足以承受相當程度的打擊。針對飛得更高、更為堅固的目標,各主要參戰國都競相研發了口徑在100毫米以上、射高在10000米以上的重型高射炮,而德軍裝備的Flak 40型128毫米重型高射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名匠之作 在二戰時期,德軍最著名的高射炮自然是享有“無敵”之名的Flak 18/36/37型88毫米高射炮,其出眾的性能和傳奇般的戰場聲譽可謂如雷貫耳,但德國人并不以此為滿足,以更高、更強為目標又陸續開發了105毫米、128毫米及150毫米口徑的重型高射炮,其中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是德軍正式裝備的最大口徑的高射炮。該型火炮的研發始于1936年,德國老牌火炮制造商——總部位于杜塞爾多爾的萊茵金屬公司贏得了設計競標,于1937年末完成了樣炮并接受了軍方測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在經過改進后于1939年開始量產,于1940年裝備德軍防空部隊,被命名為12.8厘米Flak 40型高射炮。 ▲1942年時部署在某海岸炮臺上的Flak 38型 105毫米高射炮,該炮為萊茵金屬公司設計, 后來的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以Flak 38型 為基礎進行放大設計。 從技術上說,Flak 40型實際上是以Flak 38型105毫米高射炮為基礎進行放大設計的產物,兩者在結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Flak 38型已經是一個重達10噸、需要10個人伺候的大家伙了,而Flak 40型的體量更勝一籌,堪稱高射炮中的“巨無霸”。Flak 40型在戰斗狀態下的重量為12噸,在炮管水平的狀態下,從炮口到后方裝填機構的全長為9.13米,火炮高度為3.165米,寬度為2.5米,身管長度為7.835米,身管倍徑為61倍,炮管為雙節結構,采用德國火炮慣用的半自動水平楔式炮閂和液壓復進裝置。 ▲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早期型號的線圖, 采用了十字型基座。 ▲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后期型號的線圖, 采用更為穩固的工字型基座,炮架右側高低機 和方向機的操作席與早期型相比有所不同,在 火炮左側還增設了供裝填手站立的平臺。大部 分固定部署的Flak 40型高射炮都是圖中的 形態。 ▲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的模型。 Flak 40型的仰俯和旋轉均由電力驅動,在應急情況下也可以人力操縱,其仰俯范圍為-3°~+87°,在戰斗狀態下火炮可以在基座上做360°旋轉,擁有全向射界。Flak 40型配有引信調整裝置,可以依據射控裝置傳遞的射擊參數設定炮彈引信的延遲時間,此外在火炮后方還裝有裝填機構,裝填手只需將炮彈放入輸彈槽內,由輔助機構將炮彈推入炮膛,從而有助于提高射速。值得注意的是,Flak 40型上沒有安裝瞄準具,火炮的射向和仰角完全依靠集中式射控裝置提供的射擊諸元進行設定。 ▲一門涂有偽裝迷彩的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 炮,在炮管上涂有36個擊落標志。 ▲一門安裝在鐵路平板車廂上的Flak 40型高 射炮,這幅照片很好地展示了火炮后部的 特征。 配用彈藥 Flak 40型發射的炮彈種類包括高爆彈和穿甲彈,采用定裝式彈藥,高爆彈全重為47.7公斤,彈丸重量為26公斤,穿甲彈全重為46.5公斤,彈丸重量為26.6公斤,對于炮組成員來說搬運炮彈是一項重體力活。由于發射藥筒尺寸較大,128毫米高射炮彈的發射藥量是88毫米高射炮彈的四倍,在彈丸重量大幅增加(88毫米高爆彈的重量為9.5公斤)的情況下反而獲得了更高的初速,88毫米高射炮的初速為820米/秒,而128毫米高射炮發射高爆彈時的初速為880米/秒,發射穿甲彈時的初速為860米/秒。高初速賦予了Flak 40型高射炮更大的射程和射高,其最大射高達到14800米,有效射高達10675米,而對地面目標射擊時的最大射程可達20900米!身管壽命為1000~2000發。 ▲戰爭后期,兩名來自希特勒青年團的空軍輔 助人員在一門Flak 40型高射炮前與炮彈合 影,攝于漢堡某防空塔上,可見炮彈的高度與 兩人的肩膀齊平。 在1945年之前,Flak 40型的炮彈只安裝定時延遲引信,其延遲時間可以在1.5~29.5秒之間設定,通過精確設定起爆時間,可以使多枚炮彈在不同高度同時引爆,從而擴大殺傷范圍。