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世奎(1863-1941),號壁臣。先世由江蘇無錫遷居天津,經營鹽業,為一時豪富,天津“八大家”之一。16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朝廷深愛其才,破例召入宮中,擔任內閣中書,負責繕寫工作。庚子事變后,考入軍機處,薦升領班章京。辛亥革命后,華世奎走出皇宮,回到天津,以賣字為生,直到1941年辭世。 從皇宮轉向街頭的華世奎正值壯年,其心中苦悶可想而知。這個時候的華世奎常常醉心詩酒,借以淡化巨大的心理落差。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華世奎的書法藝術發生了質的改變。從前的他志在仕途,寫一手漂亮的館閣體,以此作為升官的途徑,為了官職,藝術當然就放在次要位置了;而當仕途的理想破滅,無官一身輕,他的藝術天分就充分表現了出來。大臣華世奎消失了,書法家華世奎出現了。 晚年華世奎書名大噪,他也樂得賣字,所以“生意興隆”。當時民間流行顏體,其實并非真的顏真卿體,而是華世奎化顏而成的“華體”。天津的民間傳說談到華世奎,最多的是“醉寫勸業場”的故事,版本多樣,流傳很廣。其實這就是賣字生意中的普通一樁,統共五個字,每字潤筆100大洋。 雖然離開清廷,但華世奎仍然掛念著。直到1941年去世,他的腦后一直留著那根小辮子。但這并不能說明他是個老頑固,袁世凱稱帝要他加盟,他閃了;偽滿洲國勸他加入,他拒了。相反,他熱衷于教育事業,誨人不倦。1927年嚴修(范孫)創立崇化學會,嚴修死后,一直由華世奎主持其事。華世奎,這位留著小辮子的老先生不但不可厭,倒是讓人覺得詼諧可愛呢。 華世奎楷書《朱子治家格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