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發生后,很多病人會有屈膝困難,足下垂,足內翻,步行畫圈也稱偏癱步態,肩關節疼痛等現象,嚴重影響病后生活質量。這樣的病后生活也被很多病人和家屬所接受,認為這是腦卒中后的必然結果,不必大驚小怪。 對此,寧波市康復醫院神經科康復科唐敏主任認為這種看法不科學:“腦卒中病人的偏癱步態、肩周炎、肩關節疼痛等與腦卒中后的誤用綜合征即不正確的康復訓練有直接關系。腦卒中病人不僅要盡早康復,抓住最初三個月的黃金康復期,更應選擇專業機構或在專業康復醫師指導下進行康復,切不可在家隨意康復”。 訓練不當,加重殘疾程度 不正確地治療所造成的人為癥候群醫學上稱為誤用綜合征。是造成偏癱步態和各種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腦卒中病人中,常見的誤用綜合征有不合理用力所致的骨關節變形、痙攣狀態的增強、強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劇、異常步態的習慣化和韌帶、肌腱和肌肉的損傷及關節炎癥等。這些都可能造成偏癱步態的形成,久治不愈的炎癥及疼痛,從而加重殘疾程度。 唐敏主任舉例說:“腦卒中后,通常上肢屈肌占有優勢且痙攣明顯,下肢伸肌占有優勢且痙攣明顯。如果過度訓練,使上述兩組肌肉力量(痙攣)進一步加強,而不是設法降低其痙攣并促進拮抗肌張力和肌力的恢復,那么,就會造成屈肌和伸肌肌力更嚴重的失衡,使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更加困難,甚至損傷和關節變形,導致關節無法伸展或屈曲。可見不當訓練的嚴重后果。因此也有人甚至說不恰當的康復訓練比不康復訓練還要更糟糕 。” “同樣,對肩關節而言,如果讓患者在前臂不能旋后的情況下,被動地進行肩關節外展運動,會引起內組織磨損,反復磨損加劇組織炎癥性反應,間隙內壓力增高,最終導致肩關節撞擊綜合癥,造成肩關節半脫位或脫位及長年肩痛。”唐敏主任補充說。 腦卒中后前半年,要有專業康復 腦卒中后病人大腦的功能重組和恢復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康復目標、訓練方法及訓練力度等的選擇,都需要順應這一變化對癥進行。如不當訓練一旦形成了某種異常步態,再糾正將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唐敏主任說:“對于腦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復,從機能恢復角度考慮,重要的不是要解決上肢的伸肌、旋后肌與下肢的屈肌肌力差問題,而是要解決其拮抗肌力過強(痙攣)問題,恢復兩者之間的平衡。而這個問題,通常在社區和家庭還無法解決。” 至于肌力訓練,應在恢復了支配能力之后再逐漸地進行。唐敏主任提醒說:“如在分離運動出現之前,就讓患者竭盡全力地練習對抗阻力運動,可使已明顯痙攣的肌肉痙攣進一步加重。造成恰得其反治療結果。” “腦卒中后半年內宜在康復機構或在康復醫師指導下開展訓練,可避免和糾正這種異常步態。” 本文來源:現代金報 |
|
來自: 昵稱342467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