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通回推歷史 透視天象變化與歷史迷案(一) 文: 圣緣 本文從天象文化的最低視角,回顧歷史,并以慧眼通功能辨析,結(jié)合天文軟件回推天象,以回推的歷史和天象,揭示人間真史的精彩和壯麗的歷史華章,掃除歷史迷案的紛繁,展現(xiàn)天人合一的精妙,揭示中華文明歷史奠定的真機所在。 天象預(yù)警 人間異動 本集目錄: 1.熒惑守氐,賊臣謀逆 2. 時間再精準,天象是標準 1.熒惑守氐,賊臣謀逆 天人合一,這是中華五千年歷史奠定的精華文化。道家在講,儒家在講,中醫(yī)也在講,但都是泛泛而談。天象究竟是什么?怎樣與人合一?卻沒能說清楚,因為那是純粹的天機。 “歷史”二字聽起來遙遠無關(guān),其實今人如能了解真正的歷史,對人生重大選擇會很有幫助。也就是說,我們在這里說歷史是為了理解好今天,以免錯過萬古機緣。 咱們先從南北朝的一段歷史說起,那是南方劉宋王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宋文帝劉義隆三十年帝王生涯的最后一年。用天文軟件回推到那一年,會發(fā)現(xiàn)一個罕見的兇險天象——熒惑守氐。 【熒惑守氐有賊臣】 可能有許多歷史愛好者,知道“熒惑守心”這個重要的天象,“熒惑守心、天責(zé)帝君”,古代認為那是天子的天難劫數(shù);而熒惑守氐,就少有聽說。 氐宿是二十八宿中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三宿。東方七宿中,角、亢、氐、房、心,這前五宿在東方文化中意義非凡,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大部份都在它們周圍演繹展開。 圖:453年天象圖,熒惑順行守氐宿(當(dāng)年宋文帝劉義隆死于太子之手) 熒惑,是中國古代對火星的叫法。在地球上看,火星色澤泛紅,熒熒似火,在星空背景上有時順行,有時逆行,捉摸不定,令人深為迷惑,所以叫它熒惑。它是天罰之星,象征著災(zāi)難、戰(zhàn)爭、死亡。 火星順行的速度比較快,一般3天走2度,而由順行轉(zhuǎn)向逆行,或逆行轉(zhuǎn)為順行的拐點前后,火星運動很慢,近1個月才走2度,這樣的緩慢運動稱為“留”,留在某個星宿的位置,就叫守某星。 我們看上面的天象圖,公歷453年3月8日,火星停留在了順行、逆行的拐點上,幾乎不動了。留守的位置深入了氐宿深處。 《漢書·天文志》說:“熒惑入氐中,氐,天子之宮,熒惑入之,有賊臣。” 【天象示警,天子不聽】 夜觀星象為業(yè)的太史令(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天文臺臺長),看到熒惑越走越慢、而且停留在氐宿之內(nèi),越來越不安。九天之后,當(dāng)他肉眼能分辨出火星微微反向移動了,確認火星開始逆行了,確定這是熒惑守氐的兇險天象,本能地感到了危險。起卦一算,大駭!不顧一切地去找皇帝。 二十四史的《南史》記載了他向宋文帝稟報的話: “東方有急兵,恐有不測之禍,如能在太極前殿列兵萬人,就能消除。” 當(dāng)時文帝被廢太子的事搞得焦頭爛額,正在和宰相商議如何秘密廢掉太子,煩悶氣憤之時,聽到太史令的“無稽之談”非常惱火,令他退下。47歲的宋文帝已經(jīng)做了三十年帝王,執(zhí)政經(jīng)驗很豐富了,頭一次聽到這么“荒誕”的占卜——“東方有急兵”?我沒接到稟報,你先算出來了?東方誰謀反?怎么一點不見動靜?真有急兵,能從東方一夜殺到皇城?讓我派一萬人在太極宮前守夜,就能消災(zāi)?真是豈有此理! 太史令搖搖頭,退了下去,自知天命不可違。 正在此時,在皇宮的隔壁,東宮太子府內(nèi),太子劉劭開始了兵變總動員。 太子劉劭為什么謀反?他是文帝的嫡長子,與弟弟及女巫用巫蠱之術(shù)詛咒父皇早死,后來被告發(fā)。文帝大怒,痛責(zé)二子,但是面對兒子們的哀求悔過,又原諒了他們。沒想到劉劭不思悔改,繼續(xù)和女巫密謀。文帝得知后下決心廢掉太子,詔宰相入宮中秘議,卻被寵妃走漏了消息。其實劉邵早已在東宮秘密練兵,得知密報,連夜召心腹大將入宮。 次日天一亮,太子帶兵闖入皇宮,一直殺到皇帝寢殿,弒君之后,又殺宰相和近臣,而后栽贓宰相等人謀逆,說自己救駕來遲。 【奇準的預(yù)言】 《南史》還記載:劉劭篡位后,聽說了上面的預(yù)言,感慨道:“差點誤了我的大事!”隨后把太史令找來問:“你算算,我能做多少年皇帝?”太史令算卦后說:“得十之年。” 劉劭嘆道:“十年也夠了。”