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身體中的穴位進行刺激,來達到治病的效果,是中醫常見的一種手法。我們人體中蘊藏著一些與睡眠息息相關的穴位,只要找準這些穴位并對其進行按摩,便能很好地起到調節失眠的效果。 這里按一按,輕松和失眠說拜拜 1 然谷穴 然谷穴是調理失眠的一個重要穴位,此穴位在足部內側,腳窩中間的位置。如果你是由于心火較大,在晚上總會莫名其妙地亂想一通、因為心煩意亂而導致的失眠,那么對然谷穴進行按摩,便能很好地起到緩解失眠的效果。 按摩的時候,首先找準然谷穴的位置,然后手部對其進行輕柔的按壓,以此穴位有酸脹感為準。每次按摩的時間保持在3分鐘即可,按摩完后,你會發現煩躁的情緒得到了有效紓解,對于促進睡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然谷穴還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在日常養生中不妨多對此穴位進行按摩。 2 失眠穴 失眠穴,顧名思義,就是緩解失眠的重要穴位。此穴位位于腳后跟的中間位置。在進行按摩的時候,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握緊拳頭,對該穴位進行敲擊,每次敲100次左右便可。 或者以雙手大拇指的指肚對睡眠穴進行按摩,其余的四個指頭則輕輕扶住腳部,起到一個支撐作用。按摩的時候,力度一定要輕柔,并且還可以結合一呼一吸的方式來進行。當按壓穴位的時候,放松心情,深吸一口氣,然后緩緩吐出。在按摩的時候,心里什么都不要去想,不一會便會有困意。 3 關元穴 經常失眠會使身體處于一個“透支”的狀態,長期發展便會造成元氣不足、臟腑失調等癥狀。因此,閑暇時不妨按摩一下關元穴。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按摩。 預防失眠的妙招 1.盡量不熬夜。 2.避免精神高度緊張,保持良好心態。 3.生活盡量保持規律性。 4.適當運動。 5.飲食要合理。 6.晚上泡泡腳。 7.睡前避免過度興奮或思慮過度。 失眠癥的基本病理應歸結為肝之陽盛陰衰、陰陽不交。 《中醫內科學》將其按虛實兩類,分為肝郁化火、痰熱內擾、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五種證型,可謂臟腑賅備,氣血陰陽俱全。所以調理肝臟很重要,尤其是立春后,陰陽交替,更要注意對肝臟的保護。 此外,我們腳上還有兩個神奇開關,一個養肝氣,一個清肝火,都非常好用! 1 養肝氣——太沖穴 太沖穴在腳背上,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大腳趾縫往腳背上大約4厘米處。它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所以按摩太沖穴,可以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讓肝臟更有精神。 同時,太沖穴也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特別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整天強顏歡笑、心中郁結的女性,還有那些經常郁悶、焦慮、憂愁的女性,也不妨經常按揉太沖穴。 按摩時,注意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后把握力道,不輕不重地按揉3~5分鐘。 2 清肝火——行間穴 “行間穴”也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紋端的凹陷處,距離太沖約2寸。這是一個火穴,如果你肝火太旺,就可以按揉這個穴位。它最擅長泄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眼睛脹痛等癥狀。 女性如果小腹不適,或者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等,凡是與肝有關的癥狀,都可以按揉太沖和行間,這兩個穴位搭配起來效果會更好。 編輯:李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