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迷路的小魚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超律志(Chaolvzhi8)授權無訟閱讀發布 大學四年呼嘯而過,我仍然優哉游哉得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打著準備司考的旗號罔顧明天,直到司考之后的實習鐘聲敲響,才驚醒自己本就應該走向獨立。
我站在邁向職場的關口,心中充斥著迷茫,但我想,迷茫并不是年輕如我們這一群人的專利,即便從業已久,遇上人生轉型的時刻,同樣要與迷茫對抗。
我們或許尚不能清楚地表達“我要什么”,但走向實踐,確能讓我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討厭什么”。
一、實習開始
實習單位的選擇一開始就讓人糾結茫然,一度在法院、檢察院、律所或公司之間徘徊不定,最后基于對律所精彩生活的想象,在師兄的各種游說攛掇之下選擇了本市的一家精品律所作為實習單位。
在這次實習中,我主要承擔的崗位職責有:
1、收發、整理和保管文件檔案資料;
2、涉外法律文件翻譯、審閱;
3、參與案件討論,確定案件處理方向與策略;
4、熟悉一般訴訟業務的操作流程,起草、核對相關法律文件;
5、協助律師調查取證、抄寫文書、摘錄卷宗材料、會見被告或當事人,送達文件及辦理其他輔助性工作。
其實我想過要不要把實習內容寫得高大上一點,但出于良心,我覺得還是應該說出實習打雜的心酸真相,難道一個菜鳥還想否認這點嗎?(認真臉)
二、實習生活大事記
實習報到的第一天,指導律師讓我審查一份股權代持協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我運用所學的有效合同條件等知識,從主體到客體,從無效、可撤銷到效力待定的各種情形,一一檢查合同條款,發現并不存在以上要素瑕疵,當下就疑惑為什么拿一份完全合法有效的合同讓我挑毛病。忐忑地檢查了幾次,仍然找不出問題在哪里,于是沮喪又小心翼翼地跟律師回復說協議沒問題,律師當時沉默了兩秒鐘,我更加不安,自覺做得不夠,又在網頁上進行相關搜索,方才了解到自己忽略了實際生活對法律的期待,現實生活中的合同并不只要求合法,更要借其實現更多的目的。
事后律師言辭溫和卻也明晰地指出,審查一份合同,應該是站在當事人角度,最大程度地避免風險,窮盡一切可能的救濟手段,為當事人竭盡全力地爭取權益。我也在和律師的面對面討論中明白,股權代持可能帶來的后續的配偶股東身份變更、代持人身故引發繼承、股權送配以及增資優購權等等一系列風險問題遠比股權代持這一原始事件更值得考慮和防范。
在深入的討論之后,我更為自己的草率回答感到羞愧,作為一個法律人,每一個脫口而出或見諸文字的回復都應該深思熟慮、彰顯專業,而不是簡單的一句“沒問題”;審閱、制作的每一個文件都應該恪守客戶要求,盡職盡責,掌控風險,最大程度幫助當事人實現合理訴求。 在律所實習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根據一起離婚及撫養權糾紛案件的需要,結合新近頒布的《反家暴法》起草了一份人身保護令,不得不說是學法以來最讓我激動的一次實踐。
人身保護令申請的重要前提就是家庭暴力,也是此次案件中最難以操作的部分——已離婚且對女性當事人無肢體暴力舉動、轉移藏匿孩子并百般阻撓母子相見、孩子見母親不親昵反而轉身就跑、且校方與法院都拒絕讓孩子做心理測評……長達數年的雙方拉鋸戰明顯勢均力敵,所有因素的組合使得證明“存在家庭暴力”這一前提的依據極為薄弱無力。 研究了兩天的案件材料,才把人身保護令的草稿寫了出來,感覺已然竭盡全力,后續修改提交法院之后卻被駁回,雖然提出復議,但當時的心里也是極其難受,一方面是沒看到期待的效果而失望,另一方面也開始明白,律師并不是萬能的,并不總像TVB的律政劇那般能夠扭轉乾坤,有一種想象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實習生活一天一天過,每天都有新的挑戰。國際貨物運輸的保險追償案件要審閱全英合同、各種公估報告、單據文件,極大地沖擊了我原有的知識面。一開始以為過了六級、平時英語也還可以的自己,應該能夠應付這類工作,但在看了幾天的合同報告、畫了各種關系圖之后,我卻只能大概厘清案件始末、涉案各方有無過失、以及存在各方推諉情形,而不能明確地回答應該向單一涉案主體進行追償,或是集體追償。
