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哲學都是西方哲學,討論的是存在和意識的關系,存在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精神的討論就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派;先有意識又分為有神論和無神論二派;先有存在又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二派;不同的觀點看問題和方法也不同,這就產生了不同的方法論??梢哉f,西方的哲學是斗爭的哲學,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互挖其思想的根源和產生的歷史背景,使哲學的研究陷于純粹的思辨哲學。竟其原因,西方的哲學理論無法由實踐證明正確與否,或者因為實踐時間不夠長,無法從慘痛的實踐中認識其理論的危害性。時至今日,西方哲學無法形成一個公認可行的哲學體系,其發展只有二個結果:一是其中只有一派觀點是正確的,因為終極真理只有一個;二是兩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那么真正的真理現在還沒找到。我們無妨以西方哲學觀點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也進行適當的思辨。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二面,看一個事物的二面是“合二而一”還是“一分為二”就是觀點的分支所在。合二而一的觀點產生了和平共處的世界觀,一分為二的觀點引出了矛盾斗爭的必然性。和平共處則抹殺矛盾?;乇芏窢?,強調矛盾斗爭則難于調和,這實際上是兩極分化,各取一端,取極必變、必亂,這是自然界不可能長期存在的狀態,真理必然是有序的動態平衡,所謂物極必反,最后總得回歸平衡。佛教的“不二法門”正是立身處事不取兩極端的法則,儒家的“中庸之道”是行為處事取中和,道家的“道法自然”也認定自然的平衡法則,這三家基本觀點無矛盾,卻與西方哲學觀截然不同。
陰陽是中國自然哲學的最基本概念,沒有西方的意識與存在,精神與物質,唯心與唯物,有神與無神,“一分為二”還是“合二而一”等一系列的矛盾對立概念。中國自然哲學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構成的,不管是“事”還是“物”,有形或者無形,純陰孤陽的事物不可能存在,事物可以從一種狀態變換到另一狀態,陰陽狀態可以隨之改變,但沒有陰陽的事物一定消亡。
中國自然哲學陰陽的屬性包括以下幾方面:
1、時空性:陰陽是“易”的本義,陰陽二字分別由日、月表示,揭示了陰陽隨時空變化的易理,因此,世間一切事物無不隨時空變化著,不變的事物不存在。不可重復、不可再現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屬性。
2、相對性:日比月明為陽,月比日暗為陰,這是亮度的相對性;頭為陽,是為陰,這是首尾的相對性;背為陽,腹為陰,這是前后的相對性;氣為陽,血為陰,這是形態的相對性