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失策,希貝出山 話說當年,唐平宗聯合前朝舊臣平定了以太祖皇帝的寵妾為首的“青春幫”。事后,論功治國時,因平宗在平叛過程中,并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具體行動,而僅僅是一種默許。但考慮到,其曾跟隨太祖皇帝推翻過隋朝的反動統治,是戰將功臣,且太祖皇帝愛惜其才,雖多次打壓,但終不忍殺;太祖皇帝臥榻后期,曾安排大唐總管吉尚書,讓平宗(希貝)暫行總管之職,成績斐然。 實際動手平叛的幾大老臣,也曾是追隨太祖南征北戰的功將,眼看著大唐“夕陽一抹紅,江山無限沉”,心中都在思考著大唐的未來,因為太祖皇帝指定的繼承大統之人——唐華,但此人無論資歷,還是能力,實在是泛泛之輩,尤其不能令老臣們接受的是,唐華竟然為了給自己立威,將自己的施政理念,總結為“兩絕”,即絕對遵守、絕對執行。 正是這“兩絕”,不但徹底冷了老臣們的心,也徹底絕了唐華的政治生涯。老臣們很賣乖的給唐華提了一“錦囊妙計”——大唐不安,瀛洲不穩,可請希貝(平宗名諱)出山,讓其施定邦安民之計,用其能而弱其威。若邦安則您威立,若邦亂則廢希貝。 希貝,這是一個令唐華不能忽略的人,因為希貝的能力是曾得到太祖認可的,自己不是沒考慮過啟用此人,但怕大權旁落,只是想想;現在這種危急情況,若不用此人,自己又能撐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老臣們既然為我好,我就做個順水人情,有老臣壓著他,讓他做事而不從政,安邦而不治國。 失算,徹底的失算! “禮部”,禮物? 希貝何許人也?連當年太祖皇帝在接見北洋(海宗皇帝留學之地)之熊時,都曾不無得意的向大熊介紹說,“此人乃我大唐之鋼”,慌的北熊連忙向其示好。但從事后的效果來看,似乎希貝對北熊并沒有因為這次的示好而有所好感,還是狠狠的踹了大熊的屁股。 希貝豈是池中物,一鳴驚人大唐安。 希貝表示服從唐華安排,并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希望分管一些任務輕、責任小的工作,并主動請求負責大唐“禮部”的工作。 “禮部”的工作?這可是既與經濟不沾邊,更與軍事無關的工作,就是一個無錢無權的窮衙門。 唐華爽朗的大笑一聲,說“準了”。 希貝奪權“三板斧” 希貝以分管“禮部”這一要求,著實讓唐華睡穩了踏實覺,給唐華一個很好的印象,算作是送給唐華的“禮物”吧。 唐華很高興,希貝很老辣,君臣很安靜。 唐華的高興是暫時的,但其高興源于希貝無奪權之心,卻行做事之能。因此,不出意外,監國期滿,自己必定登基九五,入得廟堂,留史青名。 希貝的老辣是真實的,因為這源其對政經堂(微信ID:mdzjt2015)上期所介紹的“為政三箴”熟練運用的緣故,于是唐華看到希貝是“真孫子”,卻沒有看透其隱忍之心。 為什么呢?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大唐“禮部”的主要工作: 教育工作,即大唐的科舉。希貝主管禮部之后,著力恢復了被破壞了的科舉制度,著重選賢任能,這極大的贏得了大唐讀書士子們的心,而讀書人是能夠發出聲音的人,這可比種地老農厲害的多,這有利于在民間傳播希貝的美名;而大唐能夠讀得起書的人,非富即貴,是大唐的鄉紳階層,正是這群鄉紳階層維系著政治權力控制不到的民間社會秩序,所以說贏得他們的心,就相當于贏得了大唐的民心。 科技工作。大唐歷代不重視科技,畢竟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科技這玩意太懸太虛,歷代都斥之為西洋的“奇技淫巧”,但希貝重視,不但重視,還大力發展,經常與搞科技的人聊天,甚至還專門召開了科技工作大會,著實讓大唐科技界的人風光了一把,有的人離開會場時,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拉著希貝的手訴說著自己在民間被人瞧不起的委屈。希貝畢竟是留過洋的人,懂得西洋這玩意是未來推動大唐發展的最前沿,甚至為此還提出了“第一力”的口號,其對科技的深刻認識,恰恰是老農出身的唐華看不到的地方。看來,有錢還得讓孩子出國,多長長見識,土著與海歸確實不一樣。 《大唐公報》。