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說,焦慮就是擔心,大致可分為現實性焦慮和非現實性焦慮兩種。
例如,某貪官聽說自己被相關部門調查,惶惶不可終日,這是現實性焦慮;一位患者還未上大學,就擔心將來上大學后,同宿舍有精神分裂癥病人把自己眼睛打瞎,這是非現實性焦慮。
現實性焦慮往往有合乎邏輯的一面,非現實性焦慮則完全是非理性的,屬于病理性焦慮,需要認真對待。
一個普遍情況是,病理性焦慮經常表現為各種軀體癥狀。比如,一位患者,多年來一直覺得渾身不舒服,幾乎查遍了醫院各科,都無問題,最后發現是焦慮癥。
其原因在于:當焦慮占領人的意識,又不能用言語表達時,只能通過體訴表達出來。這些體訴找不到內科原因,故稱為軀體性焦慮,又稱焦慮的軀體化。
焦慮軀體化有哪些具體表現? 焦慮的軀體化,具體表現為神經、運動、交感、副交感四方面的癥狀。
一、神經系統
a 感覺異常:例如,局部發麻、針刺感、被壓住感、無感覺;
b 疼痛:頭痛,兩肋部疼痛,肌肉、關節、骨骼像感冒一樣酸痛,渾身痛;
c 精力不足:頭昏、眼花、無力、性欲低。
二、運動系統
頭部:頭皮肌張力增強,頭繃緊,有發硬感。有的病人肌肉能控制耳朵,焦慮時肌張力增強,耳朵能動;
頸部:頸后肌張力增強,脖頸發硬,頸肌無力,好像撐不住頭;
發聲系統:說話有氣無力,吐詞不清;
胸部:肋間肌張力增強,有壓緊感;
四肢:腿肚不適。
三、交感興奮
循環系統:去甲腎上腺素(NE)激動心臟β受體,引起心動過速,生氣就心慌,說話多就心慌,心電圖正常;NE激動外周血管上的α1受體,引起血管收縮,表現手腳冰涼,乙酰膽堿激動汗腺上的毒蕈堿受體,引起出虛汗; 胃腸系統:NE抑制胃腸蠕動,表現上腹脹滿、肚子脹氣;
泌尿系統:NE激動膀胱括約肌上的α1受體,表現膀胱括約肌痙攣,導致境遇性排尿困難,有人在旁就尿不出。
四、副交感興奮
消化系統:虛弱的病人交感一興奮就衰竭,副交感遂脫抑制性興奮,乙酰膽堿釋放增加,增加腸平滑肌蠕動,表現一緊張就拉肚子。
循環系統:乙酰膽堿釋放增加,擴張外周血管平滑肌,身上潮熱。
呼吸系統:乙酰膽堿釋放增加,支氣管粘液腺分泌增加,表現隔幾分鐘咽喉就積蓄痰液,不吐不能呼吸,影響睡眠。上課時嗓子里總有痰,一下課就去廁所吐。
焦慮癥有哪些伴發癥狀?
焦慮的伴發癥狀分為知、情、意、行、醒五類。
一、知
表現為:a 降低認知效率:焦慮病人因為擔心,不能集中注意去學習和工作;因為警醒增高,不能平靜地深入思考。b 影響判斷:正常人考慮問題時權衡利弊,然后決定取舍。焦慮病人評價利弊時,有時認為利弊各占50%時,表現猶豫不決;有時片面放大弊的評價,導致該反抗的不敢反抗。
二、情
當焦慮的警醒度高到一定程度時,有陣發性失控感,一次持續2~3分鐘。
三、意
表現為:a反復求證:病人為了驗證他的焦慮推測,到網上到處查證據;b過度努力:當病人負責某項任務時,常把任務看得過重(超價觀念),緊張地喘不過氣來,小題大做,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卻沒有相應的收獲。
四、行
表現為: a 刻板模式:生活方式一變,病人便感到不安全。例如,飯后半小時準時服藥,晚飯后1小時準時運動,這是環境變動焦慮的一種表現。
b 安全行為:境遇性焦慮的人出行要帶著抗焦慮藥,才感到安全,不然就惶惶不安。
c 沖動行為:當皮質張力減退時,抑制不住皮質下的焦慮和沖動行為,故焦慮和沖動行為可以伴現。例如,一位軀體形式障礙女性,一天晚上感到電瓶質量不好,當時正下大雨,病人不聽勸解,非要立即去換。
d 回避行為:病人因怕想焦慮的事情,通過貪睡來回避。常因負面新聞而勾起焦慮,回避看這些負面新聞。例如,看電視上有人跳樓自殺,就想自己將來會不會跳樓,故換臺。如果家人在看,自己就躲避。
e 運動增加:多數焦慮病人是默默地沉思,并沒有運動增加,只有部分嚴重焦慮病人才有激越和坐立不安。
五、醒
焦慮病人因為警醒性增加,所以常有失眠、浮想聯翩;聽覺中樞警醒度增強,引起聽覺增強,怕吵;視覺中樞警醒度增強,引起視覺增強,怕亮;旁中央小葉警醒度增強,引起神經性尿頻,頻繁入廁。
如何治療?
