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棄“完全自控”的念頭吧 意志力是個奇妙的東西:因為大腦辛勤工作,身體積極配合,所以你能根據長遠目標作出決定而不被恐慌或及時行樂所左右。但自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你試圖控制所有的思想,情緒和行為,會給你帶來過重的生理負擔。如果我們長期地,不間斷地自控(說到這里,所有第一反應想要縮減自己睡眠時間的童鞋要好好看一看哦。尤其是只計劃用意志力讓自己早起,沒想著要早點睡覺給身體補充能量的童鞋們~)很可能遇上麻煩。我們需要明白,即使我們增強了自己的意志力,也無法完全控制自己想什么,感覺什么,說什么或做什么。(所以,在鍛煉自己意志力的童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太過經常的責備自己~)你需要明智地使用意志力能量。 2 你在用壓力督促自己嗎? 壓力是意志力的死敵。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壓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有時,我們甚至會想方設法增加自己的壓力,比如拖到最后一分鐘,批評自己太懶,說自己沒有自控力,以此來激勵自己。或者,我們會通過對別人施加壓力來敦促他人,比如繃著一張臉。這在短時間內可能有效,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沒什么比壓力 更消耗意志力了。(一直用罵自己的方式來push自己變得強大,尤其是減肥這件事情,卻堅持不了太久的童鞋有沒有中槍的感覺?短期內有效,但長遠實際是損耗自信心和意志力哦。反正我是深有體會...............) 壓力和自控的生理學基礎是相互排斥的。壓力下我們更容易進入應激反應的狀態,而應激反應讓身體獲得能量,按照本能行事。這些能量不會進入大腦,所以你很難做出明智的決定。相反,“三思而后行”反應將這些能量輸入大腦 - 負責自控的前額皮質部分。壓力讓你關注即時的,短期的目標和結果,而自控力則需要你的大腦有更廣闊的視野。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壓力,是提高意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反思:想一想你的意志力損耗? 雖然說適度的壓力也是動力。但壓力超過適度的范疇,就會更多地損耗我們的能量還有意志力。想一想,曾經是否有過心理上,生理上過多的壓力?擔憂和過度工作是如何影響你的選擇的?饑餓和疲勞感會不會消耗你的意志力?身體疼痛和疾病會不會消耗你的意志力?憤怒,孤單或悲傷的情緒會不會消耗你的意志力?試試想想是否有過持續一整天的壓力,看它對你的自控力產生了什么影響? - 你有過強烈的欲望嗎?你發脾氣了嗎?你把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了嗎? 4 你的大腦和身體在自控還是自衛? 如果我們想更好地應對挑戰,就需要更有效地管理壓力,照顧自己。疲憊不堪,處于高壓之中的人會有明顯的劣勢,而我們卻是一個疲憊不堪,處于高壓之中的國家。我們的壞習慣(比如過度飲食和睡眠不足)不僅反映了我們缺乏自控力,還消耗了我們的體力,帶來更多壓力,偷走自控力。 當我們面對的意志力挑戰過于強大時,我們很容易給自己下這樣的結論: 我是個軟弱,懶惰,毫無意志力的廢物。但通常的情形是,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并未處于自控狀態。當我們處在慢性壓力中時,迎接意志力挑戰的是最沖動的自己。想要贏得意志力挑戰,我們需要調整到正確的身心狀態,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從壓力中恢復過來,保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 PS: 今天的內容雖然不多,但每一點都值得讓每一個想要真正長期提高自控力的人好好反思。 1 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有沒有當自己是個人而不是執行計劃的完美機器?所以執行不好,或許不僅僅只是執行的問題。一個完美的計劃,也是才是元兇。 2 我們在制定出一個“瘦成一道閃電”的時候,腦子里想的“完美”,每一天對著鏡子里肉嘟嘟的自己咒罵,都胖成這樣了你還想吃,不要吃。之后,你究竟是覺得真的不想要吃了,還是默默開始身體里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感受需要發泄出來?對,那是壓力。它確實短期有效,我們多少能撐幾天不是嗎?撐過幾天不像人一樣的正常生活。但它注定不能長久,因為它不是意志力,是壓力。壓力和意志力完全不一樣。壓力是短期的有效,而意志力則是長期督促你持續地做一件事情。用咒罵自己,逼迫自己的方式,很難很難走出“你是loser所以你要努力 - 雞血3天 - 完美計劃失敗 - 你看,你就注定是個loser - 天哪我怎么連這個都做不到,我真是個loser”的惡性循環。我們一定一定要開始去意識,或者,開始去思考,意志力/我們所想要追求的長期的自律能力,究竟意味著什么?究竟有哪些生理心理基礎?還有哪些影響因素? 3 這就是上一點的思考題對不對~想一想哦,我反正每一條。。。都曾經中槍。。。。。。。。。。。。。。。 4 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精力,身體。曾經我總是很抗拒養生的觀念,很討厭別人和我說,這不健康blablabla,而事實上我現在依舊不喜歡養生的觀念。生活是要去折騰的不是等著自己健康地變老好嗎?不過我現在能區分出,自己是抗拒“過分養生”的觀念,而不是照顧好自己身體和健康的觀念。將自己的身體調整并維持在精力充沛的狀態,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事實上,就拿這兩年的自己來對比,只有自己的情緒,情感,身體,生活環境都更穩定且讓自己安心的時候,自己才更理智,和生活的互動更像是在一來一往,而不是被動的應對。 可能今天寫的有點亂。但腦子里其實還有很多自己以前的例子。但一下子也沒找到一個比較和邏輯的方式來連結。那,不如到下次吧。今天也很晚了。這個月如果每天都這樣去健身,那時間還真是不夠用的。。。盡量吧,盡量吧。 晚安哦~ |
|
來自: Koujianchaosin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