在戰爭末期,隨著盟軍及蘇軍部隊進入德國本土,128毫米高射炮也投入了地面作戰,其炮彈也配置了延遲/觸發雙重引信。 ▲三名炮組成員正合力為一枚128毫米高射炮 彈安裝引信,從這幅照片看炮彈的個頭相當 大。128毫米高射炮彈主要使用定時延遲引 信,在戰爭后期也配發了延遲/觸發雙重引信。 炮組成員 一門Flak 40型高射炮的炮組由13名成員構成,包括炮長、方向機操作手、高低機操作手、引信設定手、2名裝填手、退殼手和6名彈藥搬運手,這個炮組結構表明Flak 40型高射炮在作戰時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員都在忙著搬炮彈!炮長負責整個炮組的行動,通常站在炮位后方的指揮位置上。方向機和高低機的操作席在火炮右側,其中方向機操作手在前,高低機操作手在后,在他們面前上方裝有與指揮裝置聯通的儀表,顯示火炮的瞄準方向及仰俯角度,兩人依據儀表讀數操作儀表下方的手輪,使火炮指向預定的方位。引信設定手位于火炮左側,負責操作引信調整裝置,設定引信延遲時間。2名裝填手站在火炮左側后方,負責將引信設定完畢的炮彈送入裝填機構。退殼手負責及時清除空藥筒,至于其他人就是搬搬搬! ▲兩名空軍輔助人員坐在高低機和方向機的操 作席上,注意他們面前上方的儀表,可以顯示 由指揮儀傳遞的方位角和仰俯角數據。 ▲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的炮組戰位圖:GF 炮長、K1高低機操作手、K2方向機操作手、 K3~K4裝填手、K5退殼手、K6引信設定手、 K7~K12彈藥搬運手。 Flak 40型高射炮的旋轉、仰俯及裝填都有電動裝置助力,要比單純依靠人力操縱的88毫米高射炮省心省力得多,雖然體型碩大,但運轉起來仍相當靈活,在炮彈十分沉重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較高射速,通過炮組成員接力式的搬運、裝填,Flak 40型的射速達10~12發/分,在熟練炮手的操縱下甚至可達14發/分。 機動難題 從性能數據上看,Flak 40型是非常出色的,打得高、射得快、威力大,但這些優點都是以復雜的機構和龐大的體形為代價。由于非常沉重,Flak 40型高射炮根本不具備快速機動和展開能力,無法像88毫米高射炮那樣跟隨部隊轉移并進行野戰部署。實際上,萊茵金屬公司在設計時曾考慮過Flak 40型的戰場機動問題,最初為德國軍方制造的6門Flak 40型就是牽引型號,在牽引機動時火炮將與220型特種拖車相結合,這種拖車重量為4.57噸,由前后兩部四輪拖車構成,在與火炮組合后整個炮車的長度達15米,整車重量達17噸,其機動能力相當有限。 ▲在牽引機動時,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與 220型特種拖車相結合,全長可達15米,整車 重量達17噸!上圖為牽引狀態下的Flak 40 型,下圖為炮車側視圖。 在對牽引型Flak 40型高射炮進行測試后,德軍放棄了將其用于機動部署的想法,決定將種重型高炮部署在固定陣地上,執行要地防空任務,因此牽引型火炮僅制造了6門就停產了,后續生產的火炮均為固定型火炮。在運輸固定型火炮時需要將炮管從炮架上拆解下來分別運輸,其中炮管被置于40型火炮拖車上,而炮架使用203型特種拖車承載。后來,德國人終于為Flak 40型找到了合適的機動平臺,將其安裝在鐵路平板車廂上,成為一種鐵路機動防空火炮。在德軍的裝備型號序列中,牽引型128毫米高射炮被稱為Flak 40/1型,而部署在固定陣地和鐵路平臺上的型號被稱為Flak 40/2型。 ▲在運輸固定型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時, 需要將炮架與炮管分解,炮架使用203型拖車 運輸(上圖),炮管使用40型拖車運輸(下 圖)。 ▲德軍將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安裝在平板 車廂上,改裝為鐵路防空平臺,上圖為機動狀 態下的鐵路版Flak 40型高射炮,下圖為戰斗 狀態下的鐵路版Flak 40型高射炮。 型號發展 德國人對于重型機械似乎有著沁入骨髓的癡迷,在免除了火炮機動的困擾后,漢諾威機械工程公司對Flak 40型高射炮進行了一項重大改進,從而催生出二戰時期最為威猛的防空怪獸——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也就是雙聯裝版的Flak 40型。