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游記的故事源自《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講述的是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前往西方求經的事。原本的主角應該是唐僧,然而,在多數人眼中,《西游記》最鮮明最生動的角色一定是孫悟空,作為全書的絕對主角,充分了解孫悟空就仿佛擁有打開西游世界大門的鑰匙。 在此之前,必須先知道孫悟空從哪來?有人不禁要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孫悟空是石頭里面蹦出來的,真的只是那么簡單嗎?石頭里平白無故為什么會蹦出猴子?有人說是石頭成精,可放眼古今中外,只聽聞狼豺虎豹甚至千年古樹成精,可從沒聽過石頭成精。都說孫悟空是天生石猴,那么他到底是像石頭的猴子還是像猴子的石頭? 關于孫悟空身世的猜想,千百年來不在少數,其中不乏金玉良言,當然濫竽充數之輩也不少,我們先舉幾個例子: 女媧補天石所化?目前呼聲最高的版本,根據《山海經·水經注》和《淮南子·覽冥訓》記載,結合民間神話傳說,說遠古時代,水神共工大戰火神祝融,共工戰敗,怒撞擎天柱不周山,導致天地塌陷,洪水泛濫,為拯救蒼生,女媧煉石補天,用九九八十一天煉制36501塊補天石,補天用去36500塊,還剩一塊廢料不知去向。該版本的擁戴者認為,孫悟空就是這塊補天石所化。 讓我們看看原著是怎么說的,“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卑凑盏谝换厮f,并未提及該石頭是女媧的補天石所化,而是一塊仙石。接下來又說,“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边@塊仙石自開天辟地以來就存在,而女媧補天的事顯然在這之后發生的。那么《西游記》中是否有提及女媧呢?有的,原著第三十五回銀角大王說到:“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夬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痹谖饔斡浿械脑O定,女媧是太上老祖解化而來,解化在此可理解為化身,這個女媧根本不是我們傳說中的女媧,整個概念都不一樣,更何況是否有多出一塊補天石這種細節。再說,補天用的五色石是煉制而成的,已經是一個器物,就算要通靈,也只能成為器靈。也就是說,他無法脫離器物本身而存在,更無法修道修仙。所以,這種說法明顯論據不足,經不起推敲。 那么為何這種說法會受到那么多人青睞呢?一方面是今年來洪荒系列的網絡小說的走紅,人們將里面的設定誤以為是西游原著的設定,另一方面是數年前TVB版的西游記里面是將孫悟空設定成女媧的補天石。 袁洪的轉世?支持這種說法的人也不再少數,說封神時期,紂王的大將袁洪原本是一只白猿所化,在梅山與楊戩大戰時,在女媧的“山河社稷圖”中被楊戩用縛妖索捆住,但是楊戩殺不了他,然后“山河社稷圖”被送往東勝神州,化作一石猴,便是孫悟空。 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基本基于以下幾種原因: 1、袁洪和孫悟空都是猴,形象很相似。 2、他們的武器都是鑌鐵棍。 3、他們都會七十二變 4、西游記第六十三回,祭賽國大戰九頭蟲的時候,梅山六圣說到:“孫悟空哥哥,大哥有請?!彼麄冋J為梅山六圣是知道孫悟空就是袁洪才這么叫的。 5、受近年影視劇的影響。 我們分析這種觀點,首先還是保持西游世界觀第一的原則,袁洪是封神榜首創人物,不能為成書更早的西游記提供借鑒。即使形象上很相似,也只能是許鐘琳借鑒吳承恩。 孫悟空的金箍棒取自東海龍宮,之前是大禹治水用的測量儀,用完之后就一直放在龍宮,按照封神的時間軸,袁洪的時代處在大禹和唐朝之間,所以,他不可能是金箍棒的前任主人。 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傳自菩提祖師,而袁洪使用的是八九玄功,盡管很多人說八九玄功就是七十二變,而我本人在邏輯上也很同意八九玄功對于七十二變的解讀,但是,兩部作品均未說明這兩者是一樣的功法,所以不能成為依據。 西游記里的梅山六圣和封神里被楊戩殺死而追隨他的梅山六圣并不一樣。《西游記》中輔佐二郎神的是梅山六友六位神仙,又稱梅山六兄弟:1.梅山太尉:康安裕。2.梅山太尉:張伯時。3.梅山太尉:李煥章。4.梅山太尉:姚公麟。5.梅山將軍:直健。6.梅山將軍:郭申。而《封神演義》里的是梅山七怪:1.袁洪(猿猴)。2.常昊(長蛇)。3.朱子真(野豬)。4.楊顯(山羊)。5.戴禮(山狗)。6.金大升(野牛)。7.吳龍(蜈蚣)。這顯然人物設定都不一樣?!段饔斡洝吩闹辛槭裁唇袑O悟空哥哥呢?一方面孫悟空和二郎神實力相當,未來地位肯定高于二郎神,所以叫哥哥沒錯;另一方面,正是因為當初孫悟空大鬧天宮,二郎神才能和玉帝冰釋前嫌,所以為了感激,叫一聲哥哥。 我們來看看《封神演義》原文,楊戩的確殺不死袁洪,有點像孫悟空在車遲國斗法時候那樣,頭砍了又能長出來,然后被姜子牙用陸壓道人的斬仙飛刀殺死,最后被封四廢星。首先,既然封神,就不存在轉世一說,即使按照封神的設定,成神的袁洪壽命絕對大于1500年,按照西游的時間設定,更是完全不在一個時間軸上。