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玾醫案 劉某,女,老年。 猝發發熱惡寒,周身不適,時覺惡心煩悸,二便不利,食欲不振,舌紅苔微黃,脈數大有力。此少陽與陽明熱盛,熱邪循經,內結于府,導致下則二便不利,上則厭食,必當清瀉少陽與陽明之熱,則寒熱可解,二便可通。 予_____湯加減。(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水煎,溫服。 復診:服上方1劑后,大便略通,小便亦稍利,病人稍安。此少陽與陽明之熱,有所緩解,脈中取見數,已有緩和之意。然二便尚未暢通,可依前方繼服。 復診:用前方繼服3劑后,寒熱盡退,二便亦盡通,病去身安,遂囑飲食調養,避風寒之襲擾。
答案下期公布
郭子光醫案 祝某,女,27歲,農民。 半月前因受涼感冒,出現惡寒發熱,微汗出,頭身疼痛,尤以四肢疼痛更甚,去當地醫院診治,服中西藥物未效。更見心跳心累,口苦咽干,嘔惡欲吐,于1975年11月1 1日來院就診。 察其面色暗淡,精神欠佳,頭圍帕子,身著厚衣,有畏風之感,舌質淡、苔白,脈弦細而浮。此寒邪人里化熱,少陽兼表,營衛失和之證。治宜和解表里,調和營衛,方予柴胡桂枝湯。 處方如下: 柴胡12g 黃芩12g 法半夏12g 黨參15g 大棗6枚 桂枝12g 白芍藥12g 生姜3片 甘草3g 服上方1劑癥減,2劑而愈。 《傷寒論》第151條云:“傷囊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本案寒邪入里化熱,既有表,復有里,治療若先解其表,則少陽之證難愈,如先治其少陽之證,則太陽表虛之證不解,郭老詳辨其證,表里同治,方用小柴胡湯和解表里,桂枝湯調和營衛,表解里和,故效如桴鼓。
[周天寒.郭子光應用經方驗案.實用中醫藥雜志] 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是太陽桂枝證;微嘔,心下支結,是少陽柴胡證。故柴胡桂枝湯為少陽病兼表證而設。本方取小柴胡湯、桂枝湯各用半量,合方而成。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辛散,以治太陽之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宣展樞機,以治半表半里。本方乃太少表里雙解之輕劑,故仲景于條文中疊用兩“微”字,以示太少之證具輕。本方較之小柴胡湯又兼外證,故合用桂枝湯組成柴胡桂枝湯,乃仲景合方法則的具體運用。 此方在《傷寒論》中主治太陽少陽合病引起的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或心腹卒痛、脅下痞塊、癲癇等癥。 [方藥] 桂枝一兩半(去皮) 芍藥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 大棗六枚(擘)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用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現代用法:水煎兩次溫服)。 [原文]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46)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