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的日志提到了經脈與絡脈,那么說起經絡,大家就不陌生了,作為經絡之一的絡脈或許很模糊還容易把2者混為一談。因為絡脈在古代并沒有形成體系,例如清代名醫喻嘉言在《醫門法律·絡脈論》中曾提到:“十二經絡前賢論之詳矣,而絡脈則未之及,亦缺典也”。所以絡脈在近年才成為醫學專家乃至保健養生專家研究的熱點和焦點,也成為了中醫愛好者常提的養生話語了。那么究竟經脈與絡脈有什么區別呢?我只是依據眾家先賢的學說,分析偶得。 首先要知道的是:“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統稱,“經脈”較粗,是人體運行氣血,轉送營養的主干。“絡脈”較細,是“經脈”的分支。如果把人體比作大地的話,那么“經脈”則是流淌在大地上的江河,“絡脈”則是江河的各級支流,正是這些支流逐級細分滋潤著每一寸土地。“絡脈”不像十二“經脈”那樣有著明確的循行路線和起始部位,它在循行上是沿經布散,縱橫交錯,從大到小,呈樹狀、網狀,廣泛分布于臟腑組織之間,形成一個滿布全身內外的網絡系統,彌補了“經脈”線性分布的不足,是臟腑內外整體性協調聯系的重要結構。 其中按照循行和分布部位的不同,“絡脈”可以分為“陽絡”和“陰絡”之別。 “陽絡”是指分布于體表肌膚的絡脈,它的主要作用是溫煦、營養、護衛皮膚,“經脈”通過陽絡將經氣布散到人體的體表,在體表形成一個護衛屏障,保護人體不受外來致病因素的侵害。 “陰絡”是走行于身體內部,分布于五臟六腑的絡脈,隨其分布區域的不同而被稱為‘心絡’‘肝絡’‘腎絡’‘肺絡’‘脾絡’‘胃絡’‘腦絡’等,其敷布氣血的功能往往成為所在區域臟腑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經脈”通過陰絡運行氣血、輸送營養、傳遞信息以保證五臟六腑發揮各自的正常功能 再就是“絡脈”可分‘氣絡’與‘血絡’。 “絡脈”具有兩個功能。一是運行經氣,一是運行血液。所以按照功能的不同“絡脈”又可分為“經絡之絡”和“脈絡之絡”。“經絡之絡”運行經氣,又稱氣絡;“脈絡之絡”運行血液,又稱血絡。 運行“經氣”的“氣絡”主要將經氣輸送布散到各個臟腑形成臟腑之氣,如‘心氣’‘肝氣’‘肺氣’‘腎氣’‘脾胃’之氣等,從而發揮該臟腑的功能。在“氣絡”中運行的經氣有著保護人體、傳達信息、調節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的作用。 “脈絡之絡”運行血液,也是血液生成的主要場所,血液從“經脈”流到“絡脈”,在“絡脈”末端將營養物質輸送給人體的器官組織,將代謝后的廢物帶走,然后又從“絡脈”流入“經脈”,完成血液的循環,實現了血液的營養作用。 以上就老張本人對于“經脈”與“絡脈”的認知,僅供“整脊正骨”手法臨床參考,靈活掌握靈活運用。 其中要說的是“整脊正骨”所做的是經絡疏通,而不是常規的大眾化的“推拿按摩”手法所做的“穴位”按壓。只有疏通了“經脈”“絡脈”才能有效的達到了經絡的暢通,緩解或解除了疾病痛苦。這就是“經脈”與“絡脈”應有的區別,以及“整脊正骨”手法要達到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