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江南地區河道縱橫,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種建筑。在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橋有了各種各樣的形態和材質,木橋最為普遍。木橋的缺點,是質量輕,易腐蝕。然而,浙江省的慶元縣雖位于陰雨潮濕、洪水頻發的山谷之中,卻保留下來很多古老的木質橋梁,有的木橋已有上千年歷史。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廊 橋 慶元縣,屬麗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慶元的橋數量眾多、樣式繁雜,如同一座橋梁博物館。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種帶屋子的木橋,當地人稱之為廊橋。 慶元人為什么建造如此之多的廊橋呢?這與當地的氣候狀況有很大關系。慶元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受海洋氣流的影響,這片區域全年降水較多,持續時間也較長,因而這里溪流交錯、河道密布。為了跨越河道,縮短路途,慶元人修建了大量橋梁??墒牵跇蛏辖ㄔ旆课萦质菫榱耸裁茨?? 專家解釋道,慶元地區特殊的山脈走向和地貌環境,使那里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不僅降雨量大,而且往往突如其來。為了方便外出者躲避大雨,慶元人就在橋上建造了廊屋。 慶元降雨如此豐沛,氣候如此潮濕,每年夏秋季節還會遭到臺風暴雨的侵襲,木質廊橋卻能屹立千年不倒,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來,建橋的師傅們會在做拱架的木頭上刷一層特殊的油,以防止雨水、河水直接接觸木頭。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橋面上鋪三層防潮的東西:第一層是粽葉,以防雨水滲進木頭;第二層是木炭,起到吸水的作用;第三層是石磚,既可以阻隔水對木頭的侵蝕,又能減少人們行走時對橋體的損耗,可謂一舉兩得。 慶元地處深山,河流縱橫,村民們為了出行方便,出資建造了上百座廊橋。這些廊橋不畏蟲咬,不懼風雨,甚至在山洪的猛烈沖擊之下,也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這其中,既蘊含造橋師傅的智慧和技巧,也有著古人對地理水文氣象的認知。 地理中國 《山河春色—慶元古橋》 播出時間:1月30日 17: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