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為什么說日本是一個“有小禮,而無大義”的國家。 日本這個國家,可以說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唐代,日本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喜歡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并深受此影響,而且經過代代發展傳承,形成日本特色的表面禮儀。當代的日本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彬彬有禮,秩序井然,一片“高素質”的景象。 中國風格的建筑,融入了一定的日本元素 去日本旅游或留學回來的同胞個個都會感慨日本人的素質之高,街道之干凈等等文明的現象。筆者也對日本人的這一現象抱有極大的佩服,但這其中也深深的隱藏著一個問題。 日本人總是在一些細節上顯現出他們的禮貌,表現他們素質,比如見人鞠躬、垃圾分類、禮讓行人等等。但是當遇到一些原則性大事件的時候,他們卻總會選擇不正視、不面對,只有當國際輿論壓力大時,他們就會展現出柔弱的一面,用標準的鞠躬禮,用不那么令人舒服的語調道個歉,然后不了了之。 南京大屠殺紀念碑 在這一點上中國感受最為深刻,日本美化侵華戰爭、否認南京大屠殺,這都是無大義的表現。所以他們的禮儀是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是展示文明面貌的窗口,但在大義上還是“不可一世”。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國內肯定有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人士,但在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勢力的煽動下,一旦有些問題,他們的槍口還會瞄準被他們視為敵人的人。 恕在下直言,這國旗…… 所以,中日友好是愿景,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小人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