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
文 | 王爾德 來源 | Oscar法律與文藝微信公眾號 曾經很多朋友問過我: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好的律所?怎樣才能跟一個好的師父?我一直由于各種客觀原因未能給出完善的答復。前幾日,又一個大學同班同學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答應她最近幾天整理出來。現在就我個人的經驗,結合一些長輩們的建議,給大家幾點中規中矩且不失客觀中立的建議。
律師事務所如果簡單區分,可以分為兩個層級和三個維度。 兩個層級:1??大所,2??一般規模的所; 三個維度:1??地理位置,2??業務板塊,3??案源。
大所和小所其實并沒有界定區分的必要,在業務內容沒有明顯區分的情況下大所和小所之分只是對于平臺的選擇。大所在資源整合、文化氛圍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做得更加出色。所以,若想對自身所處的行業有大局觀,并體驗規模化訓練模式的畢業生,可以考慮盡量向大所靠攏。 律所的規模并非越大就會越好,甚至可以說越大的律所去實習卻越需要謹慎。我們知道的許多大所已經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制”,你進去了就是一個員工,僅此而已。在里面,每個人都只是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你的工作內容幾乎只有你被交代的任務,除此之外,你外恐怕很難再學到其它東西。大所公司化的環境,相對來說適合比較內向、善于伏案工作的人;而一般規模的律所,合伙人、律師之間更注重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案源共享和業務探討,這種環境更需要性格外向的人。 地理位置方面,就內陸和東南沿海城市相比較,內陸律所的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相較于東南沿海城市程度都更低一些。這與經濟發展程度,司法意識的強弱都息息相關。所以積累能力、謀求自身發展還是選擇東南沿海城市更為適宜。業務板塊除了專業方面的考慮,還要結合自己的職業方向。提成律師和授薪律師對于業務的專注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提成律師,對于專業的要求可能會更高,自己在某一個領域做的程度高低決定了是否能做好每一個案件,也間接決定了以后的案源。 而你所在的律所的規模和實力決定了你的職業起點,一個好的大環境將能夠幫助你盡快地適應律師這個行業。 當然,律所的格局并不完全取決于以上幾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大所和小所哪個更適合發展?這是不恰當的。因為決定律師學習、成長和收入的是團隊(律師),而不是律所。
小所,你遇到一個發光發熱的好太陽,你可能也就成為了地球。
大所,你遇到一個黑洞,你就進去出不來了,也可能變成了一塊廢鐵。
宇宙這么大,人生又這么短,一顆年輕的流星的命運,真是3分努力,7分運氣。好多人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成長的路,迷迷糊糊地就走過來了,這個人的成就其實和他頭幾份工作給他提供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如果環境給了一個年輕人錯誤的方向,他越努力,離自己的理想將越遙遠。”
我所知道的某家律所甚至規定進律所之后4年內不能對外承接案件,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內部規定實在是令人發指。我的一位朋友在那里實習了一年除了保全之外什么都不會做,寫個起訴狀都不敢直接拿出來用。 綜合考慮,個人感覺30-50人的律所可能最合適,這樣的所規模適中,同時能夠承接不少高水平的案件,律師水平在相應的領域內也相對較高,同時又沒有那些大所格式化的花樣百變的破規矩,對剛入職的新人的接納程度和培養力度都很大,找到好的師父的可能性也會相應提高很多。 還有一些小型的專業律所,例如只做金融或者只做公司上市的律所,雖然人少一些,但是個個精英,這樣的律所也更愿意在內部培養人才。如果對某個類型的案件或某個特定領域感興趣的話,不妨找這樣的律所實習一下。
簡單來說,律所是否像樣。 一個辦公場所像樣的律所,則對應地意味著案件辦理的水平,承接案件的水平,客戶的水平都有所保障。如果一個律所連一個能拿得出手的能容納十幾二十人以上的會議室都沒有,遇到一些大型公司的復雜案件連跟客戶開會的地方都沒有,你能指望這個律所能夠辦好案子? 當然,硬件只是一個方面,對于”軟件“也同樣重要。 我說的”軟件“是所里的無形的看不見但能夠感受得到的大環境。例如,所里的訴訟文書模板是否齊備,是否有規定的合同格式、訴訟文書格式、統一的排版要求等,這些都是衡量一個所的水平、氛圍的標準。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數據庫的建設。 不要說現在裁判文書都上網了不用特意再建數據庫。相反,好的法律數據庫是高水平律師辦案的必備。舉例來說,我所知道的一個律所,每年為專業數據庫使用權要支付數萬元的使用費,這個數據庫不僅有法條、裁判文書,更重要的是還有各種數據分析和聯想功能。例如某個法條可以直接鏈接到引用這個法條的全部案例,這對律師來說簡直就是有如神助攻。所里的律師也可以直接搜索某個法官對某類型案件的所有判決,對判斷法官的思路和方向有極大的幫助。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想找一個愿意全心全意帶你的老板很難。 更多剛入職的實習律師只會遇到讓你跑腿復印的老板。個人的建議是,不要找太年輕的律師做老板,因為年輕的律師尚且處于成長期,自身的能力恐怕還很有限,哪來的余力教你呢。 