這種超重型高射炮將2門Flak 40型高射炮安裝在一個特別設計的雙聯裝炮架上,為了避免裝填時相互干擾,兩門炮的裝填機構呈對稱安裝,同時高低機及方向機的操縱位置也做出調整,高低機操作手座席在火炮左側,方向機操作手座席在右側,而在火炮兩側各有一部引信調整裝置。Flakzwilling 40型的運作方式與Flak 40型相同,但射速翻倍,可以達到24~28發/分,對于這種大口徑火炮來說,這是極為恐怖的火力輸出能力。 ▲Flakzwilling 40型128毫米高射炮是將2門 Flak 40型高射炮并排安裝在一個雙聯裝炮架 上,從而獲得了更高的火力輸出能力。 ▲Flakzwilling 40型128毫米高射炮的 多向視圖。 ▲Flakzwilling 40型128毫米高射炮的模型, 注意放置在輸彈槽上的炮彈。 Flakzwilling 40型的重量也比單裝版倍增,達到了26.5噸,反正這種火炮一旦部署到位幾乎不會移動,所以工程師們在重量上也就無所顧忌了。除了巨大的重量外,這種火炮每次射擊都會向地面傳遞猛烈的后坐力,所以只能安裝在異常堅固的混凝土基座上,大部分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都被部署在聳立于柏林、漢堡、維也納等地的巨型防空塔上。 ▲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的正臉照,兩根大 管子指著你,怕不怕? Flakzwilling 40型的炮組人數也增加到22人,與單裝炮的炮組相比,除了炮長、高低機操作手、方向機操作手的名額不變外,其他崗位的人數均大為增加,包括2名引信設定手、4名裝填手和10名彈藥搬運手,還有2名退殼手,負責將火炮射擊后退出的空藥筒及時清除,考慮到火炮的高射速,這項工作顯然是非常必要的,最后還增加了1名機電手,負責維護整座火炮電力裝置的運轉,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肯定無法依靠人力操縱,所以保證電力正常供應也是極為重要的。 ▲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的炮組成員在進行 裝填訓練,看著那位抱炮彈的哥們兒真心覺得 很累。 ▲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的炮組戰位圖:GF 炮長、K1高低機操作手、K2~K3裝填手、K4 退殼手、K5引信設定手、K6~K10彈藥搬運 手、K11方向機操作手、K12~K13裝填后、 K14退殼手、K15引信設定手、K16~K20彈 藥搬運手、K21機電手。 Flakzwilling 40型可謂Flak 40型高射炮的終極形態,有資料顯示在戰爭后期德軍曾研發了一種改進型Flakzwilling 40M型,但由于原炮被毀,資料散失,具體有何改進已經無法查考。此外,在德軍裝備序列中還有一種Flak 40型105毫米高射炮,實際上是在Flak 40型的炮架上安裝Flak 38型105毫米高射炮的炮管,但這種火炮僅處于樣炮階段,并未投產。有資料表明,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僅有一種發展型號,即Flak 45型128毫米高射炮,該炮擁有更大的炮膛容積和更長的炮管,并裝有炮口制退器,應該配用發射藥量更多的彈藥,從而提升初速和射程。從其編號可以判斷,Flak 45型出現于戰爭末期,根本沒有時間完善設計并投入量產,最后僅制造了一門原型炮。 ▲1945年初,幾位格滕哈芬的居民在一座被 德軍遺棄的Flakzwilling 40M型高射炮上留 影,這門炮屬于第219高炮營第3連,德軍在 撤退前將其炸毀。 與88毫米高射炮一樣,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對于裝甲目標有著非常有效的殺傷力,而德軍確實有意將該炮轉用于反坦克作戰,將其作為某些重型裝甲車輛的武器,比如僅制造2輛的“埃米爾”自行火炮配備的Pak 40型128毫米反坦克炮就是以Flak 40型高射炮為基礎改進的。此外,萊茵金屬公司以Flak 40型為藍本設計的反坦克炮還參與了“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的主炮型號競標,但惜敗于克虜伯公司研發的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 ▲德軍“埃米爾”自行火炮的彩繪,該車裝備一 門以Flak 40型為基礎改進的61倍徑128毫米反 坦克炮。 價高量少 Flak 40型及Flakzwilling 40型的生產從1939年一直持續到1945年初,貫穿了整個二戰全程,除了萊茵金屬公司外,位于埃森的克虜伯公司,位于捷克比爾森的斯柯達兵工廠、位于漢諾威的漢諾威機械工程公司和位于勞拉許特的上西里西亞裝備制造公司都曾經參與到128毫米高射炮的制造中。