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穴(外勞宮):落枕、手臂痛、胃痛 落枕穴(外勞宮),屬經外奇穴。落枕穴,本穴治療落枕病癥有特效,故名。外勞宮,此穴在手背側,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故名。 【取穴位置】 在手背側,當第2、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約0.5寸處。 【解剖位置】 在手背側,當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約1厘米處。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 【功能主治】 落枕,手臂痛,胃痛。 腰痛點:腰疼 腰痛點,經外奇穴。腰,腰部,痛,疼痛,點,很小的部位。此穴能緩解治療腰痛,故名。 【取穴位置】 位于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側2穴。 【解剖位置】 在第二、四掌背側骨間肌中;有手背靜脈網和掌背動脈;布有掌背神經、指掌側總神經、橈神經和尺神經支。 【功能主治】 暈厥,痰壅,氣促,氣攻,耳鳴,目眩,頭痛,小兒急慢驚風,手背紅腫疼痛,腕關節炎,急性腰扭傷。 【穴位配伍】 配腎俞,治腰肌勞損、腰扭傷等; 配曲池、手三里,治腕關節疼痛。 中泉穴:胸中氣滿、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 中泉,經外奇穴。中,指的是中間的意思。泉,指的是水始出的地方。本穴位于體表,好像泉水涌出,故名。 【取穴位置】 位于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中。 【解剖位置】 針刺入皮膚,經皮下組織、腕背韌帶(伸肌支韌帶)、指伸肌腱。穴區淺層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手背支分布;深層有橈神經肌支和橈動脈腕背支分布。 【功能主治】 胸中氣滿、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心腹中諸氣痛、胸悶、嘔吐、胃痛、中風等。 【穴位配伍】 配膻中、內關,治心絞痛; 配膈俞、章門、陽陵泉,治胸脅脹痛。 想了解如何在家輕松做艾灸,可關注公眾號:艾生活愛健康 或者 微信 cherryssh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