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中醫需要看多少書 今天,在網上搜一下“學習中醫的參考書”,找到“鐵桿中醫論壇”中所引用的我在上課時指給同學們的學習中醫的必讀書目及重要的參考書目,這些都是在中醫課程之外需要學習的,而且我所列的這些書籍都是我讀過的。想來,當一個中醫的確不容易??!有的學生總覺得學中醫難,沒學到真東西,到臨床上什么也不會。我就說:你們把手放在心上,自問一下:到底看了幾本書?對中醫理論究竟了解和掌握多少?對于中醫這門學問有過多少思考和理解?中醫經典類: 1、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天津科技出版社,1981,12。 2、程士德:《素問注釋匯粹》,人衛出版社,1982,1。 3、王琦:《素問今釋》,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1。 4、南京中醫學院:《黃帝內經素問譯釋》(1959年出版)、《黃帝內經靈樞譯釋》(1986年出版),上??萍汲霭嫔?,1997,9月分別為第11次、第5次印刷。 5、王洪圖:《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7,8。 6、郭靄春:《黃帝內經詞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7、王慶其:《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黃帝內經》,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9,7。 8、沈夏珠:《漫畫黃帝內經素問》,文匯出版社,2002,6。 9、牛實為:《內經生態觀》,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1。 10、王洪圖:《黃帝醫術臨證切要》 11、蘇穎等:《內經選讀指要》,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12。 12、蘇穎等:《中醫運氣學》,吉林科技出版社,2004,9。 13、王占璽:《傷寒論臨床應用》,科技文獻出版社,1990,11。 14、浙江中醫學院:《溫病條辨白話解》 15、王樹權:《圖注八十一難經譯》 16、《難經集注》 17、《神農本草經》 18、《實用中藥炮制》 歷代醫家名著: 1、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宋·成無己:《注解傷寒論》;龐安時《傷寒總病論》 3、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包括《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宣明論方》、《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儒門事親》、《格致余論》、《丹溪心法》等金元四大家全部醫著在內),分上、下兩冊。 4、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5、明·李梴:《醫學入門》(上、下冊) 6、明·張介賓:《景岳全書》 7、清·程杏軒《醫述》8、清·葉桂(其弟子整理編著):《臨證指南醫案》9、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當代醫家名著: 1、何足道:《中醫存亡論》 2、廖育群:《岐黃醫道》 3、常秉義:《周易與中醫》 4、叢春雨:《敦煌中醫藥精萃發微》 5、劉力紅:《思考中醫》、《開啟中醫之門》 6、楊力:《中醫運氣學》7、田合祿《醫易寶典——中醫運氣學解秘》醫案類: 1、《葉天士醫案大全》 2、賈大明:《中醫歷代名醫驗方析要》 3、陳大舜:《歷代名醫醫案選講》 4、清·羅美:《古今醫案匯粹》 5、干祖望:《干祖望醫話》 6、任繼學:《任繼學經驗集》 7、單書健等:《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奇證卷》 8、夏洪生等:《吉林醫案醫話選評》9、明·江瓘《名醫類案》 除上述之外,更要通讀《道德經》、《論語》、《孟子》、《山海經》、《易經》等中國古代文化讀本,還要了解瀏覽《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夢溪筆談》等權威史學名著,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及對中國古代科技水平的了解,為全面了解中醫,正確理解中醫理論,掌握中醫醫療技術打下良好基礎。 最重要的是,學醫者要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書看的越多,掌握的知識就越豐富,對臨床復雜多變的疾病的應變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從記事時起,我就記得在我姥爺家里,有一面墻壁放著的全是書,那時沒有書柜,只能一本本擺在一起,還有許多是線裝書,在過去的時代,這在農村是絕無僅有的家當。后來,我才知道這些都是姥爺一生中讀過的書籍。 古人說:功到自然成!信乎!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