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 貴族樂團 - 出神入化: 國寶級大師國樂演奏精選第肆輯(北派古箏)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為參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后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后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元宵節各地慶祝的習俗很多很多,最有意思的是賞燈詩。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贊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 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 孤燈猶喚賣湯元。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 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 何處聞燈不看來。

圖文收集網絡 編輯:月傾城QQ282247658


月傾城 微信平臺

■ 平臺微信號:yqcy-830623■ 個人微信號:yqc8368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