原文根本沒說山河社稷圖飛到了花果山,何況花果山和東勝神州都是西游獨有的設定。這種說法都是近年來影視劇的功勞,而大多觀眾都沒看過原著,所以就信以為真。 綜上,將孫悟空說成是袁洪轉世總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太過牽強。 石磯娘娘所化:縱觀古今神話,石頭所化的生靈除了孫悟空以外便是石磯娘娘。說石磯娘娘因追殺哪吒和太乙真人纏斗,石磯使用“八方龍圩帕”,被太乙真人的“九龍罩”罩住并燒死而化成原型,原來是石頭成精。對應孫悟空誕生的仙石也是九竅八孔,原文對仙石這樣描述“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贝送?,石磯化身孫悟空后,在大鬧天宮打傷哪吒是為了報仇,并且原文說孫悟空和哪吒“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另外,石磯死亡時間是商末周初,孫悟空誕生時期也是這時。 讓我們一條條來分析,首先,石磯娘娘同樣是《封神演義》首創人物,中國神話體系并無此人,老規矩,不能作為依據。 其次,孫悟空誕生的仙石上的九竅八孔和“八方龍圩帕”以及“九龍罩”數字吻和完全就是巧合,仙石上的九竅八孔是根據西游的設定,凡有九竅者,皆能修煉成仙。九竅八孔暗合的是九宮八卦,隱喻的是孫悟空的仙石經過人為的改造。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打傷哪吒這點更是牽強,孫悟空大鬧天宮是兩方交戰,死傷無數,而且哪吒只是傷了手臂,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石磯之死完全因哪吒而起,必須不死不休,何止傷了手臂。原文中的“正遇本源流”是指哪吒曾經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后以蓮花化身復活,所以,他已經不是父母所生,而是天生地養,而孫悟空同樣是天生地養的石猴,所以說他們是本源。 關于時間,與之前是同樣一個誤區,我們來推算下時間,孫悟空從五行山出來是貞觀年間,也就是公元600多年,這還是套用這種觀點的時間軸,西游中根本不是這種時間維度。五行山下500年, 天上當官180年,出生到學藝歸來340年,也就是說,孫悟空出生時是公元前400年,也就是戰國時期,怎么算也算不到商末周初。 甚至還有說法結合了之前兩種觀點,說孫悟空是是作為男性的袁洪的陽神和作為女性的石磯的陰魂結合的產物,所以是石頭所化,猿猴造型。弄的有點啼笑皆非,首先,石磯和孫悟空一樣,都是石頭所化,石頭是沒有性別的,所以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對任何美色都不為所動。另外,袁洪和石磯都在封神榜上有名,哪還有陽神和陰魂結合一說。再說,萬事萬物,陰陽交合都是建立在肉體上,魂魄也能孕育后代? 淮水水神無支祈?這種說法支持者也挺多,據我所知,其中就有魯迅。不能說這種觀點錯誤,至少本人也認為孫悟空原型的塑造上有參照無支祈,但是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的確不是無支祈所化,為何?當然是從原文發現。 西游記中涉及了幾十處不同的地名,但是很多都和現實不符,但是有一處卻和實際地理完全符合,在小雷音寺遇難時,孫悟空去搬救兵,曾來到東土一個叫盱眙的地方,那里有個大圣國師王菩薩,神通廣大。孫悟空說道“拜請菩薩,大展威力,將收水母之神通,拯生民之妙用”,而菩薩是怎么回答他的呢?“你今日之事,誠我佛教之興隆,理當親去,奈時值初夏,正淮水泛漲之時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廝遇水即興,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頑,無神可治”。 在此之前,我先普及下什么是無支祈,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傳說中的無支祈是淮水的水神。大禹治水,三次到淮河源頭的桐柏山下(河南與湖北兩省邊境)。這水神形狀像猿猴,縮鼻高額,青身白頭,金目白牙,脖頸伸出有百尺長,力氣大過九頭象?!碑斎?,這是古人對于水患這種天災的本能畏懼的具象化,然而從傳說中我們得知,無支祈出現在淮水一帶,是猿猴造型,淮河水泛濫都是他的杰作。 那我們再回到西游,書中雖然沒明確指出無支祈的名字,但是“水猿大圣”和“淮河水怪”,并且在盱眙一帶被收服,這幾個要素的結合,無支祈的名字已經呼之欲出了。既然西游記已經對無支祈有了另外的設定,所以孫悟空定然不是無支祈。 既然已經分析了之前幾種觀點,那么孫悟空的身世究竟是什么呢?孫悟空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形象?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六小齡童扮演的金絲猴的形象。 那么,書中對孫悟空又有哪些評價呢?我們來看看原文,“尖嘴縮腮,金睛火眼”(第十四回);"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第一回);“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么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么上下?”