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是將門之子,他的祖父便是飛將軍李廣。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大軍遠征匈奴,李陵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探測地形,在返回途中,卻遭遇了匈奴單于所率領的三萬騎兵。 突然的遭遇并沒有讓李陵亂了方寸,三萬匈奴騎兵拿李陵毫無辦法,受挫的匈奴人又召來五萬騎兵,在八萬騎兵的合圍下,李陵所率領的五千人力不從心,開始且戰且退。在數次的追擊戰中,匈奴人都未占到任何便宜,反倒是自己損失了近一萬人馬,就在匈奴人準備放棄之時,歷史向李陵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 一個漢軍軍士叛變了,匈奴人得知李陵部隊的軍械即將用完,且沒有后援,于是對其展開了猛攻。無奈之下,李陵讓部下分散逃命,最終逃回漢朝的有四百多人,而自己卻被匈奴人俘虜了。
數年后,有漢使者到達匈奴,李陵對使者說:“我為漢朝領步卒五千橫掃匈奴,因無救援而敗,有什么對不起漢朝而要殺我全家?”使者說:“陛下聽說李少卿在為匈奴練兵。”李陵說;“那是李緒,不是我。” 李陵恨李緒為匈奴練兵,又害了自己一家老小,便派人刺殺了李緒。匈奴單于不但不怒,反而更加看重李陵,將女兒嫁給了他,立他為右校王。
李陵終老匈奴后,他的后裔成為了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人,三國名將李典、大詩人李白也都是他的后代,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拓跋鮮卑人也是由他而來(李陵的妻子名叫拓跋,匈奴人習慣以母名為姓)。 司馬遷也正是為李陵說情,而慘遭宮刑,在書中司馬遷這樣寫道:“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其素所畜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 蘇武的《報李陵書》也曾寫道:“每念足下,才為世英。器為時出。” 歷史學家柏楊這樣議價:“忍辱負重的人不可能被狂熱分子體諒。沉痛的心情,也不可能被浮滑之徒了解。所以李陵、司馬遷不得不成為悲劇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