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膽固醇過高是冠心病、心梗、腦梗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已經為大家所熟知。加之現代人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驗血發現膽固醇高的人越來越多。 然而,我們許多人都會默認為胖的人膽固醇自然會高,瘦的人膽固醇肯定較低,還覺得膽固醇控制得越低越好,甚至主動地服用一些降甘油三酯、降膽固醇的藥物。 那么,膽固醇的真相究竟是不是我們以上所認識的那樣呢? 膽固醇高低與胖瘦的關系 實際上,膽固醇高低與胖瘦并沒有太大關系,血脂異常是由人體多個基因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人體內的膽固醇一方面是吃進去的,另一方面是自身合成的。有些人可能吃的膽固醇多,但是身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少或者消耗多,那么他可能膽固醇并不高;有些人雖然瘦,吃的也不油膩,但是自身合成的多,也很有可能出現膽固醇升高。所以,膽固醇高并不是胖人的專利,瘦人照樣可以擁有。 而且,體重不超標特別是體型偏瘦的人,容易在飲食中忽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控制,熬夜、久坐等生活方式,也非常容易導致膽固醇升高。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膽固醇高低和腹型肥胖還是有一定聯系的。一般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厘米以上,女性腰圍85厘米以上)的人,更容易伴隨血液膽固醇的升高。 膽固醇越低越好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膽固醇在人體內發揮的主要生理作用。 第一個主要生理作用是形成膽汁。 我們的膽汁是消化脂肪的重要武器,它是從肝臟生產出來的,然后儲存在膽囊里,慢慢釋放進入小腸,與被消化的脂肪“會師”,生成膽酸。 一般來說,從膽囊排進腸道的膽汁并沒有被完全丟棄,肝臟會重新吸收85%~95%的膽酸,使之不斷循環。但仍有5%~15%的膽酸隨糞便排出,這就需要肝臟產生新的膽酸來彌補,這個時候就需要膽固醇的供應。 第二個主要生理作用是構成細胞膜。 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是膽固醇,就是下圖中雙磷脂層之間,黃色物質所代表的成分。 如果人體缺乏膽固醇,那么紅細胞的脆性就會增加,意味很容易就會引起細胞的破裂。因此,難以想象要是缺乏膽固醇,細胞能否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能否正常發展,這都是巨大的威脅。 第三個主要生理作用是合成激素。 激素是協調我們人體中不同細胞代謝作用的重要“助手”,參與到機體內各種物質的代謝中,包括糖、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和礦物質等的代謝,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人體的腎上腺皮質和性腺所釋放的各種激素,如皮質醇、醛固酮、睪丸酮、雌二醇以及維生素D都屬于類固醇激素,其合成的原料就是膽固醇,如下圖所示的就是性激素的合成圖。 所以,膽固醇對于我們的健康并不是有害無益,相反,膽固醇過低不僅影響我們身體器官的正常工作,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還會威脅我們的生命健康。 膽固醇高一定要吃藥嗎 生活中,大部分人通過飲食、運動、合理作息三管齊下,一般都能較好地控制膽固醇。但如果經過嚴格非藥物調節后,血脂還是沒有得到顯著改善,那就需要使用藥物治療了。比如,以下三類人群膽固醇高就必須采取藥物降膽固醇: 首當其沖就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 本身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異常是增加心梗、腦梗等風險的危險因素,應積極關注自己的膽固醇水平,定期檢測血脂狀況,還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江膽固醇的藥。 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高的朋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壞膽固醇”。當“壞膽固醇”水平升高時,會損傷血管,使得“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質斑塊(即“動脈粥樣硬化”),然后其逐漸增大,最后堵住血管,從而引發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的朋友,也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服用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最后是高血壓并且吸煙的人。 本身高血壓的朋友往往血管情況就不太好,容易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又加上吸煙,血液經常處于濃稠狀態,且對于血管壁的損傷也加大,這個時候膽固醇水平異常就更是有害無益了,要非常謹慎對待,不僅要戒煙、控制好血壓水平,還要服用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膽固醇高并不可怕,主要是減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過規律的鍛煉、科學的飲食以及正確的生活方式,從而調節好我們的膽固醇水平。膽固醇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瘦越健康,還應記住必要時需要吃藥控制,不要諱疾忌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