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產產品一樣“生產”人才 文/胡尚華 但凡成功的企業,幾乎在人才培養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但是好像并沒有什么規律性可尋,一個公司很好的做法,但由于企業文化和內外環境不一樣,就不一定適合其他的公司。然而產品的生產經過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流水線生產線的發明后,實現了生產的標準化和流程化,使得生產變得驚人的有效,規模化,高質量已經是產品生產的特征。如果我們從產品的生產聯想到人才的培養,仔細比較,我們發現,人才的培養與產品生產有許多共同之處,我們其實可以像生產產品一樣來“生產”人才。 我們先來看,產品生產的過程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 一、原材料或者半成品VS人才的引進。在生產之前,企業首先要采購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采購人員需要尋找并選擇采購的渠道,什么樣的渠道能快捷、低成本得到所需要的原料,需要確定選擇原料的標準,通過內部的采購流程,將原料與半成品采購回來,為生產成品做準備。人才引進也一樣,目前可選擇的渠道很多,例如,獵頭、網絡、報紙、現場招聘等供選擇的招聘渠道,每個公司對每個職位都有要求,形成了招聘的標準,并按照公司的招聘流程進行人才招聘,人才進入公司后,為工作產生績效做準備,因此,生產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購與人才的引進是相似的。 二、生產加工VS員工培訓。在工廠,當原材料或半成品進入車間后,就進入了加工環節,在這個環節,將根據不同產品的技術參數要求,采用不同生產工序和相應的生產線,進行加工,經過各個規定的環節和制程以后,成為成品,再經過質量檢驗關,進入成品庫,等待進入市場。同樣,新員工進入公司后,他們還不完全具備完成工作所要求的能力,或者將來要進入更高的職位,承擔更大的責任,而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企業就需要給員工提供培訓,包括新員工培訓、基于崗位的培訓、基于員工職業發展的培訓等,員工才可能成為一個完全符合崗位需要的人,并能獨立承擔相應的工作,并產生高績效,就像多原料或半成品進行加工成為產產品的過程一樣。 三、產成品VS人才使用。經過加工后的產成品,企業會想辦法使其價值最大化,例如如何管理庫存,既經濟又方便運送,選擇怎樣的銷售渠道能降低成本,同時能快速到達終端,如何做市場推廣,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產品并能方便得到,產品如何進行改良,提高其附加價值,提高市場占有率等,這是企業對產品作用,以更好實現產品 的價值。企業使用人才也一樣,企業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系統,知道誰干得好,誰干得不好,在此基礎上需要人才的評估系統,是全方位的,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需要有規范的晉升選拔流程,作到人盡其才,才為所用,能合理,有效使用人才。 四、產品的價值實現VS人才的職業發展。產品只有進入了流通領域才能實現價值,要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當然企業不能等待消費者到工廠來,需要企業在流通環節對產品的運作以后,才能發揮產品的價值。員工價值實現最根本的就是職業發展,所以,企業要與員工作職業規劃,設置不同的發展路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并提供一定的學習機會,就是讓員工在公司內部有很好的發展,或者公司內部機會有限,能在外部獲得更好的機會,這其實都是員工職業發展的體現,員工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 可以看到,企業生產的過程與人才培養的過程確實有相似之處,而現代生產的最大特點是標準化和流程化,通過它們來實現規模化和高質化。同樣人才的培養也需要標準化和流程化。 一、人才培養的標準化。人才培養的標準化就是要建立能力模型,能力模型就是根據公司企業文化、業務特點、組織特征和崗位的要求制定的不同類型和職位人才的能力標準。比如,有的公司將人的能力分為管理能力、專業能力和核心價值三個緯度,管理能力根據層級和職位的要求為了4個層面,15種能力要素和3種重要程度;專業能力按照公司職能要求分5大類,每一類又分5個級別;核心價值是公司文化里的核心價值觀,每一個職位根據需要將管理能力、職業能力、核心價值的能力要素組合起來,并給予行為化的指針,就形成了該崗位的能力的模型,可用于招聘、培訓、評估、績效管理以及員工發展等人力資源管理的諸多方面。人才的標準化是人才培養的核心,通過標準化,解決了統一培養的問題。 二、人才培養的流程化。在企業的實踐活動中,我們形成了人才培養的八步曲: 1、理清組織策略,明確企業核心能力。因為戰略決定組織,決定組織的核心能力,所以人才的培養是為公司戰略服務的,為公司的業績目標服務; 2、確定組織的關鍵職位。組織的關鍵職位就是對公司戰略和業務起決定性作用的職位,不同行業和不同業務的企業,其關鍵職位是不一樣的,例如一個高科技公司,技術崗位是核心崗位,而在一個銷售公司技術職位就不一定是關鍵職位。 3、建立關鍵職位的能力模型。就像前面講到的一樣,實現人才培養的標準化,建立每一關鍵職位的能力模型。 4、評估現任者并進行差距分析。對現有關鍵崗位上的人員進行評估,就是根據各崗位的能力模型標準,一般用360度的評估方法(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對關鍵員工進行評估,并與標準進行對照,看有多大的差距,差距在哪些方面,要形成分析報告。 5、制定現任者的發展計劃。經過評估后,對現任者有了全面的了解,他們是將來提拔的對象,還是有哪些不足,需要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培養,制定詳細的計劃。 6、篩選關鍵職位候選人。因為關鍵職位的人才有可能因晉升、離職或其他原因空缺,因此需要儲備人員,可以在每個關鍵職位下儲備2-3人,形成競爭,同時有選擇的余地。 7、評估儲備候選人。按照儲備人員的能力標準進行評估,并進行差距分析,便于制定發展計劃。 8、制定儲備人員的發展計劃。根據評估和過去的業績表現,擬訂儲備人員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職位,給予適當的培訓支持和工作指導。 以上的8個步驟只是一個參考,不需要機械照搬。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就能保證每個關鍵崗位上都有人,每個人的能力都是適合崗位的,并且每個關鍵崗位上還有2-3人儲備人才。這樣我們就能像生產車間一樣源源不斷為企業“生產”合格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