(《西游記》第二回);“你那個徒弟,那般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鬼,怎么反沖撞我這年老之人!”(第二十回)“僧官道:‘怎的模樣?’道人道:‘是個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手執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尋人打哩。’”“真個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第三十六回)鱖婆道:“大王,可記得那幫手是甚相貌?”妖邪道:“是一個毛臉雷公嘴,查耳朵,折鼻梁,火眼金睛和尚?!保ǖ谒氖呕兀?/p> 可見孫悟空是一個身材矮小,尖嘴獠牙,眼紅額磕又有點像猴的形象,首先我們看第三回,孫悟空下地府的時候,“裸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如果孫悟空是石頭中崩出的猴子,那么生死溥上應該在猴子一類中找到;再從第一回菩提祖師的口中得知,孫悟空只是像個猢猻,如菩提祖師這般通天徹地之人,如果孫悟空是猴子,他絕不可能說他像個猢猻,說明,菩提肯定知道孫悟空本來就不是猴子。就之前討論的問題,如果孫悟空不是猴子,那石猴一詞只能是像猴子的石精,孫悟空的本質就是石頭成精。剛出生時只是五官具備,就能夠拜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梢妼O悟空出生時候靈性十足,因為服餌水食,才漸漸有了凡貌,而花果山上猴子眾多,孫悟空出生時的形象正是受了周邊環境的影響,所以才有點像猴。也許,張紀中的“西游記”中孫悟空出生時的形象比較符合。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照你這么說孫悟空極其丑陋,可是人家可是“美猴王”,的確,“美猴王”是出自吳承恩之口,丑陋也是他說的,那么只能說明“美猴王”的美不是指樣貌,這點86版西游上說是因為孫悟空形容俊美,才稱“美猴王”,明顯和原著不符。如果不是作者故意筆誤或者諷刺,那么肯定就有寓意。既然不是指樣貌,那么是指什么呢?心性。孫悟空自出生以來,心性天真善良,第一回中描述“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边@與佛教的無貪無嗔無癡的境界不謀而合,所以謂之美,正因為大鬧天宮和取經路上的各種打磨,這種美的本質發生了變化,正如原文所說“萬劫無移居勝境,一朝有變散精神?!睗u漸悟空和行者在原文出現的次數變多,直到后來,“美猴王”一詞在西游記中再無出現。 既然孫悟空是石頭成精,回到我們之前的問題,石頭怎么能成精,沒有本體意識的物體如何修煉,這就關乎西游的設定,第三回中,太白金星所說“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而孫悟空出生的仙石剛好是“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正好符合修煉的條件。天下那么多石頭,為什么唯獨這塊有九竅八孔?即使花果山為“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也不可能讓石頭生出九竅八孔,而且正好暗合九宮八卦,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塊仙石經過大能者改造,至于是誰,我先賣個關子。 無論孫悟空的身世如何,這個角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那么,吳承恩老先生在創作這個角色時取材哪里呢?我想有以下幾種: (一)淮水水神無支祈,這也是魯迅先生的觀點,吳承恩在創作的時候參考了這只同樣是猿猴造型的水神。 (二)哈奴曼,這是胡適的觀點,哈奴曼是印度古神話中的一只猴子,因為西游記中佛教元素較多,所以很多人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哈奴曼。 (三)胡人弟子石磐陀,這是張錦池的觀點,因為石磐陀是玄奘和尚真實的弟子,其作用是向導,與孫悟空行者相同。石磐陀乃胡僧,與猢猻音近,所以,原話唐僧取經,胡僧幫忙,變成了猢猻幫忙。 (四)阿修羅,個人觀點,佛教的阿修羅同樣樣貌丑陋,其身可變大如須彌山,周身毛皆能變化成自己,這與孫悟空的能力相似。另外,阿修羅居住在四大部洲中心須彌山,也是坐落在海洋中,而花果山同樣是“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這點也略微吻和。 也許這些都不是,或者這些都是,吳承恩當初考慮了眾多因素,然后把它們相結合,最后塑造了孫悟空這個形象,無論這個形象如何產生,都非常感謝作者能將其塑造出來,作為英雄形象讓我們津津樂道數百年。 本文乃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就西游而討論西游,一切討論以西游的設定為本,歡迎各位共同探討,原創不易,同時請部分人嘴上積德,在此謝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