焦慮的治療分為自我應對和藥物治療兩部分。
(一)自我應對
1.降低警醒度:在中樞,讓自己的思維變模糊;在外周,讓自己的肌肉從肢體遠端向近端逐節松弛,導致深感覺向中樞傳送的信號減少,降低警醒度,抵抗焦慮。
2. 打斷焦慮思維:使用思維中斷術,例如拍手,猛地彈擊手腕上的橡皮筋,打斷焦慮思維。
3. 啟動積極思維:用想象愉快場景去排擠焦慮思維。例如,病人自語時講一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用讀書去強化積極思維和感受;用程序性工作去提高積極性。
4. 脫敏治療:病人對微小的事件就過度擔心,就讓病人反復面臨過度擔心的場景,發現并沒有引起他擔心的結果,從而逐漸消除這種擔心。
焦慮患者還需要保證睡眠。睡眠充足時,皮質張力增高,可抑制皮質下焦慮。
提高專注能力也可以抑制焦慮。如彈鋼琴、寫毛筆字,可增加皮質張力,抑制皮質下焦慮,緩解焦慮程度。但無需集中注意力的操作,如在跑步機上跑步,未必能抑制焦慮。
(二)藥物治療
焦慮的病理程度越重,藥物干預效果越好。
1.增加5-羥色胺可遲鈍情感:焦慮是擔心的情感反應過強,選擇性5-羥色胺回收抑制劑(SSRIs)可以增加5-羥色胺能,遲鈍這種過強的情感,縮短擔心時間,減弱擔心程度,對精神性焦慮效果好,但要等2周才見效。
2.抑制警醒度緩解焦慮:擬γ-氨基丁酸抑制中樞,抗焦慮;苯二氮卓類藥物(例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侖)、擬γ-氨基丁酸抑制中樞,抗焦慮,對軀體性焦慮效果好;擬α1受體和擬H1受體增加警醒度,引發焦慮,氯氮平、奧氮平、阿米替林、多慮平、米氮平抗抗α1受體和抗H1受體,抗焦慮。通過抑制中樞警醒度緩解焦慮的作用起效快(1小時),缺點是以降低警醒度為代價,調整得當,可能更精神;調整不當,常有鎮靜和嗜睡。
如果是精神病性焦慮,可考慮用低效價抗精神病藥(例如氯丙嗪、喹硫平、氯氮平)治療。一方面通過抗D2受體抗精神病;另一方面通過抗α1受體和抗H1受體抗焦慮,標本兼治。或用有低效價性能(抗α1受體和抗H1受體)的高效價藥物奧氮平治療。次選高效價抗精神病藥如奮乃靜、利培酮治療。不選警醒作用強而抗精神病效應弱的阿立哌唑。
如果是抑郁性焦慮,且當焦慮伴抑郁時,不能單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因為苯二氮卓類藥物會加重抑郁。一般需聯合SSRIs治療,既抗焦慮又抗抑郁。
也可單用一種鎮靜性抗抑郁藥,如米氮平、阿米替林或多慮平,既抗焦慮,又抗抑郁。不贊成單用擬NE能抗抑郁藥,例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瑞波西汀。
如果是雙相抑郁伴發的焦慮,則以鎮靜性心境穩定劑(如奧卡西平)和/或鎮靜性不典型抗精神病藥(如喹硫平、奧氮平)治療焦慮和抑郁。不用阿米替林、多慮平、擬NE能抗抑郁藥以及帕羅西汀,以免誘發躁狂。
上述方法,如何評價治療效果呢?
一是看焦慮程度比治療前減輕多少;二是看焦慮的持續時間比治療前縮短了多少?如果原來焦慮影響生活、工作,現在不影響,就是程度減輕;如果原來焦慮沒有間歇期,現在有了間歇期,就是持續時間縮短。 倘能如此,就要堅持治療,爭取社會功能完全恢復。
本文為喻東山醫生舊作,授權“渡過”改編,發表前作者未再審閱。如有錯訛,由編者負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