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為凈化網絡,以后唐太祖、唐平宗、唐海宗、唐山(泰)宗、唐陸宗,多以“唐太、希貝、唐海、唐山、唐陸,或太祖、平宗、海宗、山宗、陸宗”稱呼。 大唐的“一代”儲君 公元955年,在唐太號召發動“下村上坡”運動之前,大唐東部沿海的海城市有一群弱冠少年,他們興致勃勃的來到離家千里之外的窮鄉僻壤之地,即長江西部某地。因為他們是自愿的,所以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是一群大唐的“志愿者”,但從小養尊處優的志愿者們,來到之后才發現這里是一個“無錢無糧無房無人”的困苦之地。 愁悶懈怠之余,他們聽到一個好消息,大唐“弱冠團”(即掌握大唐青少年的組織)第一執事(即負責人)劉陽胡要前來看望他們。 果然,在他們來到此地的月余之后,大唐時任“弱冠團”的第一執事劉陽胡專程來看望這群弱冠少年,在對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進行贊揚的同時,也對他們提出了期待,希望他們發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為大唐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臨走之時,劉執事為這片窮鄉僻壤命名為“弱冠社”。后來隨著局勢的發展,大唐江山代代更替,先后歷經太祖駕崩、舊臣平亂、希貝出山、大唐開放等。 希貝執掌朝堂時,對劉陽胡這樣既年輕又能干的人才,十分賞識;因為劉執事當時負責大唐的禮部,即兼職禮部尚書,他在為希貝通過桃子理論奪取、鞏固權力的過程中,出力頗多;正是希貝的得出,唐華落寞(華顯兆接任,稍后提)之時,也改弦更張,大唐的天變了,希貝開創大唐的盛世起點,同時也將劉陽胡扶為儲君,希望能延續自己的夢想。 生命守護的城池 成為儲君的劉陽胡,當然沒有忘記那片被他命名為“弱冠社”的窮鄉僻壤;因為他知道越是茅草不生的地方,只要精心呵護,越能生長到新的希望。 于是他再次去探望了那個的地方。不同的是,這次他的身份變了,而令他驚奇的是,短短二十幾年,當年荒蕪之地,也以不同的模樣迎接了他。窮鄉僻壤變成了繁華之郡,激動之余,他感慨到這是他一手促成的,他的心血與牽掛沒有白費,由于他將“社”改為“城”,大唐歷史上一座新城——“弱冠城”誕生了。 “弱冠城”從此以后便不僅僅只是一座城了,它更是一座豐碑,是劉陽胡樹立的豐碑,是為有志青年樹立的,是為愿意為大唐奉獻青春、揮灑熱血的人樹立的;這座城不僅僅樹立在長江西部,更慢慢的延伸到大唐的權力中心——瀛洲城。 這將將是一座劉儲君注定將用生命來守護的城池。 行而知之 劉陽胡自從參加反抗隋朝反動統治的起義時,便加入了弱冠團,當太祖時期的“青春幫”得以平叛后,公元978年,劉陽胡在大唐國子監學堂上,語重心長的向學生們闡述了“行而知之”的思想,即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證實理論的正確與否。這也是500年后,明朝哲學大師王陽明“心學”的雛形。 劉陽胡的這一闡述,在全國仕子們中間引起強烈反響,于是全國針對“知行”的關系問題,在大唐全國展開了一次超級大討論大辯論,極大的促進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使深受壓抑的大唐國民的靈魂受到深深的觸動。 因為希貝對劉陽胡十分賞識,故后委任其任禮部尚書之職,并靠自己的諸舊臣中的權威,立其為大唐儲君(在位時間公元980-987)。 知遇之恩 成為儲君之后的劉陽胡,在看望過“弱冠城”之后,利用自己禮部尚書,主管《大唐公報》的優勢,大力宣傳弱冠青年們的優秀事跡,便決定要加速“弱冠團”的發展,因為這符合希貝的想法(希貝早就想推陳出新了),更有利于大唐的千秋萬代。 故于公元982年,劉陽胡憑著自己的權勢,擢升了一名與其同姓的人擔任“弱冠團”第一執事,此人便是后來的大唐山宗皇帝,唐山由于能力極強,只擔任了三年的“弱冠團”第一執事,便完全掌控了該組織的所有大權,達到目的的劉陽胡,并在此期間劉儲君多次帶領唐山到外地會見節度使,開闊了唐山的眼界;后在希貝要求放飛弱冠青年的呼吁下,即可于公元985年安排唐山離開瀛洲城遠赴偏遠窮苦之處黃果樹任職節度使,掌控藩鎮;擔心唐山誤會自己的好意,并于公元986年,即唐山任職之后的第一個大唐春節之際,作為儲君的劉陽胡帶領當時的內侍省冷尚書專程來黃果樹看望被其安置到此的唐山,鼓勵唐山大唐江山無限美,但穩坐江山只一人;也許當時已貴為儲君的劉陽胡已經將未來的儲君唐山與未來的中書省冷尚書捏在了一起;此次會見并安排御用畫師留畫于此。 有圖為證 顧全大局的劉陽胡 可以說,劉陽胡對唐山的提攜已達到視如己出的地步,也許是他的使命已然完成,也許是他對弱冠青年的無限熱愛;總之,到了公元986年,一路順風順水的劉陽胡政治生命將要終結了,原因是一群弱冠青年不滿大唐發展太慢,紛紛要求唐朝瀛洲城大規模安排仕子們去西洋留學,長見識學知識,但瀛洲城不答應,而身為大唐儲君的劉陽胡,于情不忍彈壓仕子,于法卻必須履職鎮壓。