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那些年,我們一起做過的湘軍
曾國藩曾有言:若論天下英雄,當數(shù)彭玉麟、李鴻章。 兩位曾大帥帳下的大將與大謀士是怎么打起來的呢?事情是這樣的:營中無事,湘軍眾將閑坐聊天,不知不覺間談及地域問題。那時候,河南人的聲譽還好,一幫湖南人有意無意地就把話題引向了安徽人,安徽人制假販假啦、黃梅戲好難聽啦、黃山風光一般般啦、臭鱖魚好難吃啦,吧啦吧啦…… 在場的只有一個安徽人----李鴻章。正值壯年,且以能言擅辯著稱的李鴻章,哪里肯吃得這個虧,遂以一已之力舌戰(zhàn)群雄。然英雄難抵四嘴,漸漸李少荃也有招架不住之勢。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李鴻章瞅見參與圍攻自己的彭玉麟,猛地想起他在安徽出生,便嘲諷彭玉麟是安徽的兒子。 彭玉麟雖然是儒將,但脾氣火爆,絕非一言不合就發(fā)紅包的主兒。但見彭將軍雙目圓睜,怒吼一聲,一對老拳上下?lián)]舞而來。李鴻章身手亦也不含糊,身形微側,避其鋒芒,旋以李家掌迎戰(zhàn)。轉眼間,但見李鴻章身似靈猿,彭玉麟掌底帶風,二人“哼哼哈兮”地走了幾個回合,茶壺茶碗桌椅板凳瞬間遭殃,場面全然失控。湘軍眾將看傻了眼,愣了片刻才一擁而上把二人分開。 彭玉麟身材瘦小 彭玉麟,字雪琴,秀才出身,湖南衡陽人,湘軍水師的締造者,一位文武兼?zhèn)涞钠娌拧K缒曜x書,聲名享譽鄉(xiāng)里,被曾國藩邀請出山參加湘軍,參加了湘軍一系列重要戰(zhàn)役。彭玉麟與宋人林逋同好,一生癡愛梅花。 當然,他愛梅花是有原因滴------彭玉麟自幼失怙,寄住外祖母家,外祖母家有一養(yǎng)女賓竹,彭稱之為“梅姨”,或稱“姑姑”。麟兒與姑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宛然一對楊過與小龍女,但礙以名教,始終無法成為神仙眷屬。梅姨后來出嫁,彭玉麟也另結姻緣,再后來梅姨難產而亡。彭傷心欲絕,發(fā)誓做梅圖萬幅紀念愛人。四十年后,萬幅梅花圖畫畢,落款只有兩種:一曰:傷心人別有懷抱;另一曰:一生知己是梅花, 清人謂彭玉麟之梅與鄭板橋之竹并稱“雙絕”。情場飲恨的彭玉麟對金錢名利看得極淡,幾度辭官不受,什么安徽巡撫、漕運總督、兩江總督、兵部尚書皆被彭視為草芥,朝廷給的銀餉大也多捐給了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自稱“臣以寒士起,愿以寒士歸”,堪稱清末官場道德模范。晚年彭玉麟隱居鄉(xiāng)里,但始終牽掛長江水師,常獨自攜一銅錘,乘一葉小舟,走訪長江各地哨卡口岸,遇到貪官惡吏非參即殺,官場皆懼之,稱其為“彭打鐵”。
這個時候的李鴻章只是曾國藩帳下的高級幕僚,距離官場老油條的修行還差得很遠,活得比較“任性”,打架、罵人、撒謊這種事沒少干。譬如,曾國藩是典型的正人君子作派,每天早上要與眾部下共進早餐,餐后談新聞、論方略、講掌故、說文章,這是曾大帥的生活工作習慣。而且,曾國藩極其喜歡講笑話,每當諸將餐后坐定,他便手捻胡須,面無表情地說:我給大家講個段子…… 據(jù)李鴻章回憶,曾國藩講段子的水平極高,一個笑話講下來,大家笑得東倒西歪,有些人欲止不能,有些人則直接樂得肚子痛。而曾國藩本人,仍是一本正經的面孔,波瀾不驚。 