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酒已經成為杏花村的獨特基因,酒城、酒產業、酒文化塑造了杏花村鎮的特色。 01 概況 杏花村鎮位于呂梁山東麓子夏山下,汾陽市境東北部,太原盆地西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鎮域面積86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有夏汾高速、太中銀鐵路橫穿而過,307國道橫穿杏花境內。全鎮耕地面積3.7萬畝,轄1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鎮域總人口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5萬人,非農戶籍人口2.85萬人,城鎮化率59.37%。2015年社會總產值達150.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4696元。被稱為全國重點鎮、中華名酒第一村、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山西省百鎮建設示范鎮和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 02 特色 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杏花村鎮以汾酒品牌知名度為基礎,形成了釀造產業為支柱,旅游開發為突破口的產業形態,不斷拉動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協調。其中汾酒文化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酒史博物館,現有汾酒史、中國歷代酒器酒具、汾酒榮譽產品、館藏書畫精品等五個專題陳列館。 與此同時,杏花村鎮積極發展“互聯網+”項目,以酒類銷售為基礎,發展了650余家電子商務經銷商,成為全省最大的電商聚集地。 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 杏花村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著力優化土地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圍繞汾酒工業旅游開發,在中汾酒城設計初始,便以現代建筑融合唐宋明清等古代建筑特色,建設整體格局和風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生產車間及職工生活居住小區,形成了空間布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的格局,彰顯了傳統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 杏花村鎮是中國最早的白酒釀造地,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數量眾多的古建筑群,通過整合傳統文化資源,形成了“一座古鎮、十里酒城、百里杏花、千年文化、萬里飄香”的發展格局。 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 杏花村鎮注重小城鎮建設,擁有便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03 體制機制探索 杏花村鎮小城鎮建設發展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升汾酒質量為關鍵,緊緊圍繞需要研究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大力實施國民經濟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國土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五規合一。 充分發揮改革試點的先遣隊作用,大膽探索、試點先行,以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健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以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為平臺推出一攬子服務舉措,完善了社會服務中心職能,對涉及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審批、綜合服務事項,全部進駐中心集中辦理。 04 面臨的問題 1.城鎮發展資金少、缺口較大。目前,杏花村鎮城鎮建設的資金來源仍然是投資渠道占主體,雖然融資渠道多但真正能落實到位的資金遠比資金需求量小,由于資金缺口較大,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建設相對滯后。 2. 相關配套政策的缺失。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缺少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 3. 人口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傳統的戶籍管理制度以身份為核心,以出生地為基礎把人口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形成了城市和農村戶口的二元化管理。按村民委員會管理還是按照社區化管理,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 4. 生態保護壓力增加。由于近年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307國道和高速收費站都設在鎮區范圍內,大型車輛的過往,產生的汽車尾氣、車輛拋灑等原因導致對杏花村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 05 發展目標 圍繞酒都汾陽建設這個中心,充分發揮“汾酒品牌、人文歷史和交通區位”三大優勢,圍繞“杏花村酒業集中開發區、杏花村新區和杏花物流園區”三區建設,重點做好“白酒產業、特色旅游、現代農業、城鎮化”四項重點工作,著力打造“全國美麗宜居小鎮”、酒文化特色小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國家園林城鎮。 06 近期工作 1、深入挖掘汾酒文化精髓,堅持以文化力提升品牌競爭力,不斷強化、豐滿汾酒品牌內涵,通過強化汾酒與“中國酒魂”關聯度、聯想度,策劃實施“酒魂”傳播體系,占領行業品牌定位制高點,提升品牌認同度; 2、同時科學系統策劃實施文化營銷,充分利用受眾廣、品位高、影響力大的媒體平臺開展文化傳播工作,擴大品牌知名度。 3、繼續完善好十萬噸白酒生產區建設工程完善工作,力爭完成全部車間投產運行; 4、全面完成杏花村新區四橫七縱路網綠化、亮化工程建設,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完成酒吧風情一條街建設,建設高品位休閑旅游帶; 5、全面完成站前廣場、物流園區和戰略裝車點建設; 6、全面完成濕地公園杏花村水庫建設。 07 相關政策支持 1、資金扶持。由省、市、縣財政按照比例解決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資金。同時,將涉農資金和項目向杏花村鎮傾斜,并實行整合利用。 2、政策扶持。實施擴權強鎮,對本鎮賦予縣級管理權限,給予部分稅收項目,賦予征收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的權利,建立鎮級財政,增加自身發展能力。 3、土地保障。加大對杏花村鎮發展用地支持力度,鼓勵本鎮通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解決用地指標,確保重大產業項目和城鎮化項目用地需求;對土地整理項目所在鄉鎮按整理出耕地數量優先給予占補平衡指標支持;對本鎮自行實施的建設用地增減雙掛鉤項目,縣財政按新增城市建設用地數量給予一定的補助。 4、項目支持。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在已投入3000萬資金綠化杏花村北部1500余畝荒山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北部邊山丘陵區等為主的荒山綠化二期工程;把鄉村清潔工程納入縣級財政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減輕鎮財政負擔。 08 專家點評 杏花村與酒的關系已經在唐詩中被清晰的表達。圍繞汾酒集團這一清香型白酒釀造企業發展,杏花村鎮已經成為全國重點鎮、中華名酒第一村、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白酒產業的發展與酒業生產基地的建設,使得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逐步提高、建成區面積逐年擴大,鎮容鎮貌顯著變化。 酒已經成為杏花村的獨特基因,酒城、酒產業、酒文化塑造了杏花村鎮的特色。圍繞汾酒工業旅游開發,在酒城的設計中積極融入中國古代建筑特色,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生產車間及居住小區。酒文化旅游成為推動城鎮經濟發展和社會協調的重要突破口。 積極發展“互聯網+”項目,以酒類銷售為基礎,重點扶持電子商務,不斷推動汾酒從傳統銷售模式向新型銷售模式轉變,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以信息化推動產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杏花村鎮的酒城特色無疑是鮮明的,然而在風貌塑造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風格混雜、缺乏統一的問題,需要在產城融合和城市設計上進一步深入研究、精細設計。 (點評專家:羅震東,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區域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注冊城市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總體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鄉村規劃與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委員) (圖文編輯:寶一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