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城市生活的獨生子女,物質生活條件優越,父母、長輩對僅有的獨生子女是關愛備至,但是孩子卻變得越越來越冷漠,不懂回報,甚至把親人的愛看成是理所當然。 所以說,學會感恩,成了孩子的一門必須課。 曾有一個調查: 當問到某中學初中一年級的180名學生,有幾個人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只有6個人說知道,其他人都是不清楚;當被提問有多少人感覺爸爸媽媽很辛苦的時候,回答幾乎都是“沒感覺”。 孩子長期生活在獨享的家庭氛圍中,最好的東西先給孩子,有求必應,他們早已經對父母的關愛、呵護、付出麻木了,也已經當成了一種習慣。他們從來不覺得父母、長輩辛苦,根本沒有機會體驗勞動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 當我們還在羨慕獨生子女生活美好的時候,他們卻怨天尤人,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拿跳樓來威脅父母。父母會百般容忍孩子的種種惡劣行為,但是別人還會是這樣嗎?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沒有哪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要把一切給予都看成是別人的恩惠,那么他就會少一份怨氣,多一份感恩。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當一個人懂得感恩的時候,便會在實踐中愉快地回饋,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幸福感。 那么,怎樣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行動中教導孩子學會感恩。 我們都知道,孩子不可能在聽故事、看書本的過程中培養出感恩之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所以父母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如孝敬長輩,感謝他人……在行動中教導孩子如何感恩。
人只有經過自己的勞動,才知道其中的辛勞,所以父母可以讓孩子幫自己分擔一些家務。當得到他幫助時,父母要及時道謝,督促他養成及時對周圍人道謝的良好習慣。 引導孩子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比如,感謝國家的培養與護佑,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感謝朋友、同學的真誠幫助,感謝所有人的付出,感謝大自然的給予…… 當孩子在心中孕育感恩的生命之花時,他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魯鵬程(著有《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等家教暢銷書)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轉載務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微信號lupengchengedu,歡迎關注。 |
|
來自: 正能量智慧文摘 > 《子女成才教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