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錫純原解
理沖湯出自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女科方中,主治婦女經閉不行或產后惡露不盡,結為癥瘕,以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
此方亦治室女月閉血枯,還治男子勞瘵,一切臟腑癥瘕、積聚、氣郁、脾弱、滿悶、痞脹、不能飲食。方藥組成為:生黃芪三錢、黨參二錢、于術二錢、生山藥五錢、天花粉四錢、知母四錢、三棱三錢、莪術三錢、生雞內金三錢。
煎服法為:用水三盅,煎至將成,加好醋少許,滾數沸服。
加減法為:服之覺悶者,減去于術。覺氣弱者,減三棱、莪術各一錢。瀉者,以白芍代知母,于術改用四錢。熱者,加生地、天冬各數錢。涼者,知母、天花粉各減半,或皆不用。涼甚者,加肉桂(搗細沖服)、烏附子各二錢。瘀血堅甚者,加生水蛭二錢。若其人堅壯無他病,惟用以消癥瘕積聚者,宜去山藥。婦人未產育者,三棱、莪術宜斟酌少用,減知母之半,加生地黃數錢。若婦人血分雖瘀,而月信猶未閉者,亦少用三棱、莪術。若身體羸弱,脈虛數者,去三棱、莪術,雞內金改用四錢。迨氣血漸壯,瘀血未盡消者,再用三棱、莪術。若男子勞瘵,三棱、莪術亦宜少用或用雞內金代之亦可。
張錫純解析此方說:“此方原治產后瘀血成癥瘕,后治室女月閉血枯亦效,又治男子勞瘵亦效驗,大有開胃進食,扶羸起衰之功。方中三棱、莪術消沖中瘀血,而即用參、芪諸藥保護氣血,則瘀血去而氣血不至傷損。且參、芪能補氣,得三棱、莪術以流通之,則補而不滯,而元氣愈旺。元氣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之力以消癥瘕。”由上分析可知,張錫純創理沖湯主治氣虛血瘀所導致的經閉、癥瘕、勞瘵等。
陳寶貴心解
理沖湯一方,張錫純原為癥瘕、經閉而設,后又治男子勞瘵等。從功效分析,方中黃芪、黨參、于術、山藥益氣扶正,知母、天花粉養陰清熱,三棱、莪術活血軟堅,雞內金消化飲食。全方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陳寶貴在臨證中也常用此方治療屬氣虛血瘀證的疾病或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指出的是,原方加減變化較多,我們應依據張錫純原意分析體會,方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以下為陳寶貴的方藥加減體會,供大家參考。加減法為:氣虛甚者,加重黃芪、黨參、白術之量;藥后脘腹脹者,加陳皮、砂仁;陰虛者,加生地、沙參;陽虛者,加桂枝、附子;血瘀甚者,加桃仁、紅花、川芎、水蛭等。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肝硬化早期、腸道疾病、婦科疾病等辨證為氣虛血瘀證者皆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典型醫案
馮某,女,38歲,2009年10月13日初診。
主因“閉經6月”來診。患者自6月前月經后至今未見。平素月經量少,納食欠佳,常有倦怠乏力感。今慕名來診。現癥:經閉不行,倦怠乏力,納食欠佳,觀其面色帶黃,舌淡暗,苔薄白,脈弦細。中醫診為閉經。
辨證:氣虛血瘀。
治法:益氣化瘀。
處方:益母草3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香附15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雞內金10克,7劑,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溫服,日1劑。
二診(2009年10月20日):癥見好轉,偶有咽干不舒,查舌尖稍紅。上方加知母10克,又取7劑。
三診(2009年10月27日):除經期未至外,其余癥狀皆無,又取7劑。
之后又取三診方7劑,月經來臨,藥停。3天后月經已過,經量尚可。又據三診方加減調服1月,月經基本恢復正常。
按:依據月經量少,常感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細,辨證為氣虛。又據經閉不行,舌暗,脈弦辨證為血瘀。納食欠佳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故應辨證為氣虛血瘀證,治法自當以益氣化瘀為主。上方中黃芪、黨參、白術益氣補虛;益母草、當歸、三棱、莪術調經化瘀;香附理氣;雞內金助運。全方共奏益氣化瘀之功。二診中舌尖紅因有熱象,故加知母滋陰清熱。上方即依理沖湯方義,前后加減2月而取良效。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寇子祥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 陳寶貴名中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