段子手曾老師也是這種類型 這個場景使得湘軍將領的早餐時間非常愉快。飯飽茶足,大家都樂意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面,聽曾帥講那過去的故事。但是,無論哪個單位都會有不守規(guī)矩的,誰呀?李鴻章唄!李鴻章喜歡睡懶覺,加上幾年戎馬,生活極不規(guī)律,每天都要睡到日上三竿才從床上爬起來。偏偏曾國藩是典型湖南倔驢子的脾氣,堅持“人不齊、不開飯”,見到弟子不來,便一定要派人去請李鴻章。無奈的李鴻章只得從溫柔鄉(xiāng)移步到餐廳,坐下之后就開始給自己來晚找個理由:昨天加班睡太晚、鬧肚子了、沒聽見打梆子聲音、忘拿東西了……等等,每次都有新花樣。 某次,李鴻章懶的實在是不愿起床,便托辭以說身體不爽,不吃了。誰料曾國藩讓人傳話:今兒個必須來!無奈之下,李鴻章才披衣踉蹌而至。到了餐廳,眾人安坐如常,只是氣氛略有些尷尬,曾國藩說了一句話:少荃,你既入得我幕拜我為師,請記住,此處沒有別的規(guī)矩,只一個誠字!言罷,指袖而去。聞言,李鴻章悚然而立,這才徹底改掉了懶床的習慣。
當然,這些只是李鴻章在曾國藩湘軍中的一些小事情,樂呵樂呵得了,不必太過認真。對于老師,李鴻章始終是深懷感恩之心,他說“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歸,至此如識指南針,獲益匪淺。以前的那些個大帥啥也教不了,曾老師才是我的指南針!經過時日,李鴻章逐漸“勁氣內斂,才堪大用”,迅速成長成為湘軍中首屈一指的人才。 不過,曾李師徒關系也并非一直融洽,二人也曾經出現(xiàn)過裂痕,李鴻章甚至一度離幕出走。這件事也是很多人詬病李鴻章為人的一樁名案。說到這件事,先要搞清楚當時的大形勢。 胡林翼任湖北巡撫后,與湖廣總督官文的關系極其融洽。官文是旗人,不學無術,只愛排場享受。胡林翼刻意迎合,把官文哄得十分開心,湖北軍務也全交由胡林翼辦理。如此,湖北境內的太平軍幾乎被趕盡。自石達開離去后,在江西過得不開心的曾國藩鬧情緒回家丁憂了一段時間,麾下湘軍各自為戰(zhàn),也不斷擴大了戰(zhàn)果,江西太平軍勢力日漸萎縮。 太平軍西線作戰(zhàn)不給力,遂敗入浙江,襲擊福建,咸豐帝慌了神,接連給曾國藩下兩道圣旨,一會讓“該侍郎迅速赴江西,督率蕭啟江等星夜馳浙江”,一會兒又讓“著即援浙之師,由江西鉛山直搗崇安(福建武夷山)”,把曾國藩搞得左右為難。署理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在分析形勢后,提出應當圍攻安徽安慶,切斷英王陳玉成與忠王李秀成之間的軍事聯(lián)系,斷絕安徽與南京的道路,這是極厲害的一步棋。經官文提議,咸豐同意此作戰(zhàn)計劃,曾國藩組織了四路大軍向安徽太平軍發(fā)動總攻,主攻安慶,自己帶著少數(shù)人馬退守安徽祁門指揮全局。 陳玉成也不是白給的,他與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后期的兩大臺柱子。二人在蘇州約定以四路大軍破除安慶之圍,核心的作法是襲擊武昌,圍魏救趙。于是,陳玉城攻武昌以北,李秀成攻武昌南,侍王李世賢攻贛南阻擊江西援軍,輔王楊輔清則直接去祁門找曾國藩談談心。 祁門,著名的祁門紅茶原產地,坐落著天下聞名的黃山。其處山高路險,交通不便,絕非屯軍用兵的好地方。許多湘軍將領對駐守祁門是持有異議的,李鴻章也說祁門勢如“釜底”,進退不易,不宜長駐。