大唐公報是一系列官方媒體,負責著大唐所有重要新聞,包括“突厥首領來朝賀,誓與大唐共友好”“文成公主回娘家,松贊干部親自送”“安祿山因腐敗被查”等此類新聞;自從希貝主管《大唐公報》之后,公報頭條經常出現希貝發展經濟、農業、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新聞,以及希貝在地間地頭與老農攀談、在太學堂與士子們分享自己留洋時的經歷等圖片,通過這種方式,連普通人都知道大唐的生機煥發、活力恢復,是因為有希貝,而不是唐華。慢慢的唐華的地位不再重要,權力被架空,最后直到廢黜。 君臣很安靜。老臣們慫恿唐華讓希貝來瀛洲城工作的原因,懷著“三私七公”的心態,在希望希貝把國家帶回正軌的情況下,也希望一起輔佐一下唐華,讓唐華轉變一下施政理念,或者說讓唐華學學希貝的能力。可過了這么長的時間,唐華在開會的時候,還是大談特談“兩絕”理念,毫無改觀之意,加之國家已經離不開希貝,索性一合計,拱希廢華。 畢竟是曾經出生入死、推翻隋朝反動統治的兄弟啊! 最后的私密對話 希貝等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便當仁不讓,成了大唐的實際掌舵人。 在此,插一段民間野史,唐太祖去世之前,即公元976年,曾安排大唐吉總管急傳希貝入瀛城,明有讓其安邦定國之意,實有私相傳位之心。然,太祖皇帝深知自己末年實施的“多斗政策”,民間多怨,陰間多鬼,但又不肯承認錯誤,毀自己一世英明。故久病臥榻之上…… 太祖對希貝說“多斗政策”,如何? 答曰:從“貍貓”觀點來看,錯! 太祖問:若讓爾治國,可認“多斗政策”? 答曰:不可! 太祖又問:若讓爾治國,可認“多斗政策”七生三死? 希貝不語。 太祖急問:爾若白紙黑字,寫下認可“多斗政策”七生三死的保證,大唐歸爾治也,何如? 答曰;錯,就是錯! 希貝的堅決,讓太祖良久不語。 于是,太祖想傳位給的人——希貝堅持了原則,便稀里糊涂的傳給了一個資歷平平、才能泛泛,但卻忠心耿耿唐華。 阻礙歷史者,歷史的車輪終將其碾壓,“大唐之鋼”就是碾壓“唐華”的人。 屬于你的,終將是你的,誰也奪不走。 不可避免的矛盾 唐華是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政治家; 唐華并沒有大錯,卻錯在其回報知遇之恩的方式; 免一人之辱,不如成萬民之愿;邀一人之歡,不如釋億兆之怨。 希貝堅持了原則,雖然歷程驚險,卻贏得了大唐的民心,最終贏得了大唐的江山。 歷史中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循環——“自古共苦多容易,誰人見過同享時”。當大家都在餓著肚子,甚至面對共同的敵人時,往往會因為目標一致,且沒有多少財富可享用,便能夠“共苦”奮斗,但當共同的愿望已經實現,或敵人已被消滅時,往往在分享勝利果實時,發生火拼,未身死敵手,卻死于自己的兄弟。 希貝和老臣們,也在解決了共同的敵人后,陷入了這個歷史循環,他們不是因為分享勝利果實時“分贓”不均,而是他們對發展大唐的不同理念導致的。 希貝是留過洋的海歸,見多識廣,主張大唐不但要恢復與西洋的外交,更要派大唐士子去西洋學習,加大大唐開放力度,吸引西洋科技、資金到大唐,以助我大唐從農業國,轉變成科技國。這一格局,大有清末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氣魄。 老臣們是土生土長的大唐人,推翻隋朝、平定太祖寵妃之亂,甚至廢黜唐華的目的,雖然也是為了發展大唐,但卻主張少接觸西洋,多依靠本國的人力、財力,不求急躁,但求穩步發展;但在恢復并擴大與西洋等國的外交上,與希貝的觀點是一致的。 一個關鍵理念沖突,即開放與否,開放多大,步伐多快。 前面介紹過,大唐是開放自由的,但這種開放是一種傲慢式的開放,是一種滿足虛榮心式的開放,尤如清朝乾隆皇帝在面對英國馬噶爾尼等使臣時的態度,這樣的開放,于國家發展無益。 “大唐之鋼”的對策 希貝雖然掌權,但卻不能隨心所欲的施展自己的抱負,據史料記載,希貝雖然在大唐的政策上擁有“決定權”,但以云中鶴為代表的其他老臣,卻擁有“否決權”,希貝心中郁悶的感覺,就是心中夢想無限,現實寸步難行。 希貝不愿意斗爭,但他不怕斗爭。 希貝在斗爭中成長,在斗爭中奪權。 希貝的斗爭只是手段,其目的是通過斗爭贏得和平。 希貝心中也明白,有些事情,只有繼續斗爭才能贏得安寧。 