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國外的一些天才學霸還沒畢業就開始折騰創業,甚至直接輟學玩自己去了,然后就真的改變世界了,然后就持續影響世界幾十年。 你要問他為什么輟學,他會告訴你,學校的課太無聊了。而中國的大學生在回想起自己的大學時光時確實充滿了遺憾,遺憾美好的時光全拿去睡覺和打游戲了,而沒有認認真真多泡幾個妞。 在中國哪怕很多真正的學霸,畢業后也難免走上一潭死水般的工作崗位,甚至做著做著就成了行政人員,搞關系去了。我們來看看真正的學霸是怎樣的: 長期霸占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 ▼ 萬人敬仰的幫主喬布斯 ▼ 永遠穿著基本款的扎克伯格 ▼ 謎一樣存在的未來人埃隆.馬斯克 ▼ 我們來看看這幾個人的共同點,有三個都是技術流,在校期間就已經有初步的想法,然后自己開干,干到一定程度資本進來推動,然后成功的影響全世界人民。 反觀中國的學生和創業者,確實很聰明,點子也很多,但是普遍缺乏執行力或者根本就不懂技術,畢業前缺乏專業技能,所以創業圈之前流行一個很諷刺的段子:“XX總,能不能給我500萬,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想法,現在就差個程序員”。 這確實是目前中國創業者面臨的困境,缺人缺錢缺技術唯獨不缺想法,跟上述幾位有明顯的區別就是別人開始的時候自己就能干。 而且中國創業者和美國創業者還有一個巨大的差異是,美國創業者骨子里面是真正的Geek(創客),他們天天夢想著用自己的技術或者發明去改變世界,哪怕在別人看來很幼稚很可笑,但他們真的就是那樣認為的。 而中國創業者天天談論的卻是商業模式,什么O2O如送飯、上門洗腳、用什么方式搞死對手,幻想著有朝一日占領市場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1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 因為教育,什么樣的教育成就什么樣的人。當全民都是唯利是圖、成者為王、甚至連教育都是唯分數是從的意識形態下,大批出現送盒飯、上門按摩和O2O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教育確實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工程,如果將孩子比作一臺電腦,知識和技能則可以看作是硬件如硬盤,顯卡等,情商、抗壓能力、對愛的感知能力可以看作軟件和系統。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技術型人才確實有不錯的技術,但一受批評就受不了,甚至很多都是戀愛中的白癡,溝通能力和情商為零的技術人大有人在。還有一些人能說會道,開始做就一塌糊涂,這是硬件版本太低啊呵呵。 所以看看身邊那些既有能力又能過好生活的人,基本都是軟件硬件都比較全面的人。中國父母現在普遍有一個的問題是,太偏系統和軟件,例如“快樂就好”大行其道,這背后衍射出來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沒有科學系統的傳授方法,對科技和技術也很少有真正感興趣的,所以就只有拿快樂說事了。 快樂確實很重要,但是一個缺乏硬件支持的好系統,也無法良好運行釋放潛能啊。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看看教育和未來的趨勢,教育理念應該符合20年后的世界,而不是現在更不是過去。 像20多年前,絕大多數父母都教育孩子聽話,懂事,有眼力勁,處事圓滑一點,這在那個以國企和鐵飯碗為主流的時代確實是有競爭力的。一個有能力而沒有眼力勁的人確實很難獲得機會。如果父母到現在還在以這種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20年后孩子將不可避免的被世界所拋棄。 2、那以后的趨勢是什么? 國家也顯然意識到這一點,目前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就是以前大家所知道的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中國靠以前輸出廉價勞動力獲得經濟的迅速騰飛,享有世界工廠的美名。 但這種紅利正在消失,未來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創新的中心,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獨立思維的人才具備競爭力。而這樣的創新重任必定落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如果還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來承擔這樣的戰略重任,明顯是走不通的。 這也是為什么李克強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教育需要深度改革,甚至直接點名STEAM教育、創客教育和創新教育。 3 創客教育到底是什么?為何為如此火爆? 創客教育這個名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但很多家長分不清,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到底是如何界定的。只有自己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創客教育強調動手能力 創客教育旨在應用創客理念重塑教育,強調通過動手操作將創意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作品,在創造的過程中學習。而STEAM教育是圍繞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學科知識與能力開展的,著重提高學生的STEAM素養,優化學業成績,進而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奠定基礎。 創客教育與STEAM教育兩者具有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二者都屬于跨學科教育,需要將原本孤立的學科進行有機整合,通俗的講就是:以前同一天語文在教“白日依山盡”,而地理在講“風暴知識”兩者知識點完全沒有聯系,使得知識點很難交叉記憶。而跨學科整合如果今天教了“飛流直下三千尺”,地理就會引入“瀑布的形成”,這樣學科知識點就會交叉,讓孩子們更好理解事物的關聯性。這樣學習聽起來so easy是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