盡管生產時間很長,但Flak 40型高射炮的產量很低,有資料顯示到1942年9月僅完成了16門。這種情況一方面歸因于戰爭前期德國本土的防空壓力不大,另一方面也由于Flak 40型的造價極為昂貴,一門炮的單價超過10萬帝國馬克,而一座雙聯裝炮的成本更是多達20.2萬帝國馬克。相比之下,一門88毫米高射炮的造價為3.36萬帝國馬克,一輛“黑豹”坦克的價格也不過11.7萬帝國馬克。 ▲1/35比例的Flakzwilling 40型128毫米高射 炮模型的包裝封面,背景是充滿探照燈光柱和 炮彈爆炸煙團的夜空。 隨著1943年英美盟軍開始對德國本土及占領區展開大規模戰略轟炸,德國的防空壓力驟然增加,特別是戰爭后期德國空軍逐漸喪失制空權后,高炮已經成為防空作戰的中堅力量,要地防空的迫切需要促使Flak 40型系列高射炮的產量迅速增加,然而由于工藝復雜,制造困難,其數量依然非常稀少。有資料表明到1944年7月時德國空軍高炮部隊裝備了449門Flak 40型高射炮,其中6門牽引型、242門固定型和201門鐵路機動性,而1945年2月的一份報告顯示,Flak 40型的裝備數量為645門,包括4門牽引型、429門固定型和212門鐵路機動型,這其中包括34座Flakzwilling 40型。Flak 40型的最終產量缺乏準確的數字,有說法認為在1125~1129門之間,相比制造數量超過21000門的88毫米高射炮,這個數字僅僅是個零頭。 裝備部署 在戰爭中后期的本土防空戰中,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是德軍武器庫里最強有力的防空火炮,絕大部分該型火炮被配備給德國空軍的重型高炮營,部署在構筑良好的永備射擊陣地上,比如潛艇洞庫、海岸炮臺和巨型防空塔內,用于保護重要地區,還有200余門被置于鐵路車廂上,作為機動防空平臺用于保護鐵路干線。 ▲由鐵路平板車廂搭載的一門Flak 40型高射 炮,在背景中還能看到另一門炮,大約有200 多門Flak 40型高射炮被改裝為鐵路機動型。 在各種部署方式中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堪稱現代城堡的巨型防空塔,從1940年開始,德國陸續興建了8座巨型防空塔,其中柏林和維也納各3座,漢堡2座,按照規劃每座塔上安裝4座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總共8門火炮,依據這個裝備數量一座防空塔的全部火炮可以在一分鐘內向空中發射多達100發炮彈,火力相當兇悍,但并不是所有的防空塔都能達到上述裝備標準。除了128毫米高射炮,防空塔上還裝備了大量20毫米機關炮,作為火力補充。有資料表明,有4門改進型的Flakzwilling 40M型可能裝備給駐守東普魯士格滕哈芬的第219高炮營第3連和第818高炮營第5連。 ▲今日位于德國漢堡的巨型防空塔遺址,盡管 經歷了戰火和風雨的侵襲,這座宏大的堡壘依 然堅固如昔。防空塔是Flak 40型高射炮最具 代表性的部署陣地。 ▲上面四幅照片均為部署在某防空塔內的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的歷史照片。 德國空軍高炮部隊的最小編制單位是高炮連,在裝備128毫米高射炮時每個連編有4門火炮,它們被分散部署在既設陣地上,由一部40型對空射擊指揮儀統一指揮,各個炮位和指揮儀之間以電路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的火控單元。高炮連的指揮人員通過指揮儀的觀瞄設備或其他情報渠道獲取目標信息,測算射擊諸元和引信設定時間,并通過電路傳輸到各個炮位,各炮炮長在微調后根據統一指令實施射擊。每個陣地配有2臺發電車和1臺發電機為所有火炮和指揮儀提供電力。 ▲一個Flak 40型高炮連的作戰指揮體系,所 有火炮都與一部射擊指揮儀連接, 共享射擊數據。 防空利器 這里需要多說幾句二戰時期德軍重型高射炮的防空戰術,其實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當時大口徑高射炮并不追求精確命中目標,因為這是非常不現實的小概率事件,即便是最大型的轟炸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從地面看也是渺小的一點,連觀察起來都很困難,更不用說精準命中了,就算是最現代化的防空導彈也未必能保證100%的命中率,況且是無制導的高射炮彈呢?