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軍事網 作為我們國家最為慘烈的一場抗侵略戰爭,抗日戰爭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也最不應該忘記的。基本上每一個人都能說出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有很多文藝作品為我們生動的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場的英姿,當然,抗日神劇不算。在諸多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電影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諸如龜田大隊長等某某大隊長之類的日本軍官名,但事實上,許多人對于這個大隊長的職位是個什么級別并不知道,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日軍的編制與等級。
首先從前文的大隊長開始說起,大隊是日軍的師團以下所轄的建制,從其指揮員的等級來看,大致相當于我們的營長級別,但是由于日軍的部隊建設思路,以及其獨特的軍國主義思想,侵華日軍的一個大隊編制,比當時的抗戰部隊一個滿編的團還要多一些,這代表了什么呢,按照三三原則來說,這就代表了抗戰時期,我們需要用三個同級別的部隊,才能和日軍勢均力敵,這樣的窮兵黷武,也讓戰后的日本,徒增了許多災難。
日軍的基層部隊編制是這樣的,首先最低級的是班一級,日軍每班有13人,包括了步槍手,機槍手以及一名班長,班以上則是一個小隊,從人數上來說大致相當于我們的排,小隊之上則是中隊,對應我們的連級,這個級別的編制基本與我們的加強連相似,除此之外的編制有上文提到的大隊級別,人數為1100人左右,大隊之上的級別為師團,人數基本在一萬五到一萬七左右。
上面說的都是日本人的基本配置,在各類影視作品里面,我們經常聽到的日軍編制,還有混成旅、聯隊等等,接下來貓叔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混成旅,混成旅是日軍在侵華戰爭進行過程中,為了便于指揮作戰所設立的師團附屬編制,混成旅全稱為混成旅團,其指揮官旅團長多由少將或中將擔任,從編制上來說附屬于師團,但其指揮權較為獨立,甚至有時還直屬于軍級司令部,與師團平起平坐,所以朋友們,當你們聽到混成旅的時候,可不要以為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旅,事實上,混成旅的戰斗力基本上在日軍各大部隊中,都是最強的。
說完了混成旅,我們再來說說聯隊,在網上查到的諸多關于日軍編制的資料當中,都無一例外的認為聯隊是日軍的編制之一,單獨列出來說,但事實上,聯隊在戰爭中的意義,遠大于其政治意義,聯隊編制多為師團于戰時設立,平時則撤去這個建制,除此之外,日軍的聯隊建制,通常不將抽調而來的步兵的司令部取消,而是保留其建制,以原來師團所轄的步兵團為主體,加入炮兵、工兵、輜重兵等兵種混合而成。
說完了日軍的編制,也說說日軍的軍銜,日軍的軍銜繼承了德國的軍銜編制,由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天皇頒發,直到1950年重建之前為止,一直使用的都是十六級軍銜制,具體分別如下: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初始日軍師團下有旅團。下轄4至9個聯隊(團),因兵員匱乏到了后期采用三聯隊(團)。二戰初的師團長一般是中將銜。后期大部分是少將了。此外,日軍的師團也分等級的。
1、班: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 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并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藥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藥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藥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藥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藥。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一個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藥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藥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臺電臺),在戰斗中電話和電臺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于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按照國軍抗日期間抗日兵力對比,抗戰初期的日軍常備師團最為精銳,如仙臺師團、熊本師團等,而后期的如101、102、103師團等均為擴編師團,兵員為預備役,師團各級軍官均為常備師團中挑選,相比常備師團戰斗力較低。 抗戰初期,一個師團即可擊垮國軍一個軍,消滅一個日本鬼子最少需要5個國軍戰士的生命…… 我們永遠不該忘記日本人的暴行,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了解日本人的軍事問題,才能讓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抗日戰爭,以史為鑒。 |
|
來自: 昵稱29819924 > 《社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