但這是案件,真實地關涉到每一個涉案方的利益得失,我不能為了一時的自尊和面子而隨意回答,只能實話實說,即使律師安慰說很多案件是各方互相推脫,一時找不出追責主體也是常有現象,但我仍然對自己的無能難以釋懷。坦白地說,這是一次很尖銳的刺激,讓我看到自己還有更多更大的成長空間,也更清晰地看到涉外追償領域的業務空白和這個時代對(優秀)律師提出的更為嚴苛的要求——能夠作為工作語言的英語能力。 第四件大事記是全程協助處理了一起群體性勞動糾紛法援案件,從記錄當事人會談筆錄、準備證據材料、核算各類數據到整理應訴材料。
每一步都是新奇體驗,其中核算數據還犯了巨大錯誤,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理論基礎并不扎實,想象和體驗委實天差地別,原本以為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注意“雙倍工資”、“滿一年補償一個月”等細節即可,最后錯漏百出,連累團隊集體加班、推倒重來,幾十個當事人的數據忙活了一晚上,結束加班的那一瞬間,內心的愧疚感可謂是鋪天蓋地,但也真正明白了每一個數據應該怎么算,在實務中又應該怎么操作。同時也深刻地明白:對自己負責,更對團隊負責,沒有親自操作和校對過,千萬不要輕易說自己“沒有錯”,不要讓他人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這并不是別人的義務。 實習過程中的驚喜總是乍然綻現,平淡、枯燥、重復和機械會成為生活的基調,比如報銷發票和打印,再比如整理和歸檔卷宗。
整理卷宗看似枯燥機械,但其實并不如想象中上馬即行那般簡單,相反需要時間去梳理和消化,同時也具有極佳的學習價值。
卷宗的分類很細,大的方面有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等等,即便是民事卷宗也可以細分成不同類型,民間借貸、法律顧問、房屋租賃、離婚繼承撫養糾紛等等諸多門類。一個卷宗可能涉及多個程序,相應的材料就可能達到幾百頁,整理起來確實破費心神,但由于材料的整理相當于一個案件的完整記錄和完全再現,裝訂的前后順序往往讓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司法流程,所以在整理的過程中應該格外認真和細心。 同時,在整理的過程中,某些典型案例中的事實認定、證據采信、責任認定等往往都能發現新穎之處,能夠讓自己更深刻地理解某一個法律條文的實踐認定和操作,與以往學習中浮于表面的理解實在天壤之別。即使工作繁瑣,我依然抱有學習之心地日復一日地歸檔整理,也在每一天的流逝中窺見世間百態,熟悉各類文書的格式與文字表達習慣,學習律師的訴訟語言技巧,每每驚奇不已又自慚形穢。
三、實習總結或體會
實習以來,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世界比我們的想象更為遼闊,體驗永遠比想象更客觀可信,律政之路方伊始,未來雖遠確已來,少年鮮衣怒馬,當鍥而不舍,力爭上游。
結合自己的實習體驗,給自己及后來人的幾點建議:
1、新環境總有不適,但要從心理上正視它。
接受一份新工作,感覺缺乏自信、難以勝任,可能并非是自身不適合或者能力不足,而僅僅是因為尚未適應環境變化。面對與象牙塔里截然不同的人、事和生活節奏,無法再適用以往的生活模式,我們會感到無所適從,但請不要著急打退堂鼓,這些問題避無可避,實習是未來職場生活的預演,始終需要面對,不正視心理上的不適,不僅浪費實習的大好學習機會,而且容易導致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坦白說,我就深受其害,兜兜轉轉也用了大半的實習時間調整心態,漸入佳境。
可行建議:
①每天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完成一項小目標小任務,就獎勵自己吃個冰激凌什么的,并用工作日志記錄自己的成長曲線,某一天回顧之時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做了這么多事情、學會了這么多新技能; ②多與上司、同事交流你的困惑,消除不安,并真正了解自己忐忑不安的原因以及是否適合這份工作,盡快融入工作環境。