但是一些資深律師,他們更愿意讓自己的經驗有所傳承,同時已經形成的固定的人脈和關系網讓他們既不會太擔心被徒弟搶走案源,同時會引薦你給他所認識的一些公權力人員認識,這樣也能極大地幫助你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比如我現在的老板就是這樣)。 另一個標準是看看他有沒有帶出來過徒弟。認識的一個老律師帶出來的學生現在都混上奔馳了,而且現在依然跟著這個老律師。有這么成功的先例,你會對自己的未來多了一點心理上的保障和慰藉。 在實習之前,或者找工作之前,不要盲目地沖過去參加面試什么的。不妨先關注幾個律師,然后給他們發郵件,簡單地介紹自己并且表露出自己的意愿。可能的話,可以直接打電話聊聊。無論通過哪種方式,愿意花時間跟你交流的律師都很可能是一個好的老板。如果在實習之前就能和老板建立起聯系,無疑將大大減少你實習的困惑,同時也能讓你更好地了解未來的老板大概是什么樣的(我就是在大二的時候一次辯論賽就認識我現在的老板,之后一直保持聯系達兩年半的時間,最后司考過了直接就過來跟了他)。
律師業務中訴訟和非訴之爭。很多法學院畢業生在回答想從事的業務時,多會回答,“我想做非訴業務”。 一開始我不明覺厲,后來猜到個中原因,可能是很多同學都想去一些頂尖紅圈所,而紅圈所業務以非訴業務為主;又或者因為非訟案件的標的動輒幾千萬上億。一些同學看到有朋友在做非訴,而且看起來很高大上,于是也就人云亦云非訴了。
這種觀點大不能有。 前幾日給張進德教授打電話問候,張教授問了下我的近況,并給了我幾點指點意見。 他指出:“作為律師的基本功還是訴訟,雖然非訴的一些活兒聽起來很炫,標的很大,但要體會民法、合同法、公司法每一個法條背后的玄妙,還是要通過訴訟/仲裁中的對抗才能深挖出來。干活沒人逼你,業務沒有對抗,活的質量總歸不會太高,但是你會成長地很快。” “訴訟和非訴業務相輔相成,做了非訴業務能夠了解行業背景,了解商業邏輯,帶著非訴經驗做相關訴訟,案子就不光是在做法律,還有商業概念,案子會做得更生動有說服力。而訴訟業務能夠找出非訴合同中的漏洞,帶著訴訟經驗回到非訴業務又能進一步提高非訴業務技能,在商業交易中更好的保護客戶,給對手挖好坑。因此,訴訟非訴最好都能做一些。”[2] (王悅 環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這個問題恐怕是很多朋友很關心的。 但是呢,實習律師本身就不要指望掙錢。首先擺清楚自己的地位再考慮收入的問題。不要說自己很辛苦,其實你花2個小時寫的文件可能你的老板要花3個小時修改甚至重寫。但關鍵是他自己寫可能只要1個小時。這種情況下你怎么好意思說自己作為實習律師就要掙錢?當然,遇到好的老板也絕對不會虧待你的,前提是你得讓你的老板看得上。個人感覺自己能夠維持溫飽,同時在外在看來不算慘就行了。 隨著你的個人能力不斷的提升,你能幫助你老板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他會看在眼里,并且適時地給你加薪的,別擔心來的太慢,做好眼下該做的事情才是首要的事情,該來的總會來的。
這里說的追求是學習。青年律師想要學習的是什么?經驗和專業。經驗培養的多是legal sense,在案件和事實中不斷磨練,修正自己的思維方法。從這一點說,大所提供的是資源和平臺,高度規模化的案源和強大的數據庫;小所提供的則多是實戰機會,具象修正多于抽象修正。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善于從抽象中提煉觀點并化為己用,還是說更喜歡應變不同方面的反饋,并有能力和自信整合信息源?
選擇好律所之后接著要考慮自身發展的問題。自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自己,畢竟只有自己素質過硬才能更好地發掘資源。
選擇好業務和團隊后,工作一段時間應該可以發現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了,考慮自己的角色和自身成長方面的需求也應當會更加游刃有余。
青年律師不想成為螺絲釘,除了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很重要一點是要有案源。這里所說的案源并不是老板的案源。如果是你老板的客戶或者你老板客戶的朋友,或者他們朋友的朋友,永遠會被你老板控制成你老板的客戶,無論你服務得多好。然后,你永遠只能拿固定的工資,你的角色充其量是一枚高級螺絲釘,無法脫離發動機單獨發揮作用。
案源和資源。接觸資源并不容易,利用資源就更是難上加難。何況利用資源需要形成特定的模式,對于律師而言已經是另一個職業領域。是否選擇以及能否做好都是后話了。
最簡便和最自由的方式是專業化。將某一領域研究深入透徹后,自然會有自己的發展天地。何況,只有在與其他事物碰撞和映射的時候才能發現自己,專業化就是檢驗青年律師的最客觀的事物。有沒有遇到瓶頸?遇到瓶頸如何解決?解決后在現有平臺有沒有上升空間?或者簡單粗暴的,工資有沒有漲?都可以為自己的選擇做出衡量標準。
選擇律所,其實也是在認識自己。在學校松散的環境下很容易專注于學業而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度不夠,在對自身的能力認識還不是很充分的情況下,盡量進大所;對自己能力有把握,方向比較明確的,可以考慮進精品所實務鍛煉。
工作和事業從來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問題,能力決定起點的工作,自己的取舍選擇決定事業。祝愿所有的年輕律師都明白該何去何從。 總而言之,作為實習律師要低調,切記自己還是學徒。誠如我之前一直說的,過了司考只是拿到了通往地獄的門票。找一個好的老板,你的地獄之旅也會變得不那么煎熬,代價是你的辛苦,汗水和低收入。 最后祝愿所有愿意成為律師的朋友都能找到好的老板。
詩詞肯定是小眾化的,為什么要普及?武亦姝問鼎《中國詩詞大會》受熱捧,事實卻很殘酷不會講段子的律師不是好律師~ |
|
來自: 昵稱20102515 > 《法學、社會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