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墻和月亮灣內城墻。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代表性的文物圖樣 由于三星堆文明與我們熟知的殷商時代的中原文明存在極大的差異。有些人嘩眾取寵,故作驚人之語。弄出什么三星堆文明西來說,蘇美爾人說,猶太人十二支說,埃及說,瑪雅說、甚至外星說。其實都是胡說。 三星堆文明雖然與殷商為代表的中原文明有差異。但是,他依舊是華夏文明的一支。 首先說說四川與華夏文明的淵源。 《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長天下也。”上古三皇時代,定制九州,四川就是其中之一。 黃帝 既然是華夏文明,我們便從黃帝說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 嫘祖,一作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出生于西陵——今四川省鹽亭縣。蜀,葵中蠶也。——《說文》蜎蜎者蜀。——《詩·東山》。傳:“桑蠶也。”也從側面證明螺祖來自四川。 螺祖 黃帝的妻子和兒媳都是四川人。 《路史》:蜀之為國,肇自人皇,其始蠶叢、拍濩、魚鳧,各數百歲。號蜀山氏。蓋作于蜀。蠶叢縱目,王瞿上。《蜀王本紀》載:“蜀之先王名蠶叢,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華陽國志》云:“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 縱目 三星堆遺址祭祀坑中出土了幾件大型縱目人面和鷹鳥形象的青銅器與文獻所載對照,印證了古蜀傳奇人物——蠶叢和魚鳧的存在。“縱目”是蠶叢的形象特征。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像的眼球向前凸出于眼眶十幾厘米,有些人面的鼻梁上還鑄有一條龍。 魚鳧的形象 魚鳧就是魚鷹。鷹鳥等飛禽目光敏銳,足爪有力,御風而行,古蜀先民對他們充滿了幻想和仰慕,是我國古代敬鳥最甚的民族。古蜀人將鳥的形象賦予祖先,還不辭辛苦地鑄造了巨型鷹首、人首鳥身、人身鷹爪等形象的青銅禮器。這些文物在三星堆遺址的二號坑多有出土。 另外,有一些三星堆出土的特別有代表性的東西,如太陽神鳥 太陽神鳥 太陽神鳥 太陽神鳥是什么?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山海經中的畢方 再看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 《山海經·海內經》載:“西南海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處有百獸相群爰。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繞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 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嗥爰過,黃帝所為。” 在廣漢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銅神樹上,有枝葉、花卉、果實、飛禽、走獸、懸龍、神鈴等,神樹的原型就是建木。 還有一些三星堆出圖的文物,一眼就能看出與中原文化的關系。 三星堆出土的尊 ![]() 四羊方尊 ![]() 這東西不用說,都認識——壁 綜上所述,可以證明,三星堆文明是華夏文明,或者中華文明的一支。既不是西來的,也不是外來的。就是中國誕生的本土文化。 還有人有疑問,說三星堆文化遺存遠遠超過中原的殷商文化遺存。其實道理很簡單。三星堆是近一千六百年的文化遺存都堆積在一起。而現在出土的殷商文化遺存,只是整個中原文化遺存的九牛一毛。 海昏侯墓就是一例。,海昏侯墓出土285枚金餅了,33枚馬蹄金、15枚麟趾金以及20塊金板,整個墓葬中出土的金器數量已達378件。是歷代出土漢墓之最。為什么?因為沒人繼承他的遺產。都埋在地里了。 而夏商的文化遺存,或者我們沒找到,《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或者毀于戰火,或者被后人繼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