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寶寶的第一聲“爸爸”“媽媽”,是每一位父母珍藏的記憶。但寶寶說話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煩惱:寶寶不喜歡開口交流、說音含糊不清、口音問題……都讓爸爸媽媽們擔心得不要不要的。如何正確地開啟寶寶語言天賦?惠氏媽媽微課堂已經邀請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馬駿老師來解惑啦!現在就送上干貨滿滿的精彩回顧,錯過的媽媽快來補上吧! 0-6個月是寶寶語言學習的感知階段,寶寶雖然不能說話,可以接收指令,并通過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在這個階段,父母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寶寶熟悉各種語言符號的意義,合理的交流方法對寶寶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說話時看著寶寶的臉;用夸張的語調并放慢說話速度;或者向寶寶描述他正經歷的一切。 此外,語言培養也離不開正確的喂養方式。合理的母乳喂養能夠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語言功能發育。引入輔食能夠幫助寶寶進行口腔運動,通過感受不同食物的質感增強寶寶舌與口的靈活與協調性。 6-15個月的寶寶可能說不出有實際意義的話語,寶寶不說話不代表他不懂你的意思。在這個階段,各位爸爸媽媽應該讓寶寶多和環境互動。良好的環境能激發寶寶語言學習的興趣,讓寶寶自然主動地去學習。 比如說,可以讓寶寶加入“餐桌談話”——讓寶寶坐上餐桌,加入大人們的談話,觀察寶寶如何聽大家討論,頭從這個人轉到那個人,學習傾聽。也可以借助圖書或實物,幫助他將語言與實物建立聯系,例如讀書讀到“貓”時,可以指著書中的貓提示寶寶。 15-21個月的寶寶語言發展迅速,對將來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手勢在寶寶的語言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爸爸媽媽可以多多利用手勢幫助親子雙方理解對方。 另外, 模仿動物等小游戲也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增進親子關系,購物、旅行、聚會,甚至周末加班等都可以帶上寶寶,讓寶寶觀察成年人交流的方式,對交流有更立體的認識。 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有不同特點, 解鎖寶寶天賦的姿勢也是不一樣的。 小惠根據課程內容總結了一張圖, 爸爸媽媽快來收藏一下吧! Q:一歲半寶寶,之前會說話,現在突然不說話了是什么情況? 這是孩子的語言能力出現了倒退,可能大腦發展有關系,例如自閉癥孩子語言發育相對遲緩的、癲癇的發作會導致大腦語言功能的喪失;也可能和環境有關,例如孩子講話的時候大人對他比較兇。建議帶孩子到醫院評估。 Q:方言會影響寶寶語言發展嗎? 如果對于一個語言正常發展孩子來說,學習不同的方言是不會影響語言發育的,因為孩子完全有能力掌握數種方言。但是如果孩子本身語言能力不強,建議不要刻意學習過多的方言,以免產生混淆。 Q:我的孩子為什么他開口就這么晚呢?他是不是腦子笨??? 開口說話晚既可能是因為基因遺傳,也可能是因為環境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臨床上常見的“單純性的語言障礙”患者,腦子并不笨,語言方面稍微落后,但也需要早期干預,以免造成更大的影響。 Q:寶寶舌頭長會影響發音嗎?會不會是“大舌頭”,需要怎么處理? 一般來說影響發音的是舌系帶過短,而不是舌頭過長。一般來說的“大舌頭”其實多半是語音發育障礙,這種孩子他們往往講話講得不清楚。在發育兒科醫生評估并提出目標后,需要父母進行配合,充當“語言治療師”。 Q:寶寶說話含糊不清,會不會有問題? 如果孩子比較小,可能只是年齡的問題。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四、五歲,說話還是含糊不清,而且存在明顯的語音問題,就需要做一個詳細的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半年到一年的語音訓練。 本期的聽醫生說,有讓你Get新知識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