2、敞開胸懷,保持溝通。
或許很多實習生面對的另外一個難以言說的尷尬,就是實習期在單位內的人際關系如何處理。這確實是一個艱深的課題,我也不敢夸口自己已然能夠解決掌控,但有些彎路確實是自己走過,深有體會。
職場中人都很忙,忙到沒有功夫去一字一句地指導你應該怎么做,這是事實。不要埋怨別人不熱心,忙起來的時候壓根不理會啥都不懂的你;也不要認為你在忙的時候別人在閑聊八卦就是不務正業,更不要因此就覺得跟同事格格不入,沒有共同語言,不加交流,孤芳自賞。事實上,你認為同事庸俗自私不熱心,同事認為你清高孤傲不合群。校園生活講求互幫互助,團結友愛,但職場上該做到的是:做好自己的事,不給別人添麻煩,再加上價值交換的市場規律,每個人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已屬不易。理解起來或許很困難,但這就是象牙塔和斗獸場的不同,你我作為大孩子,都應該盡早明白的,不懂確實是自己的錯。
可行的建議:
①力所能及地幫忙,比如順手領個材料、發個快遞、交個文件等等; ②分享零食或者共進午餐,在愉悅的進食環境中深入交流,保持溝通;
③及時給予工作反饋及真誠贊美,對別人的工作保持關注,順利完成可擊掌共賀,有困難時也可共同探討、給予建議或幫助,生活中的亮點也可以真誠贊美,例如今天換了新的發型,戴了新的裝飾品等等,但切記要真誠,畢竟大家都不笨,有效的溝通才不是廢話和奉承,才能真正和諧相處。
3、歸零心態,更專業,更專注。
理論和現實脫節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因此歸零心態顯得非常必要,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優秀太重要,努力投入工作,更多地嘗試各種可能,時刻提醒自己學習和積累,不斷精進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前輩的標準要求自己,多與同事、直屬領導請教經驗,及時匯報、交流、總結,“厚積薄發”從來都不只是一個成語。
4、借力互聯網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在前文提到的幾次比較沮喪的經歷里,比如股權代持協議風險審查、群體性勞動糾紛法援案件的數據計算、人身保護令申請書起草,其中都能極為深刻地感受到互聯網時代的便利,各類便捷廉價的互聯網資源給了我們更多的實踐可能性,極大地彌補了實務脫節的尷尬,至少一些基本的文書模板在網上都有跡可尋,有版可仿,只要堅持學習,必能有所進步。
我所跟隨的律師對我的要求是勤奮、誠實,乍聽起來似乎只關乎態度,但在隨后的實習生活中我才慢慢清楚一個合格的實習生該有的模樣: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和嚴密成熟的邏輯體系,廣闊的視野和社會認知,敏銳的洞察力及商業觸覺,可觀的工作效率和卓越的工作能力,有效交流和順暢表達的習慣,正確的職業認知和道德品質,基本的工作技能(office軟件操作、英語語言能力等)。這一標準以成功律師為模型,但也應該成為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實習生理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是師長和指導律師對實習生的客觀期待。
學校本科4年(+碩士3年+博士3年)+司法考試,即使走過這么長的路途,也僅僅到達法律道路的起點,漫漫長路仍在其后,不持續學習、成長并與時俱進,只會被淘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法律人之路,道阻且長,你我都應該腳踏實地,保持謙虛,力爭前進,才可并肩共同仰望星空。
編排/李玉瑩 責編/張潔 微信號:zhengbeiqing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