但曾國藩不聽,甚至說了“諸君如膽怯,可各散去”的氣話。二人的矛盾自此產生,等李元度失守徽州之后則徹底爆發(fā)。 李元度,字次清,湖南平江人,舉人出身,參加湘軍后“辟佐戎機,調理營務”深得曾國藩信任。靖港之戰(zhàn),曾國藩投水自殺被李元度等人救下,堪稱他的救命恩人。祁門被圍之前,曾國藩派李元度去堅守徽州,以保障祁門安全。奈何李元度“帷戰(zhàn)陣非其所長”,倉皇上陣被太平軍攻下徽州。李元度游蕩一陣后,返回曾國藩帳下,因臉上無光,竟不告而別。曾國藩大怒,要李鴻章寫奏折上書彈劾李元度。李鴻章認為,論公此役失利之責不在李元度,論私救命之恩不能忘,言道:果必參劾,門生不敢擬稿!意思就是這東西,我不能寫!曾國藩脾氣上來也是不得了,怒道:“我自屬稿!”李鴻章兩眼一瞪:“若此,則門生亦將告辭!”曾國藩說:聽君之便!愛咋咋的!李鴻章一拱手,還真就走了。李鴻章走后,曾國藩仍不解氣,罵道:“此君難以共患難!” 這件事,有人說是李鴻章貪生怕死的證明,甚至搬出來當年李鴻章沒有陪呂賢基堅持舒城乃至城破自殺來做佐證。竊以為,這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呂賢基書生一枚,只知固守城池,當死靶子坐等敵人上門;李鴻章跟著他既無話語權,又不能遂其心志,只好早早告辭,自己去打游擊。至于祁門之圍,確是曾國藩運籌失策,所用非人。李鴻章見曾國藩不聽勸,心中偶像的高大形象陡然崩塌,原本以為曾老師是聞過則喜的大英雄,“今乃知非也!”傷心之余,更多的是一種失望。 李鴻章的戰(zhàn)略眼光遠勝諸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超過曾國藩。就在太平軍進攻武昌、解安慶之圍時,咸豐帝又下詔書,要曾國藩帶兵進京勤王。為什么要勤王?英吉利、法蘭西二夷又到北京上訪來了。大家一討論,都說勤王是必須滴,忠君愛國莫過于此嘛!只有李鴻章?lián)u頭說:不然!安徽軍情危急,莫說抽不出兵,等大家?guī)浊Ю锫放艿奖本峙略缫焉儯蝗缫造o制動,坐觀其變。曾國藩覺得有道理,按其建議從事。事實證明,咸豐帝根本沒機會等到各地勤王救駕的部隊,通州之役后,他麻溜地跑到承德避暑去了。 李鴻章離開后,祁門形勢更加危險。曾國藩一度寫好遺書,身帶佩刀處理工作,以備隨時自殺。心灰意冷的他地對大家說:“賊勢如此,有欲暫歸者,支給三個月薪水,事平仍來營,吾不介意”。這話說完,大家誰還好意思走啊?軍心稍稍安穩(wěn)。幸好,左宗棠發(fā)兵來救祁門,曾國藩方也下定決心從祁門轉移。經過一番風波后,李鴻章借安慶被攻克之機向曾老師表示祝賀,曾老師在郭嵩燾、胡林翼等人的勸說下寫信給了李鴻章一個臺階。“若在江西無事,即可前來”。 李重入曾幕,二人重歸于好,時乃咸豐十一年。此時,安慶雖然被攻克,但清軍江南大營也被二次攻破,國家正規(guī)軍全線崩潰,與太平軍相持不下的戰(zhàn)爭形勢仍不樂觀。在這復雜混亂的局面下,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清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突然不玩了,咸豐皇帝駕崩了。 |
|
來自: 昵稱2139946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