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 面色晦暗? 體態虛胖? 大便稀爛? 精神萎靡? 恭喜你!中獎了!不過你中的是體內過多濕氣獎! 濕氣真是個困擾人的問題,用句東北那嘎達的歇后語形容,那就是“癩蛤蟆乎腳面上了——不咬人膈應人啊!”可我們總在談濕氣,濕氣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脾濕是體內濕氣的根源】 脾是蘊化濕氣的主要臟器。中醫講到,脾能“蘊化水谷、蘊化水濕”,意味著脾除了有消化功能,還肩負著“化濕”的重要職責。脾虛者容易濕氣重,而濕氣重常常又傷脾胃,兩者惡性循環。 【脾濕分類】 中醫辨證講究陰陽,脾濕同樣講究冷熱,舌苔厚膩是中醫判斷濕氣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果舌苔厚而黃,可能是典型的“濕熱”;舌苔厚而白,應該是“寒濕”。 寒濕又稱寒濕困脾,是指寒濕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為主要表現的寒濕證候.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 熱濕又叫濕熱蘊脾,是指濕熱內蘊,脾濕健運,以腹脹,納呆,發熱,身重,便溏不爽為主要表現的濕熱證.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惡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 兩者成因不同,治方也不同。 【祛濕有方】 很多人都知道可以用紅豆薏米祛濕,但這個方子對寒濕較為妥當,對于熱濕卻并不會有什么效果,除了紅豆薏米,寒濕還可以用生姜大棗茶。配料為大棗25-30克,生姜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姜和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生姜驅寒,紅棗補血,姜棗健脾養胃療效很好,適用于體寒脾弱者。治療寒濕最為穩妥。 在夏季,人的濕氣多是熱濕,這時就要以清熱為主,可用蒲公英馬齒莧茶,這個方略復雜些,是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5、赤小豆0.5g、馬齒莧0.3g、芡實0.2g、荷葉0.2g、綠茶0.1g、淡竹葉0.1g、槐花0.1g配制成茶飲,蒲公英用來治熱濕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惡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濕,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
|
來自: 昵稱40077028 > 《去濕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