在情與法之間,他最終沒能邁過對弱冠青年的“情”。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事實是,希貝當時對能夠貫徹自己大唐開放政策的劉陽胡甚為滿意,自己亦可頤養天年,何樂而不為?但劉陽胡曾說過“貪官不要臉,操他媽的蛋”這樣的話,正是因為他對貪官的憤恨,讓他成為儲君后止不住的懲治大唐的腐敗分子,以此來贏得大唐百姓的心,贏得大唐迅速發展的機遇;但在中國古代能夠貪腐的人,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宰相大臣,這懲治腐敗的活,可真急不得!劉陽胡卻一往直前,毫不顧忌。 于是趁著弱冠仕子們的胡鬧,因劉陽胡懲治腐敗而心生怨恨的皇親國戚勛貴舊將們等眾臣們集體跑到希貝的下榻之處,哭天喊地,要求罷黜劉陽胡的儲君之位,還大唐安寧! 希貝對此事早有耳聞,并且暗地里還是支持劉陽胡的做法,甚至要求自己的兒子們不要涉足大唐的“鹽鐵酒等”業務,以此撈取油水。 但大家都在鬧,大唐要亂,怎么處理呢? 見希貝左右為難,劉陽胡主動請辭,于是大唐瀛洲罷黜了劉陽胡儲君之位(實為劉陽胡忍辱負重,主動辭任,為希貝爭取機會)。在這兩年后的989年,劉陽胡在參加大唐年度盛會時,終因大面積心肌梗塞而去世。 起于弱冠,終于此;死灰復燃,得于此。 劉陽胡一生也沒有為自己的決定后悔過。 永遠守護你 劉陽胡其人耿直為國,一生清廉如水。在幫助希貝開創大唐國運方面,大有“舍我其誰”的精神。正是對大唐深深的愛,子承父業,其子劉德平后來為政之時,助力大唐民間商業的開放開發繁榮,成功的促進大唐第一家民間銀號的創立!此為后話,暫且不提! 劉陽胡去世后,為了守護其一手栽培起來的“弱冠城”,按照劉陽胡生前要求,大唐將其安葬在了“弱冠城”,一座曾經茂草叢生,而今繁花似錦的城市;他要永遠守護著自己培育的幼苗,讓他們快快長大,為家為國。 后來,到了公元993年,曾任弱冠團執事、時任大唐國子監祭酒的唐山(即后來大唐山宗皇帝)也來該城,在一代儲君劉陽胡已逝的情況下,唐山來看的不僅僅是這座城,更是那個當年一路提攜他成長的恩人。公元995年,大唐海宗皇帝也來了,海宗皇帝對此城的愛,更多的是因為唐山的到來,唐海知道唐山對這座城魂牽夢縈,于是喜歡處處留字的唐海為“弱冠城”親筆提詞——“維艱之時,大唐之輝”;后來大唐的中書省冷尚書(時任大唐總管)、侍郎李定等人均來過此城;他們都是在向唐山示好,因為他們都知道唐山未來將穩坐大唐之山。 而唐山對此城的愛,永遠源于劉陽胡對他的期望。 確實,劉陽胡對弱冠們抱以太多期望,而這期望之所以成真,更多的是來源于希貝對大唐命運的擔憂。劉陽胡牽掛的弱冠青年們是幼苗,但就是這一批一批的幼苗最后都成了參天大樹,成為國家棟梁。直到大唐陸宗時代,才將這大批生長成才的門慢慢關閉,此為后話! 大唐的“二代”儲君 當年太祖欽定的大唐儲君唐華因對開放政策裹足不前,致重臣將其罷黜。于是公元980年,希貝等臣安排華顯兆接任辭職的唐華擔任中書省令一任,其人對內支持大唐改良,對外希望大唐開放,并積極訪問了東洋西洋等諸國,平時主動寫信給唐平、劉陽胡、云中鶴等人,談及自己對大唐體制、國民生活等問題的看法,得到老臣們的一致好評。華顯兆于公元984年與英吉利國簽字中英協定,收回大唐失守百余年之國土。 在公元987年劉陽胡主動辭職儲君之位時,又是在希貝的建議下,同時老臣們又給了希貝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正是劉陽胡通過主動辭任為希貝爭得的),將華顯兆立為大唐二代儲君。 但好景不長,兩年后的989年6月,又是同一批人,同一個口號,來到瀛洲城門鬧事了;雖然是不同的儲君,但卻采用的是同一種處理方式,最后導致的又是同一種結果。 希貝對大唐的憂慮 于是,希貝建議的二代儲君華顯兆,又被罷黜了,這次是真的罷黜,因為華顯兆做的確實太過分了! 也許,華顯兆之所以做的過分,是因為他想的太多。因為仕子們鬧事之時,正值劉陽胡逝世周年日,弱冠仕子們以此紀念為名,要求派遣他們出國留洋。面對兩年前灑了一地的亂菊,華顯兆竟然不顧瀛洲反對,率眾出訪西洋了,他是故意不想蹚渾水,當瀛洲請示他時,他也是含糊其辭。 這樣的儲君,希貝憤怒了! 一代不如一代,說好的大唐江山代代傳,這樣的儲君怎么可以?! 豈可讓這群鬧事的無知孩童毀掉,準備從臺前退居幕后的希貝出手了,五十多年沒有使用過的手段,曾經用在對付隋朝反動統治者身上的暴力,今天卻要用在自己的子民身上,有淚卻無悔。 一場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的暴力。。。。 出訪之前仍是大唐之君的華顯兆,回唐之后就發現自己在瀛洲城已無立足之地了! “此事古難全”,找一個跟自己觀念一致,卻又能堅持靈活性與原則的人,怎么這么難呢?! 喜歡本文 |
|
來自: 昵稱39707162 > 《明德政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