斗爭經驗豐富的希貝,思考了幾天,心中生成了一個“六位一體”的計劃,既不流血不沖突,但還要贏得為大唐改革發展的機遇。 該計劃,簡稱“核人軍媒退儲”。 吃桃子的感悟 現在,讓我們正式使用被后人稱為“唐平宗”的這一廟號,并首先介紹一下其為發展大唐而使的第一計“核”。 平宗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故其善思考多感悟,一次其夫人早木,讓其生活秘書送到辦公室一盤桃子,平宗工作勞累之余,隨手掰開一個桃子,發現“桃肉肥美,桃核深紅,肉貼核生,核肉緊緊的形成一個整體。”于是,感嘆道: 自然界真奇也,桃肉可食,桃核可種,種核生肉,肉以養人,無肉不能養人,無核不能生肉,核在肉內,肉以核存。 可見,桃核之所以被肉緊緊包裹,說明核比肉重要,需要肉的保護。山野之樹上的桃子,若無人采摘,肉必腐爛,核卻無恙,若爛桃落地,核能入土發芽成樹生桃,便能夠延續生命。 若桃核被毀壞,則桃的生命便被終結。所以“保核”是自然界中生命延續的本能。一個國家、民族等,要延續生命,何嘗不是如此,只要緊緊圍繞這個核心,國家、民族才根深葉茂,“保核”太重要了。 但,要先“保核”,先得“有核”。 大唐國現在的“核”是誰呢? “桃子理論”的現實 正在平宗深思過程中,其政治密友厚浪度步而入,笑著對平宗說“吃桃子喲,我來得巧哦。” 平宗示意厚浪坐下,緩緩的說“桃子好吃,主要是肉厚汁甜核小,但這樣好吃的桃子,卻離不開這樣好的內核,這核雖小,卻極為關鍵,不但不容易保存,還極容易遭到破壞。” 然后,又看似平淡無奇的補充了一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何嘗不是這樣呢?” 厚浪何等人也,它可是長期受平宗直接領導的下屬,對平宗極為忠誠,據稱當厚浪聽到平宗駕崩的消息后,當場提筆寫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挽聯。厚浪豈不知平宗的心思,誠懇的說“事在人為嘛!”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大唐瀛洲城召開了一次普通的外事會議,決定由誰帶隊回訪西洋諸國,因為自平宗掌舵以來,西洋多國元首來唐朝賀,本來是一次普通的外事會議,卻因為厚浪的一個提議,實現了平宗的第一個“核”計劃。 會上,厚浪說,西洋多國派元首來唐,我國當派元首回訪,雖然會議決定由希貝(希貝曾在太祖時期,參加過全球聯盟大會,有豐富的外訪經驗)帶隊出訪,但根據《唐律疏議·政事篇》,希貝并非大唐元首,且希貝也不想當元首,我們若這樣派希貝出訪,西洋國會感到受了冒犯,我們應該讓西洋國感覺到我們派出的回訪領隊是我大唐最受重視的人。 老臣們問厚浪說,在希貝不當元首的情況下,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希貝說,我們可以對西洋介紹說,希貝是我們國家的核心,我們大唐取得的成就都是在以希貝為核心的領導下取得的。 老臣們感覺這個提議有道理,既也有利于發展外事關系,也與事實相符,民眾也認可,無非一個名份,欣然答應。 于是,希貝的“桃子理論”正式落地生根。 而這一“核”計劃,配合《大唐公報》等媒體宣傳,使希貝在大唐的政治地位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再接再厲,希貝又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實施了“人軍媒退儲”等五大計劃,徹底鞏固了其在大唐的核心地位。 這五大政策是如何落地生根的呢? 明德政經堂(微信ID:mdzjt2015)將在接下來“夢回大唐”系列故事中具體介紹。 注:“夢回大唐”系列歷史小說,講的是故事,其實介紹的是權力運行機制和規則,尤其是大唐時期的權力潛規則。但團隊創作目的,并不是為了介紹權力運行而運行,更不是要抹黑大唐時期的功臣良將,主要是通過趣解歷史故事,民間野史等,讓普通人了解權力是如何產生政策的,即政策背后的權力真相,或該政策對于社會影響、經濟發展作用有多大,從而作出投資或不投資,以及如何投資的決定! 不懂政治的人,不會是一個投資高手。 |
|
來自: 昵稱39707162 > 《明德政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