可是后來太史令私下跟人說:“不是十年,帝命只有十旬。”劉劭聽到告密后,大怒,立斬太史令。 劉劭弒君篡位不到一個月,全國義兵四起,三弟江州刺史武陵王劉駿帶兵殺到京城。劉劭眾叛親離,節(jié)節(jié)敗退。6月16日京城被攻破,劉劭被滅族。 【天象的印證】 我們看上面的天象圖。453年3月8日,是火星進入氐宿的最深入的時刻,在此時停留轉(zhuǎn)向,3月17日是肉眼可辨的火星緩慢逆行的開始——當(dāng)日太史令預(yù)警,劉劭布置弒君篡位。3月18日是篡位的第1天。一旬是十天。太史令說他只有十旬的帝命,也就是91~100天,第十旬是6月16~25日。而6月16日,是火星離開亢宿,逼向氐宿“門前”的時候,氐宿對應(yīng)皇宮,氐宿之門對應(yīng)皇宮之門——6月16日,也正是劉劭被三弟劉駿(劉宋孝武帝)徹底打敗,京城破門的日子,這樣計算,那天正是第91天,第十旬的第一天!太史令的卜卦測算,和天象軌跡驚人地一致!展現(xiàn)了“天人合一”天象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許有人會問,南北朝時,帝王不只劉義隆一個,北方還有北魏帝,熒惑守氐的天象,怎么不是對應(yīng)北魏? 其實,東方的天象文化,這樣重要的事關(guān)天子的天象,只是對應(yīng)給中國的正統(tǒng)天子一人。從另一方面講:從天象與人間的對應(yīng),也能看出誰才是正統(tǒng)天子,這正是天象文化的精妙之處。 2. 時間再精準,天象是標準 上面史書記載不太詳細,也有小誤,如把熒惑順行守氐,誤記為逆行守氐。我用慧眼通功能追查那段天象和所對應(yīng)的歷史,結(jié)合史書和現(xiàn)代天文軟件,把它較為詳細的展現(xiàn)出來,使人容易理解。 天象,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準則,是人類必須順應(yīng)的天意展現(xiàn),對人類影響最大,人類一直在有意無意地遵從它。淺顯一點地說: 【歷史上人類都在根據(jù)天象調(diào)整時間歷法,所以,當(dāng)今人類也要順天象調(diào)整自己。】 歷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積累誤差,到一定時間就要改歷,以順應(yīng)天時。 中國古代歷法經(jīng)過了夏朝的夏歷、商朝的殷商歷、周朝的周歷、秦漢的秦歷,到了漢武帝時期,秦歷誤差太大改為太初歷。太初歷的形式沿用至今,大的形式框架沒變,但幾乎每個朝代都要做新歷。如唐朝初年廢隋歷改用《戊寅元歷》,46年后改用李淳風(fēng)的《麟德歷》,56年后又改用僧一行的《大衍歷》。 西方歷法也是這樣,公元前45年,愷撒大帝開始施行儒略歷,到1582年改用格里歷,當(dāng)年減掉了11天,以彌補偏差,順應(yīng)天時。 天時就是日月星辰的相對位置,那就是天象,人類從古到今一直都在順應(yīng)它。 【時間最公平、最準確,而時間根源在天象,所以天象最準確。】 現(xiàn)在最精確時鐘,有3000萬年誤差1秒的銫原子鐘,有理論上300億年誤差1秒的“光晶格鐘”,但是誤差的校訂,是以日月星辰的相對位置為標準,因此終極標準還是天象。 可見天象是最準確的,我們這樣推理出天象精準的概念,容易被人接受。 【歷史、未來都記錄在時間上,而時間根源是天象,所以歷史、未來都記錄在天象上】 前面的故事大家看到了,天人合一,天象變化帶動人間的變化。所以從天象上,能看出對應(yīng)在人間的大事件。其實,人間的大事件,都有天象的根源。 事件都是以時間為標桿,歷史、未來,在時間的刻度上展現(xiàn)開來,而時間的根源在天象,所以歷史和未來,都在天象上記載著、展現(xiàn)著、蘊含著。因此天體運行的軌跡,承載著人類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回推天象,揭秘歷史,順演天象,預(yù)言未來】 現(xiàn)在的天文學(xué),已經(jīng)能夠推算上萬年的日月星辰位置,利用軟件能比較準確地展現(xiàn)上萬年的天象,為我們從天象角度展現(xiàn)天數(shù)、回顧歷史,提供了方便。 如果慧眼通功能可以辨析天象的話,就能屏蔽很多干擾,直視真相。因為人類的歷史承載在天象之中,所以,解讀過去的天象,能夠繞開人間偽史、傳說、小說影像的干擾,直接揭開歷史的真實,推演未來的天象,也能夠看到未來的大致進程。 (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