因此,二戰時期高射炮更常用的戰術是使用多門火炮向目標飛行路線經過的空域射擊,通過延遲引信使炮彈在預定高度爆炸,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一片充滿煙云、碎片和沖擊波的彈幕,而處在這一空域內的敵方飛機難免受損,甚至被直接擊落。即便是飛機沒有被擊中,四周炸開的炮彈發出爆鳴和閃光,爆炸沖擊波令機身劇烈震蕩,都會給機組成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會干擾轟炸瞄準,密集的彈幕也會迫使飛機向高空爬升進行規避,這樣也會降低轟炸效果。總而言之,以重型高射炮編織的火力網,其目的不是擊落敵機,而是迫使敵機離開高炮所保護的區域。 ▲部署在某座海岸炮臺上的Flak 40型高射炮 群在對空射擊,它們依靠快速射擊和定時引信 在空中制造彈幕,摧毀或驅逐來襲敵機。 以現代的眼光判斷,這種彈幕射擊戰術無疑是效率低下的,但在二戰時期的技術條件下是行之有效的。實際上直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時,伊拉克軍隊依然用蘇制M1949型100毫米高射炮制造彈幕攔截多國部隊的飛機,而且有美軍飛行員聲稱彈幕還是能夠構成一定的威脅。在二戰時期,德國本土上空是防空火力最為密集的地區,數量眾多的重型高炮制造的死亡煙云對于盟軍轟炸機而言是僅次于防空戰斗機的嚴重威脅,機組成員曾向基地報告說:“這里的炮彈多得可以在上面走路了!” ▲上面四幅照片均為部署在漢堡某巨型防空塔 內的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及其炮組成員。 從性能參數考察,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無疑是最讓盟軍飛行員感到恐怖的德軍高射炮,它能夠在10000米的高空制造彈幕,這一高度已經接近B-17的實用升限,更重要的是128毫米炮彈具有更大威力和殺傷范圍,通過精確設定引信,一個高炮連在理論上只需發射16枚炮彈就可以在空中形成一個邊長為240米的正方體彈幕區。聯想到柏林防空塔上8根高高仰起的粗大炮管以高射速向空中噴射炮彈的場面,我們不難想象在它們頭頂的盟軍飛行員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么大!即使在戰爭后期,德國由于人力緊缺,高炮部隊中充斥著空軍輔助人員、軍校學員、東方志愿者甚至外國勞工,其防空火力依然給盟軍飛機造成了極大困擾,在1944年時德軍高炮部隊擊落的飛機數量已經超過了戰斗機部隊。 ▲這幅畫作表現了防空塔上的4座雙聯裝128 毫米高射炮對空齊射的壯觀場面,這種防空火 力是任何盟軍飛行員都感到恐懼的。 ▲部署在柏林某防空塔內的Flakzwilling 40型 高射炮,在戰爭的最后階段它們也被投入 地面作戰。 除了用于防空作戰之外,在戰爭的最后階段,Flak 40型高射炮在地面戰斗中也顯示出令人生畏的威力,在1945年4月的柏林戰役期間,幾座防空塔上的128毫米高射炮給進攻的蘇軍制造了很大的麻煩,比如在4月21日,柏林動物園防空塔上的雙聯裝128毫米炮向12公里外的一處蘇軍重炮陣地傾瀉了400多發炮彈,將那一地區炸得一塌糊涂,造成500多名蘇軍官兵傷亡。在對地面射擊時,Flak 40型的威力足以夷平射程內的一切目標,有相當數量的蘇軍坦克在柏林街頭成為128毫米高射炮的獵物。 結語 雖然Flak 40型高射炮十分之笨重,操作也非常繁瑣,且造價高昂,產量低下,但它代表了二戰時期防空技術水平的一個高峰,是那個時代人類所能制造的最優秀的防空火炮。然而,無論Flak 40型高射炮的性能多么出色,威力多么駭人,它都無法抵御鋪天蓋地而來的盟軍轟炸機群,也不能阻擋洪水般的蘇聯坦克集群碾碎第三帝國的基石。 ▲柏林動物園防空塔上被摧毀的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盡管性能優良,但它依然無法扭 轉防空作戰的劣勢。 在戰爭結束后,絕大部分Flak 40型高射炮都被銷毀回爐,目前僅有2門炮存留于世,其中1門Flakzwilling 40型被陳列在美國阿伯丁武器博物館內,應該是美軍從某座防空塔上拆下來后運到美國的,由于露天存放,保養不良,已經銹跡斑斑,多有損壞。此外,在德國科布尼茨軍事工程博物館內還收藏了一門Flak 40型高射炮,其狀態要好得多。 ▲上兩圖是保存在美國阿伯丁武器博物館內的 Flakzwilling 40型高射炮,其保存狀態相當 差。 ▲今日保存在德國科布尼茨軍事工程博物館內 的Flak 40型高射炮,得到了相當好的保養。 原文轉載: 鍋爐房老王 崎峻軍事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